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琳
摘 要: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技術升級,我國煤田地質勘查項目也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態勢,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開采量的增大,煤炭儲備量在逐漸減少,正是基于此,要積極踐行更加有效的地質勘查項目,確保技術機制和管控效果的最優化,提升煤層對比效果。本文從煤田地質勘查中煤層對比重要性分析入手,著重闡釋了煤田地質勘查中煤層對比的具體方法,并對其實際應用展開了討論,旨在為相關技術人員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煤田地質勘查;煤層對比;方法;應用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1.065
1 煤田地質勘查中煤層對比的重要性分析
煤炭作為重要的基礎性能源,在實際技術應用和開采過程中,要結合具體需求和管控標準進行系統化控制,特別是在煤田開采項目運行前,要積極建立更加有效的地質勘查工作模型,為工程項目的運行提供必要的數據和信息分析,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技術人員能借助技術要求對煤炭的儲量進行全面評估。只有建立健全有效的技術機制和對比機制,才能進一步提升資源信息技術的實效性,從而有效提升技術水平,切實提升企業技術效果。
在對整個礦區進行系統化測定和煤層對比后,借助相應的計算方式以及設備,減少測量誤差,為煤田的科學化開采提供最直觀的數據和技術參考。在勘查過程中,不僅僅要對煤層的厚度以及數量進行集中分析和數據整理,也要對煤的基本質量和煤炭儲量進行綜合解構,結合試驗對比報告提升數據完整度[1]。
2 煤田地質勘查中煤層對比方法分析
(1)煤田地質勘查中煤層對比的基本要素。在煤田地質勘查項目中,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集中技術和綜合控制,提升對比效果和技術維度,切實提升對比工作的實效性。在煤層對比項目中,對比工作是判斷煤炭質量的重要標準。究其原因,要追溯煤炭的生成過程,煤炭是古代植物遺體堆積后產生的,經過泥土的腐化作用,并在地熱和壓力作用下,形成巖石,再經過變質作用等形成固態的可燃性有機巖石。因此,不同煤層的基本組成要素也存在差異,相應的測量差異數據對于判定過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相關測量人員結合實際需求進行綜合分析和集中判定,以提升整體勘查效果。
(2)煤田地質勘查中煤層對比的基本方式。在進行煤田地質勘查項目的過程中,要結合實際技術結構和控制措施進行細化處理,從不同層面建立針對性的煤層對比機制[2]。第一,從煤層分布規律方面分析,主要是利用結合對比法煤層對比測定法、巖礦特征對比測定法以及微量元素測定法等。第二,從煤層的橫向變化程度方面分析,主要是利用標志層對比測定法、巖石性能-巖石相特征對比測定法以及測井曲線特征測定法等。第三,從煤層形成主體差異層面分析,主要是利用古生物特征測定法、微生物特征對比測定法以及孢子測定法等。
在實際測定機制建立過程中,要結合實際技術需求和管控機制進行系統化梳理,只有保證選定的測定方式貼合實際需求,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整體數據處理的效果。
3 煤田地質勘查中煤層對比方法的應用
本文以某煤礦為例,煤炭量儲備豐富,初步估算可供開采數量為12億噸。煤礦整體開采技術條件較好,運輸條件也較為理想,相關技術人員能按照標準化煤田開采項目進行綜合分析,借助煤層鉆井取樣分析措施,對煤田煤層分布結構進行驗收,以下利用煤層對比分析機制對煤田進行地質勘查[3]。
