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自習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重大合作倡議以來,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已成為各方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途徑和積極參與推進的重要國際公共產品,取得一批重要早期收獲成果。5月14日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功地總結了過去、規劃了未來,標志著“一帶一路”重大合作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效。
本次論壇主要活動包括開幕式、領導人圓桌峰會和高級別會議三個部分。習近平主席出席論壇開幕式,并主持領導人圓桌峰會。高級別會議采取“1+6”模式,即一場高級別全體會議和六場平行主題會議。
六場平行主題會議,分別為政策溝通平行主題會議、加快基礎設施聯通平行主題會議、推動貿易暢通平行主題會議、促進資金融通平行主題會議、增進民心相通平行主題會議和智庫交流平行主題會議。重點圍繞基礎設施、產業投資、經貿合作、能源資源、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生態環境和海上合作等八個方面進行研討交流,共商合作方向,提出實施路徑,凝聚合作共識,推動務實成果。本刊從政策、設施、貿易、資金四個方面,匯聚部委高層觀點,以饗讀者。
關鍵詞:“政策溝通”
何立峰:政策溝通要做好“四個對接”
“政策溝通”平行主題會議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主題是“政策溝通和發展戰略對接—創新機制、共謀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在主旨發言中強調:“加強政策溝通,做好四個對接,共同開創‘一帶一路建設新局面。”
何立峰表示,政策溝通是開展各方面務實合作的基礎,也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保障。進入21世紀,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了一系列變化。特別是2008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全球經濟增長乏力,貿易保護主義等反全球化思潮有所抬頭。何立峰說,“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更需要我們攜起手來共同應對。通過加強國與國之間的政策溝通與對接,以合作應對挑戰,是解決當前世界和區域經濟面臨問題的正確選擇。”
如何做好國與國之間的政策溝通?何立峰認為,需要重點加強四個層面的對接:
第一個層面是發展戰略的對接。發展戰略是關乎一國未來的重大抉擇和頂層設計,具有全局性、長遠性和引領性。發展戰略對接是國與國之間最高層次的政策溝通與協調,有利于增進政治互信和合作共識,從宏觀上尋求合作最大公約數,找準共同行動的方向,實現共同發展。貿易自由化、經濟全球化應成為戰略對接的共識基礎,要共同維護以多邊為主的自由貿易體系,維護來之不易的開放型世界經濟。公平帶來效率、體現正義,要堅持公平競爭的基本原則,減少國際經貿和投資活動中的歧視性行為,推動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第二個層面是發展規劃的對接。現代市場經濟高度復雜,政府在實施宏觀調控、創造制度環境、提供公共服務等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科學、清晰的發展規劃,不僅不會干擾市場,反而會減少市場的試錯成本、穩定企業預期、提高運行效率。中國正在建設更加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重視規劃在引領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國與國之間對接發展規劃,就是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將發展戰略確定的愿景,明確為具體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同時發揮各國的比較優勢,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分步驟地實現發展目標。
第三個層面是機制與平臺的對接。各國國情不同,制度各異,形成和推動實施發展戰略與規劃的機制也不同。機制與平臺對接,旨在將各國有關執行機構有效銜接起來,構建順暢的交流、溝通、磋商渠道和機制,并更有效地對接有關資源,及時解決規劃實施和項目執行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
第四個層面是具體項目的對接。“一帶一路”倡議最終需要通過基礎設施、經貿、投資、金融、人文等各領域一個個項目的實施來落實。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堅持市場運作,項目對接要遵循市場規律,以企業為主體。同時,各國也要發揮政府的重要作用,為企業進行項目合作營造良好環境、提供必要幫助。
關鍵詞:“設施聯通”
李小鵬:“通”和“暢”是設施聯通的關鍵
“加快設施聯通”平行主題會議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交通運輸部牽頭負責,主題是“互聯互通,走向繁榮”。會議邀請了部分國家副總理,以及來自60多個國家交通、能源和電信領域的200多位政府部長、國際組織負責人及企業代表參會。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在主旨發言中強調,設施聯通是合作發展的基礎,要著力推動陸上、海上、天上、網上“四位一體”的聯通,聚焦關鍵通道、關鍵城市、關鍵項目,聯結陸上公路、鐵路道路網絡和海上港口網絡。
李小鵬表示,當前,在沿線各國共同努力下,“一帶一路”建設進入全面推進務實合作的新階段。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沿線國家設施互聯互通也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亞歐大通道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泛亞鐵路網初具規模,中歐班列來往穿梭于歐亞大陸。區域公路建設積極推進,海上互聯互通蓬勃發展,空中互聯互通逐步完善。能源合作全面展開,電力、油氣、核電等領域合作成效顯著。跨境陸地光纜、國際海纜、油氣管道不斷延伸。中國和沿線各國通過踐行“一帶一路”倡議,不僅增進了各國民眾福祉,也為沿線各國應對全球經濟挑戰、加強國際合作搭建了新平臺、探索了新路徑。
李小鵬表示,“一帶一路”聯通歷史與未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經過兩千多年的積淀,歷久彌新。“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讓沿線國家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為實現聯動式發展注入新能量。這次高峰論壇的舉辦,凝聚了更多共識、明確了合作方向,致力于打造開放型合作平臺,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必將助推“一帶一路”不斷拓展延伸。
李小鵬強調,設施互聯互通扮演“先行官”的重要角色。實踐證明,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取得的突出成果,是實現“一帶一路”愿景的重要保障,發揮著“先行官”的重要作用。正是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將沿線各國更加緊密地連在一起,構筑了各國共贏發展的新紐帶,促進了沿線人民更好地共享“一帶一路”成果。
