長海號子呼喊間的同心協力
NIHAO:長海號子怎么產生的?
劉:大連是海洋城市,受海洋文化影響較大。長山列島在北方海上絲綢之路線路上,在幾千年前就有漁民駕船赴現在的日、韓地區的記錄,不論航海技術、造船尤其是帆船的歷史都很久遠。大海遼闊,要行得遠,需要船大、帆大,一兩個人很難駕馭,漁民之間小到互借柴米油鹽生活用品,大到發生海上災難,都需要協同合作、相互救助,于是,這種互助團結精神滲透到到當地文化中。在勞作時,尤其需要共同合作。比如船要靠岸,需要多人合作用纜繩將船拉進碼頭;大船準備升帆,要多人一起來拉帆。勞動的時候,需要大家一起來喊號子,達到通力合作,在重要的節點往同個方向使勁。就像現在大家拔河一樣,喊“一二一”。
NIHAO:長海號子有什么特點?
劉:長海號子根據勞動內容不同,有不同功能的號子。但是所有的號子都一樣,曲調鏗鏘粗獷、高亢有力。由一人起頭,大家和。漁民在海上需要發出較大的聲音才能聽得清,當大家一起把長海號子喊起來,氣勢非常大。現在因為船上多使用機械運動,所以在平時的勞動場景,已經比較少看到喊號子了。所以長海號子慢慢地成為長海的文化符號,用藝術的形式保存下來。現在會喊號子的有兩三百人,我們用長海號子這樣的方式重現當時海上勞動的艱辛,告訴觀眾我們的文化是怎么形成的。

Liu Yulai
The inheritor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hanghai Song
劉玉來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長海號子”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