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珺翼+朱雪峰
摘 要:以往的河道整治過程中均未能充分考慮到維護河流生態系統平衡的問題,對河流生物群落、生態環境等造成了不良的影響。本文在研究固有的河道治理工程對河流生態環境影響的同時,進一步對有效治理河道的手段和形式做出了剖析,并且對河道治理工程的生態型工程材質進行了研究。同時,創新性的生態工程材料不僅具備很強的生態恢復功效、良好的柔性以及整體結構,采用合適的生態工程材料不但符合河道整治的需求,也有助于維持河流生態系統的平衡。
關鍵詞:河道整治;河流生態環境;影響及對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1.105
我國水利工程建設的迅速進步,河道治理、航道疏浚等工程項目也隨之獲得快速的發展。充分全面地意識到河道治理工作對河流生態環境的作用、構建起符合生態需求的河道整治理念、尋找實用性更強的生態工程材料等,對于構建河流和人類之間的和諧關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河流整治工程對河流生態的影響研究
一個健全的生態系統一定滿足以下兩個基本條件:首先是環境,指的是支持物種存活的非生物環境;其次是生物,主要有生產者、消費者以及分解者。河流生態系統也是如此,應當擁有同樣的構成架構。河流生態系統的基本特征體現在河流形態多樣化、生境多樣化以及物種的多樣化方面。人們為多種目的建立起來的河道整治工程對河流邊界具有很大程度的影響。最主要的兩個因素分別為護岸護灘工程以及河道形態整治工程,其具體影響如下所述:
1.1 護岸護灘工程的影響
出于穩定河道邊界目的構建起來的護岸工程和為維護灘地而修葺的護灘工程,一般選取抗沖的剛性材質連續固化河道邊岸,不僅僅改變了以往邊界的物理屬性,損害了之前的生境,同時也部分阻斷了河流水體和河床土體的關聯,并將河流與大地分隔開來。除此之外,為保護灘地而建設的民垸,卻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洪水的自然漫灘,進而堵塞漫灘洪水的物質交換通道,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生態系統的能量流通效果。
通常情況下,河床是由卵石、砂石、黏土等部分組成的,它除了具備很強的透水性、水系連通性之外,各種各樣的泥沙的組成結構給微生物、小型水生生物創造了棲息條件,給魚產卵營造了良好環境。河道治理工程對河床的硬化處理,大大削弱了河床的過水性及多孔性,同時也隔斷了河流對地下水、周圍濕地、沼澤等的補給。所以說,河床硬化處理對于河流生態環境會產生消極作用,并造成周圍生物生境被破壞,甚至很有可能造成生存條件喪失、物種消滅。另外,河床、河岸及邊坡的硬化操作轉變了各類生物的交換生存環境,影響了魚類的飲食與產卵等。
1.2 河道形態整治對河流生態系統的影響
(1)河道治理對河流橫斷面形態的影響。一般而言,河道治理工程主要從下列方面對河道形態產生影響:首先,固化邊岸、渠化河流,對河流基本的演變趨勢造成一定影響;其次,借助該工程控導河流,會影響到上下游的河勢變動;此外,河道整治工程簡單的幾何化斷面設計,嚴重限制了沖擊河流的橫斷面的調整。
(2)生境異質性弱化對物種多樣性的影響。在河道的整治過程中,河流縱坡逐漸變緩、回流較為復雜、一些河岸出現硬化現象,護灘工程令洪水漫灘效應下降,探槽水沙交換不便。根據相關研究可知,河流整治工程令河流生境多樣性的減少,從而對整個河流生態環境受到影響。比如說,護灘工程的建設令水生植物生長區域不斷縮減,土地中微生物的種類不斷下降,邊坡硬化現象令魚類的進食、產卵環境更為惡劣。
2 保護河流生態環境的有效措施探析
(1)進行科學合理的河道整治和工程規劃。只有在全面掌握了河流系統內在規律、河床演變趨勢、河流環境特征等的前提下,才有助于更加科學、有效的規劃和設計河道整治工程。相關人員必須充分認識到對河道的治理也就是對河道自然演進的干擾,并且應當是合理的。河道的不合理治理尤其是完全渠化,是不正確、不可取的。所以,需要給河流一定的自由度,擴展河流的發展空間,并且在河道治理的規劃階段,整體的布局應當綜合考慮河流的自然形態及演變趨勢,更好地滿足河勢構建,尤其是重視對河流的宏觀管理。在部分河段不僅應考慮到實際的治理需要,也應當注意防范對航道平面形態及斷面特點的不合理變動,借助點線面的相互呼應,對河道邊界進行局部整改,最終構建起對河流干涉程度最低的整治機制;與此同時,在生境敏感地帶,應尤其注重對整治工程地點、規模及選材等方面的問題。
(2)努力構建環境友好型河道整治工程。在秉持生態和諧觀的前提下開展河道治理作業,有助于推進河道整治進程、保護生態環境。舉個例子,某地區河流相鄰城市河段原有工程是單純的防洪堤,控導機制不夠健全、標準不高,灘槽淤積變小,灘地周圍全都變為了沙荒地,生態環境十分惡劣。根據研究資料表明,這一地區生態系統再恢復能力不好,生態彈性指數只有39。現階段,在選取防洪治理和生態環境整治融合的手段進行堤防治理工程建設,選取透水性更強的生態型護坡材料,同時積極改善灘地條件,大力修葺不妨礙泄洪的綠道,這些均為河道治理帶來了有益借鑒。
(3)大力運用生態型河道治理工程材料。在河道整治過程當中,原有的工程材料常常是危害河流生態環境的最根本因素,所選取的混凝土、漿砌石塊等材質導致了嚴重的河道渠化,并且妨礙了水土交換,進一步造成了河流自凈化能力的下降,最終引起了生態失衡。此外,在河道整治工程中選取的剛性、半剛性架構由于無法滿足地基的非均勻沉降、整體性缺失等特性,從而引發了結構紊亂、工程事故頻發。在此前提下,我們應當選取生態型河道整治工程材料,比如說生態護坡,對河流和周圍的生態系統的恢復及維持將會獲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對河道治理工程、對河流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以及對應的解決措施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全面的剖析,為減少河道整治工程對河流生境產生的不良影響,提出了合理科學規劃治理工程、努力構建環境友好型河道工程、選取生態型河道治理工程材料等一系列措施,旨在為今后此方面的工作提供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趙銀軍,丁愛中.河流地貌多樣性內涵、分類及其主要修復內容[J].水電能源科學,2014,32(03):167-170.
[2]陳云飛,孫東坡,何勝男.河道整治工程對河流生態環境的影響與對策[J].人民黃河,2015,3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