李小鵬建議,設施聯通中“通”和“暢”是關鍵。要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下,充分尊重各方利益和關切,在硬件上,著力推動陸上、海上、天上、網上“四位一體”的聯通,聚焦關鍵通道、關鍵城市、關鍵項目,聯結陸上公路、鐵路道路網絡和海上港口網絡。在軟件上,著力促進政策、規則、標準“三位一體”的聯通,為互聯互通提供機制保障。通過對接,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關鍵詞:“貿易暢通”
鐘山:發展貿易著眼于暢通、高效、共贏
“推動貿易暢通”平行主題會議由商務部牽頭組織,主題是“暢通高效,共贏發展,深化‘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商務部部長鐘山在主旨發言中表示,貿易暢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2000多年前開辟的絲綢之路,是當時全球最重要的貿易通道。各國通過商品貿易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增進了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貿易暢通的作用更加凸顯,不僅拉動了各國經濟增長、改善了民生福利,還促進了產業合作和技術傳播,給沿線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鐘山說。據介紹,2014年至2016年,中國與沿線國家貿易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對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沿線國家的產品、服務、技術、資本,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中國制造、 ‘中國建設、 ‘中國服務,也受到越來越多沿線國家的歡迎。”
鐘山強調,貿易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當今世界,自由貿易已經將各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推進“一帶一路”貿易暢通,需要弘揚絲路精神,拓展合作思路,夯實合作基礎。
第一,提高貿易自由化水平。沿線國家經濟往來日益緊密,需要共同創造有利于開放發展的環境。我們倡議,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消除貿易投資壁壘,推動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貿易投資規則體系,促進生產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
第二,擴大貿易規模。沿線國家大多為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進程加快,經濟互補性強,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我們倡議,挖掘貿易新增長點,拓寬貿易領域、創新貿易方式,增強投資和貿易聯動,釋放合作潛力,促進貿易增長。
第三,促進均衡協調發展。只有互利共贏,合作才能持久。我們倡議,各國結合自身特點,優化貿易投資結構,平等參與和分享經濟全球化紅利,構建利益共同體。進口與出口同等重要,各國積極推動市場相互開放,促進貿易均衡發展。
第四,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我們倡議,在貿易投資中踐行綠色發展的新理念,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的生產生活方式,加強生態環保合作,推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攜手共建綠色絲綢之路。
鐘山介紹,為推進“一帶一路”貿易暢通,著眼于暢通、高效、共贏、發展,中國將重點實施五項舉措: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為不同國家商品交易提供國際化平臺;推進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推動與相關國家自貿區升級談判,提升自貿區建設水平;積極推動貿易便利化,加快實施世貿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共同建設經貿產業合作區,打造一批規模效益較好、輻射作用明顯、就業帶動力強的合作區;幫助沿線國家加強能力建設。
關鍵詞:“資金融通”
肖捷:資金融通支撐“一帶一路”行穩致遠
“促進資金融通”平行主題會議由財政部和人民銀行牽頭組織,主題是“建立多元化投融資體系,促進‘一帶一路建設”。來自政府、國際組織、金融機構、企業和學術機構等不同行業和領域的260位代表出席會議。財政部部長肖捷表示,融資瓶頸是實現互聯互通的突出挑戰,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
面對巨大的發展融資需求,中國政府倡議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機構,并深化同世界銀行等傳統多邊開發機構的合作,推動形成層次清晰、初具規模的“一帶一路”融資網絡。從長遠看,促進資金融通需要沿線國家共同參與,發揮好政府和市場兩種力量,進一步完善長期、穩定、可持續、風險可控的多元化融資體系。為更有效地促進資金融通,包括中方在內的27個國家財政部門,共同核準了《“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
肖捷表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是資金融通的重要使命,需要有關各方共同努力,積極作為。
要有效發揮政府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作用,促進本地區國別發展戰略對接,形成區域基礎設施規劃及融資安排,并在法律、稅收、貿易、投資等方面加強政策協調,營造透明、友好、非歧視的融資環境。
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鼓勵政策性、開發性、商業性金融機構和相關機構投資者發揮更大作用,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實現各方資金共同參與的良好格局。
要加強與多邊開發機構的合作,利用其各自優勢,靈活開展多邊融資,世界銀行、亞投行等六家國際金融機構將與中方簽署諒解備忘錄,加強在“一帶一路”相關領域的合作。
要堅持風險可控這一前提,鼓勵創新融資模式、渠道、工具與服務,發展和完善股權融資市場和本幣債券市場,惠及廣大沿線國家,促進可持續、包容性發展。
肖捷表示,單調難成曲,群擎可柱天,期待各國政府、國際組織、金融機構、投資者之間加強交流合作,為促進資金融通和共同發展貢獻力量,共謀資金融通之策,戰勝融資瓶頸挑戰,為“一帶一路”建設加油助力!
相關鏈接:
“增進民心相通”平行主題會議:
由中聯部牽頭組織,主題是“共建民心之橋,共促繁榮發展”。出席會議的中外嘉賓400多位,其中部級嘉賓100多位,還有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國際勞工組織總干事等10多位國際組織負責人。
“智庫交流”平行主題會議:
由中宣部牽頭負責,主題是“攜手打造智力絲綢之路”。會議邀請了40多個國家的著名智庫負責人、前政要和知名人士,以及中國國家高端智庫和研究機構的專家代表,共計約200人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