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學梅
[摘要]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并糖尿病的臨床護理對策。 方法 選取該院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并糖尿病患者作為該次的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2組患者各30例,對照組予以傳統的臨床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優質護理干預,并觀察2組患者生活質量情況及血糖濃度。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且2 hPG為(9.12±1.23)mmol/L,FPG為(6.13±1.44)mmol/L,均優于對照組(P<0.05)。 結論 予以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并糖尿病患者臨床護理,可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質量,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實施。
[關鍵詞] 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生活質量;血糖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2(b)-0131-02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又稱慢阻肺[1],中老年人為該疾病的高發人群,其空氣污染、肺部感染導致慢性支氣管炎,治療不及時或不當反復發作導致阻塞,致使支氣管遠端肺泡膨脹引發肺氣腫,當慢性肺阻塞并發糖尿病,對人體的危害更大[2]。該院為探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并糖尿病的臨床護理對策,提高其生活質量,將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并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并糖尿病患者作為該次的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2組患者各30例,具體如下:對照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范圍在51~76歲,平均年齡為(63.51±5.41)歲,依據文化程度對其進行劃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患者17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患者13例。觀察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齡范圍在52~77歲,平均年齡為(63.44±5.54)歲,依據文化程度對其進行劃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患者19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患者11例。2組患者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方法:給予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并糖尿病患者傳統的護理,主要包括生命體征監測,氣管插管,提醒患者按時服用藥物等。觀察組方法: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心理護理:由于患者并發肺氣腫、糖尿病,其病情較為危重且為慢性疾病,且治療時間較長,故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心理,從而影響治療依從性[3],故醫護人員須對患者的負面心理進行疏導,以此建立醫患信任度,有利于治療工作的進行。②環境護理:對患者病房內的空氣、地面進行清潔,并將溫度控制在25℃左右,濕度在65%左右,并保證室內通風,光線適宜,還可依據患者的喜好,播放輕音樂,提高其舒適度。③用藥護理:嚴格把握患者的用藥種類、劑量及時間,叮囑患者不許擅自調整藥物劑量及用藥時間[4],并對患者的用藥劑量及時間進行記錄,動員家屬共同參與、監督,并記錄患者服藥后的不良反應,依據其臨床效果及不良反應情況對其用藥進行適當調整[5]。④病情護理:對予以吸氧措施的患者,其氧氣濃度控制在25%~35%,流量維持在1.5~2.0 L/min,依據其呼吸情況對氧流量、濃度進行調試[6],同時叮囑患者對其血氧飽和度進行監測,采取血糖儀對其血糖進行檢驗,以此作為治療方案制定的有力依據。⑤生活護理:于飲食上,建議患者低鹽、低脂肪飲食,叮囑患者多攝入高蛋白、維生素食品,使患者了解酗酒、吸煙不利于疾病恢復,并動員家屬進行監督;于運動上,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有氧運動,例如散步、慢跑、太極等,20~30 min/次,至少1次/d。⑥出院指導:依據患者身體康復的情況,確定出院時間,并于患者出院前1 d,再次叮囑患者按時用藥,合理飲食,科學運動的重要性。叮囑患者若感覺身體不適,則立即來醫院就診,生活中須注意保暖,將支氣管內痰液及時排出體外,戒煙、酒,以此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并且康復。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統計2組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情況及血糖濃度。該研究依據GQOL-74生活質量量表,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物質生活、社會功能四個維度,每項評分0~100分,評分越高,效果越好。
1.4 統計方法
該文數據均經過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2組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2 hPG、FBG為計量資料(x±s)表示,行t檢驗。當P<0.05時,表示2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的各項指標差異明顯,統計學具有科學意義。
2 結果
2.1 生活質量各項評分
觀察組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
2.2 血糖水平
觀察組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并糖尿病患者的2 hPG為(9.12±1.23)mmol/L,FPG為(6.13±1.44)mmol/L,均優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呼吸困難,且反復發作,當合并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時,其病程較長,治療措施繁瑣,患者于疾病的痛苦及經濟負擔的雙重壓力下,對疾病的治療缺乏信心,故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心理,出現治療依從性低下等現象[7],不利于疾病康復。該文研究中,予以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傳統護理主要包括生命體征監測,氣管插管,提醒患者按時服用藥物等。但醫護人員并未于患者的心理角度出發,對其實施心理疏導,也并未對患者進行優質的生活護理,導致患者于治療過程中的不良情緒并未改善,因此治療依從性降低,出現血糖升高,生活質量下降的現象,故該護理方案欠佳。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優質護理,為醫護人員于患者的心理、生理、生活及社會需求出發而實施的人性化護理方案。該文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功能評分為(87.41±7.13)分,軀體功能評分為(90.44±6.12)分,物質生活評分為(88.53±6.4)分及社會功能評分為(90.43±6.14)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了醫護人員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改善了患者的不良情緒,對其實施環境護理,提高了其舒適度,對其實施病情、用藥及生活護理,保證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質量,于出院后對其進行相關教育及指導,使其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可降低疾病的復發,平穩機體內血糖水平,該文研究數據表2顯示,觀察組患者的2 hPG為(9.12±1.23)mmol/L,FPG為(6.13±1.44)mmol/L,均優于對照組(P<0.05),進一步驗證了上述結論。
綜上所述,予以慢性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并糖尿病患者臨床護理,可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質量,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實施。
[參考文獻]
[1] 黃琦玉.綜合護理對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影響研究[J].當代醫學,2013,19(2):116-118.
[2] 李永杰.首診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進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J].中外醫療,2014,33(1):163-164.
[3] 趙太艷.糖尿病足患者給予預防性護理干預的效果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22):176.
[3] 范知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護理[J].健康導報:醫學版,2014,19(10):132.
[4] 朱新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并發自發性氣胸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1,6(15):229-230.
[5] 來啟學.健康護理聯合藥物治療肺氣腫臨床效果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2,23(10):1808.
[6] 曹云.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4):195-196.
[7] 李劍.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護理[J].中國衛生產業,2012,9(9):31.
(收稿日期:2016-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