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尊科
(魚臺縣唐馬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272300)
植物醫院
魚臺縣蓮藕常見病害綜合防治技術
盛尊科
(魚臺縣唐馬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272300)
10.16627 /j.cnki.cn22-1215/s.2017.06.017
蓮藕起源于我國,已經有3000多年的種植歷史,它是一種用途十分廣泛的水生經濟作物,不僅可供食用而且還可以作為藥用。蓮藕全身都是寶,它的根、莖、葉、花、果都有經濟價值。除了藕和蓮子可供食用外,它的花粉、荷葉、蓮芯等也都可以作菜肴或飲料及保健食品。蓮藕可供生食、熟食、加工罐藏、制作蜜餞和藕粉等。產品比較耐貯藏和運輸,在國內外市場上銷路很廣,是出口創匯的重要商品。
由于其經濟效益較高,近幾年在山東省種植面積逐年加大,特別是濟寧、棗莊等水源充足的地區,發展速度更快,僅魚臺縣就有蓮藕面積4萬畝左右。除了常規的坑藕、湖藕等深水藕外,近年淺水藕面積大幅度增加,并在此基礎上許多蓮藕合作社、基地應運而生,逐漸形成了種植、加工、出口、旅游觀光等一體的產業鏈。子蓮、藕蓮、花蓮在我縣都有種植,隨著其經濟效益的提高,蓮藕面積越來越大,尤其是淺水藕的種植,得到了快速發展。隨著種植年限的延長,一些蓮藕病害越來越嚴重,直接影響了蓮藕的產量和品質,甚至影響了蓮藕的觀賞性。近幾年來,蓮藕病害發生日趨嚴重,已成為發展蓮藕生產的一大障礙,根據筆者多年的生產經驗,摸索出了一套蓮藕常見病害綜合防治技術,現總結如下。
1.1 蓮藕腐敗病
又名黑根病、藕瘟是蓮藕生產上的第一大病害,主要侵害蓮藕地下莖部,造成變褐腐爛,往往導致地上部枯萎。初發生時,癥狀不明顯,隨著病情擴散,地下莖逐漸變為褐色至紫黑色腐敗,不能食用。由于地下莖受害,從病莖抽出的地上部葉片也發生病癥,主要表現為,初期葉色變淡,后變褐干枯或者卷曲,特別嚴重時,全田一片枯黃,像火燒一樣。本病有多種病原真菌侵染引起,主要為尖鐮孢菌蓮專化型,其次是串珠鐮孢菌、半裸鐮孢菌等。該病主要以菌絲體在種藕內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帶菌的種藕和病土成為主要初侵染源栽種帶菌的種藕,長出的幼苗成為中心病株,中心病株產生的孢子從傷口侵入,形成再侵染。一般在耕作層淺和水淺的老藕田及連作田易發病,另外陰雨連綿、日照不足或者暴風雨頻繁易誘發本病,藕田土壤通透性差,酸化嚴重或者食根金花蟲危害嚴重或者施用未腐熟有機肥、偏施重施氮肥等都可以加重該病的發生。通過不同品種對比,品種間抗性也有一定的差異,一般深根系品種較淺根系品種發病輕。
1.2 蓮藕葉枯病
是蓮藕上的第二大病害,主要危害荷葉。發病初期,葉緣發生淡黃色病斑,逐漸向葉片中間擴展。病斑由黃色變成黃褐色,最后從葉肉擴及葉脈,病斑呈深褐色,全葉枯死,形似火燒,俗稱發火,造成減產。高溫多雨,有利發病,藕田肥力不足,病害嚴重。本病由球囊菌類的單絲殼屬的病菌引起,該菌以附屬絲子囊殼在病殘體內越冬,高溫多雨時發病重;肥力不足,管理粗放的地塊,病害更重。一般從5月底到6月初開始發病,7~8月發病最嚴重,9月以后發病逐漸減輕。
1.3 蓮藕褐斑病
又稱褐紋病,主要危害葉片。葉片染病,初在葉片上產生綠褐色小點,以后擴展成紅褐色至暗褐色不規則形至多角形壞死病斑,外圍常有黃色暈圈。大小2~10毫米。病斑常有同心輪紋。后期病斑合成大的斑塊,致病部變褐干枯。葉柄染病,易斷折下垂。空氣濕度大時病斑表面產生灰褐色稀疏霉層,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原屬于半知菌類真菌,稱睡蓮假尾孢菌。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座在病殘體上越冬,以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氣流和風雨傳播蔓延。高溫多雨頻繁的季節發病較重,連作地或者密度較大通透性差的田塊發病較重。
1.4 蓮藕葉斑病
該病害只危害葉片,病斑初為針頭大小黃褐色小點,后逐漸擴大成圓形至不規則形的褪綠色大黃斑或褐色枯死斑,葉背面尤為明顯,病斑邊緣明顯,四周具細窄的褪色黃暈,葉背面病斑顏色較正面略淺,多個病斑融合后,致葉片上現大塊焦枯斑,嚴重時除葉脈外,整個葉上布滿病斑,致半葉或整葉干枯。藕田初零星發病,后形成片,病區似火燒。在我縣該病害主要發生在蓮藕生長前期,也就是浮葉期和5葉期之前。其后,發生程度較輕。該病原菌屬真菌界半知菌類(無性類)絲孢綱絲孢目暗叢梗孢科鏈格孢屬真菌。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叢在病殘體上或采種藕株上存活和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初侵染,經2~3天潛育發病,病部又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該病害在淺水藕連作地,偏施氮肥,施用未腐熟有機肥,且藕株密度過大,通風透光性能差的田塊發病嚴重。高溫多雨、陰雨連綿、日照不足或暴風雨頻繁易誘發本病;植株生長衰弱,田間水溫高于35℃易發病。
