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鈺婉
她,33歲時成為得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終身教授職位,是計算機系最年輕的教授;她,在一流計算機期刊發表100余篇學術論文;她,主導的圖形識別項目吸引著百余家頂尖機構共同推進人工智能的研究……可是,誰能想到她少年時代跟隨父母來到美國從零開始,艱難度日?誰能想到她曾經是名連英文都不會說的打工姑娘?然而,有一種堅持叫“不忘初心”,有一種回報叫“如愿以償”。她,就是全球人工智能領域傳奇的華裔女性,美國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總負責人——李飛飛。
她不會一句英語,卻考進美國名校
1976年,李飛飛出生于北京。她16歲時,父母帶著她去了美國新澤西州帕西帕尼鎮生活。雖然她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但是由于英文水平一般,李飛飛的父親只能從事相機修理工作,母親則成了一名收銀員。
李飛飛也不懂英語,因此,她的入學經歷了一番周折。她在當地鎮政府、教育部門、多所高中之間奔走數月,好不容易進入一所在新澤西州排名中等的學校——帕西帕尼高中。
進入校園以后,李飛飛跟老師、同學們的溝通十分困難,學習起來非常吃力。這時,距離美國的大學入學只有兩年時間。如果想要進入一所好大學,李飛飛不僅要在緊張的學習時間里迅速掌握英語,還要拿出一份極其優秀的成績單,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獲得頂尖大學的獎學金。否則,以她的家境,根本支付不起美國私立名校的高昂學費。
讀書后,怎么掙錢養活自己成了李飛飛需要闖過的又一道難關。父母微薄的收入遠不足以支撐全家的生活和學費。李飛飛不得不分出大量精力,在華人餐館打零工。辛苦的時候,她一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幸運的是,她遇到了很多對她關懷備至的老師,這才度過了難關。
畢業時,李飛飛的成績在班里是第六名。她申請了幾所學校,但只有普林斯頓大學同意提供差不多全額的獎學金。后來,她收到了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系的全獎錄取通知書。那時,一個移民小孩考入名校,轟動了小鎮。
對李飛飛而言,普林斯頓大學的求學生活是幸福的。但是,看到父母仍在帕西帕尼鎮過著艱難的生活,她覺得自己不能袖手旁觀。李飛飛敏銳地注意到了商機,決定借錢買下一家洗衣店,交給父母經營。從此,她過上了雙重生活:從周一到周五,她是普林斯頓大學的高材生,努力學習;從周六到周日,她回到帕西帕尼鎮,穿上白圍裙,在洗衣店給父母幫忙。她笑言:“我非常愛普林斯頓大學,不過也非常愛我的洗衣店,缺少了它們中的任何一個,都沒有現在的我。”
她婉拒名企高薪,卻癡迷研究冷門專業
李飛飛從普林斯頓大學本科畢業時,華爾街金融市場正處于一個巨大的牛市時期,她受到了美國高盛集團的邀請。但是,李飛飛更想做的是對藏藥的研究,她想往更寬廣的場域擴展,而了解中醫和藏醫就是了解中國文化的途徑。
不過,她這么做的代價則是,在未來幾年內,她不會有穩定的經濟來源,家庭會繼續受到貧窮的擠壓。李飛飛十分矛盾,作為女兒,她有責任照顧父母。美國高盛集團提供的數十萬美元的年薪,的確讓人心動,若她接受這份工作,將會緩解父母的困境。此外,多家投資爭行和咨詢公司也向她發來了邀請。
對李飛飛來說,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她必須忠于自己的內心,又兼顧身上的責任。父母得知情況后,非常支持她繼續研究的決定,因為他們當初來到美國是為了追尋夢想,所以他們認為女兒也應該如此。
李飛飛做出了最后選擇,決定回到中國,去西藏拉薩研究一年藏藥。每天早晨7點,李飛飛就趕到研究室,喝一杯咖啡,吃幾塊餅干當作早餐,8點開始做研究。直到天開始黑下來,她才會回去。