(1)利用煤巖煤質特征對比分析機制。在實際技術機制建立過程中,要結合實際管控維度進行信息處理,借助煤巖煤質特征處理機制,對煤巖特征以及煤質指標等差異進行對比分析,并提升煤層對比的實際效果。在煤田中,依據煤質的灰份和硫份等變化特征進行綜合處理,實現煤層對比。由于相關測量參數體系和特征之間的關系,要對不同煤層進行成分分析和對比[4]。
(2)利用標志層對比分析機制。在實際煤層對比項目運行過程中,標志層對比分析機制是較為常見的方式,不僅能有效和多種對比法進行實時對比和信息處理,也能借助勘查設備和方法的對比措施對其進行集中處理。技術人員在應用相關技術時,要結合實際情況和專業運行技術機制,及時劃分不同標記層和煤層,并對相關測量數據進行集中的保存,以提升數據處理效果,為后續開展煤田開采提供更加詳細的材料和基礎數據。
本文案例中的煤礦主要分為五層,第一層,巖性為灰色泥巖結構、深灰色頁巖結構以及泥質砂巖結構等,巖層底部是粗粒長石以及石英砂巖,其基本發育模型是大型板狀,厚度控制在5米左右,標志為K4,整個區域內巖石的發育情況較為穩定。第二層,巖性為灰黑泥質粉砂巖,并且含有灰色細砂巖,將其標志為K3層,層狀較為復雜,內部出現了交錯層紋理結構,且發育較為正常。第三層,巖性為黑色泥片狀海相泥巖,并且伴有灰色粉砂結構等,底部是長石英石,將其標志為K2,和第一層相似,基本發育模型也是大型板狀[5]。第四層,巖性為黑色鋁質泥巖結構,并且伴有灰色生物碎屑泥晶灰巖等,能在實際檢測過程中,對其進行集中處理和綜合分析,表面由于風化作用,呈現出黃褐色,發育結構也是大型板狀,伴有槽狀交錯層級結構,標記為K1。第五層,巖性為黑色鋁質泥巖以及灰白色鋁質泥巖,整體構造中主要是塊狀結構,含有一部分生物碎屑,厚度控制在2.3米左右,能有效實現節理發育效果的優化,并且整個區域內的巖石都較為穩定,需要技術人員對其進行有效的處理和標注。但是,若是存在G層鋁土礦,整體穩定性就會大打折扣,需要將其劃分為輔助標志層。結合五個層級不同的特征,對其進行綜合處理和集中分析,確保煤層結構和相關層系之間的穩定性。
(3)利用巖性-巖相特征對比分析機制。對于地質勘查項目來說,巖性-巖相特征對比機制使用范圍也較為廣泛,能在提高技術對比效果的基礎上,結合勘查設備以及相應方法,確保勘查效果的最優化,能結合相關培訓項目進行綜合分析。若是在實際操作中出現操作范圍以及操作流程不清晰的問題,則需要借助專業儀器對不同煤層進行系統化數據分析,對煤層標記和劃分,將數據和信息進行綜合留存和管控,從而為煤礦開采項目的有序推進提供有效的參考資料。另外,在數據進行收集和處理后,要結合對比機制以及綜合分析機制,提高對比結果的可靠性[6]。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煤礦煤層對比項目建立和應用過程中,要結合實際情況開展地質勘察工作,對后期煤礦開采生產項目,要建立更加切實有效的技術機制,不同的質量和存儲量都會對在實際測量產生影響,相關煤炭地質勘查人員則需要踐行對比方法,積極掌握相關技術機制和控制模型,確保煤層對比維度和技術方法切實有效,為項目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文懷軍,邵龍義,李永紅等.青海省天峻縣木里煤田聚乎更礦區構造輪廓和地層格架[J].地質通報,2013,30(12):182-183.
[2]解國強.布爾臺煤田地質勘查中巖煤層對比研究[J].陜西煤炭,2015,26(02):17-19.
[3]阿力木江·吐斯依提,莊新國,趙亞汶等.新疆準南煤田小西溝礦區煤的煤巖學及煤相分析[J].新疆地質,2014,29(04):525-529.
[4]苗永亮.焦作煤田恩村井田煤層氣賦存特征與開發利用前景[J].中國煤炭地質,2015,21(07):24-28.
[5]聶浩剛,董福辰,趙維寬等.東勝煤田阿不亥勘查區侏羅系主要煤層對比研究[J].西北地質,2016,44(01):136-143.
[6]李曦濱.華北型煤田巖溶區下組煤開采水害防治的水文地質勘查方法[J].煤炭工程,2016,48(z1):12-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