1.5 蓮藕病毒病
該病在蓮藕全生育期皆可發生。病株比健株矮,葉片變細,早發病的植株矮縮明顯。病葉有的表現為包卷不展;有的呈局部褪綠黃化;有的呈濃綠斑駁花葉狀,有的皺縮粗糙;有的葉脈明顯突起,葉呈畸形。蓮藕病毒病由黃瓜花葉病毒(簡稱CMV)侵染所引起。病原病毒潛伏在種藕內,帶毒種藕是本病的主要初侵染來源。田間病害傳播主要通過蚜蟲傳毒。病田中蚜蟲多群集在蓮株葉背或葉柄吸食危害。在廣東,本病開始見于5、6月間。蚜蟲發生較多的藕田病株率也較高。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情況不明。
2.1 農業防治
2.1.1 選用抗病品種,合理密植,重病田實行2年以上輪作。
從無病藕田選擇健株作種藕,杜絕病源。
2.1.2 在冬前清除藕田的蓮藕病殘體及四周雜草,藕田深耕翻耙,并撒施生石灰1500千克/公頃或藥劑滅菌。對土壤酸性重、還原性強的土壤,宜重施石灰,石灰要早施、多施。
2.1.3 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機肥,適時適量追肥,做到有機肥和化肥相結合,氮肥與磷鉀肥相結合。不用帶菌肥料,施用的有機肥不得含有蓮藕病殘體。
2.1.4 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增施磷鉀肥,加強田間管理,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病力,有利于減輕病害。生長期間注意氮磷酸肥的配合施用,有條件地方應增施硅質肥,提倡補施硼、鋅、鉬等微肥,切勿偏施化學氮肥,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1.5 按蓮藕不同生育階段需要管好水層,做到深淺適宜,以水調溫調肥。生病期深水灌溉,降低地溫抑制病菌繁殖。留種蓮田每天保持深水浸泡,切勿排干水和冬翻曬垡。非留種田在采完蓮子后一律砍伐荷梗翻耕或挖藕。
2.2 化學防治
2.2.1 在植藕前,種藕用50%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后,用塑料薄膜覆蓋密封悶種24小時,晾干后播種。
2.2.2 發病初期用250克/升嘧菌酯懸浮劑1000倍液或者25%丙環唑乳油1000倍液加入少許洗衣粉均勻噴霧;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加75%百菌清600倍液噴霧。也可用上述混合藥粉500克拌細土25~30千克,堆悶3~4小時后撒入淺水層蓮蔸下,2~3天后再用上述混合劑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多菌靈200倍液混合蕓苔素內酯等,噴灑葉面或葉柄,連噴2~3次,能有效地減輕或控制病害的蔓延。
2.2.3 防治蓮藕病毒病除了用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1000倍液或者70%啶蟲脒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防治傳毒昆蟲蚜蟲外,病田可以噴施葉面營養劑(如0.3%磷酸二氫鉀)加0.05%~0.1%黑皂或洗衣粉,加上5%菌毒清水劑300倍液或20%香菇多糖水劑500倍液以鈍化植株體內的病毒,促進植株生長,減輕發病程度,間隔10~15天1次,連噴2~3次。

蓮藕中含有黏液蛋白和膳食纖維,能與人體內膽酸鹽,食物中的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結合,使其從糞便中排出,從而減少脂類的吸收。蓮藕散發出一種獨特清香,還含有鞣質,有一定健脾止瀉作用,能增進食欲,促進消化,開胃健中,有益于胃納不佳,食欲不振者恢復健康。
藕的營養價值很高,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質、維生素以及淀粉含量也很豐富,有明顯的補益氣血,增強人體免疫力作用。故中醫稱其:“主補中養神,益氣力”。
盛尊科,1989年畢業于濟寧農業管理學校植保專業后,一直在魚臺縣唐馬鎮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研究方向為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