后來,她本可以回去華爾街金融市場做高薪工作,但她又一次選擇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而且是冷門的專業——人工智能和計算機神經科學。
不幸的是,這時她的母親不僅患上癌癥,而且有中風癥狀。一夜之間,李飛飛感覺仿佛天塌了。不過,最終她們都挺了過來。回憶往事,李飛飛坦言,如果再來一遍,她不相信自己還能做到這一切。
博士畢業后,李飛飛選擇了還不太流行的圖像識別作為研究方向。盡管李飛飛在研究時遇到了缺少經費的窘境,但她始終堅持用大數據訓練計算法,沒有貪圖生活的安穩而選擇其他出路。圖像識別技術,是人工智能發展道路上的一座高峰。簡單來說,它就是要教會計算機看圖說話。一個三歲的小孩都能從圖片中識別出“貓”,可是計算機做不到。
令李飛飛充滿激情的是,著手一項龐大的任務:為來自互聯網的十億張圖片進行分類、打標簽,從而為計算機提供樣本。其理論基礎是:如果機器觀察到足夠的事物,它們就能在現實世界進行識別。可是,李飛飛研究了很長時間,始終沒有突破,她感到非常孤獨和無助。導師們都勸她換一個研究方向,以便獲得終生教職(在西方高校,終生教職制度可以保障教授終生的職業生涯——編者注)。在研究經費方面,李飛飛也總是碰到麻煩,她重開干洗店,為研究項目籌資。
后來,李飛飛使用美國亞馬遜公司的眾包平臺,邀請了來自167個國家的5萬人為其中的數百萬張圖像打標簽。
最終,李飛飛建立了ImageNet數據集(這是一個計算機視覺系統識別項目,是世界上圖像識別最大的數據庫)。如今,該數據集包含了使用日常英語標記的超過1400萬張圖像,跨越21800個類別。就這樣,李飛飛建成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龐大數據庫。
“人生最難的不就是如何發揮我們自己的潛力,既要擔待得起生活的責任,又要對得起自己的夢想嗎?”面對成就,李飛飛說。
她不關注熱鬧和喧囂,而喜歡空曠的遠方
由于顯著的學術成就,李飛飛加入美國斯坦福大學擔任助理教授。僅三年時間,她就晉升為終身教授,并成為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負責人。“真正的挑戰是如何激發你的潛能,不辜負你的責任感,真誠面對你的夢想。”李飛飛感慨地說。
2016年,AlphaGo(阿爾法狗)用圍棋子激活了人工智能的一池春水,“人工智能”成為科技界的熱詞,并走進大眾的視野。李飛飛走出實驗室,到更廣泛、實用性更強的商業與工業領域試水。她組織了一年一度的圖像識別數據庫挑戰賽,邀請美國谷歌公司等企業高管參賽,促進圖像識別和人工智能領域的交流。
高科技公司對于人工智能人才的渴求,好像饑餓的灰太狼愛上胖乎乎的喜羊羊。谷歌公司曾經為了這類人才,不惜重金收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初創公司,只是為了這家公司的三名員工。為了吸引李飛飛的加入,谷歌公司開出了高達千萬美元的年薪。終于,2016年11月中旬,谷歌公司宣布李飛飛和科學家李佳將擔任其云機器學習部門負責人。2017年1月,借用兩年的“學術假”,李飛飛開始兼任谷歌公司首席科學家。
1月14日,李飛飛來到中國,在北京798藝術區的活動現場演講。演講結束后,她被“粉絲們”團團圍住。她并不擅長應付這種場面。合影、簽名、加微信、交換名片,她都沒有拒絕,還彬彬有禮地在吵鬧聲中解釋:“對不起,我還有下一場采訪。”
2月的一天,有家直播網站在沒有通知李飛飛的情況下,邀請了一名女明星和她交流。女明星在李飛飛面前大談星座與大數據、找人工智能男朋友結婚等科幻主題。李飛飛在耐心聽完后,誠懇地說:“說實話,我沒有看過美劇《西部世界》,沒有看過綜藝節目《最強大腦》,沒有讀過《失控》這本書。”
3月22日,由楊瀾發起、陽光媒體集團主辦的“女性創造力獎”頒獎盛典晚會在北京舉行,李飛飛獲獎。“從事學術后,我不太關注熱點,從不考慮風口和熱點。我做研究的心得就是,眼睛看到的前方應該是比較空曠的。如果你眼睛看到的前方是熱鬧的,那這個方向就不是最好的研究方向。”李飛飛面對榮耀,依舊平靜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