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王平麗

摘 要:伴隨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為降低水資源污染,提高生態環境發展水平。可將膜分離技術應用到水處理環境工程中,本文在全面了解膜分離技術應用原理的基礎上,對其在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等方面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并通過具體工程案例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水處理環境工程;膜分離技術;原理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1.111
1 膜分離技術的原理
20世紀初膜分離產生,作為一項新型分離技術,膜分離技術是指通過隔膜使溶劑同溶質或微粒分離的技術,包含電滲析、擴散滲析等。膜分離技術的功能為分離、濃縮、純化及精制等。其應用原理可分為物理性質、化學物質兩種,具體如下:
(1)應用物理性質原理。物理性質是指多方面差異,如質量、體積、幾何形狀等,可按照混合物的具體物理性質,膜可具備篩子的功能,分離混合物。全部膜分離技術都是在物理功效下,篩選、分離各種粒徑的物質。(2)應用化學物質原理。是指混合物由分離膜通過的速度。可將此類速度進行兩種形式劃分。其一,通過膜表面接觸混合物,并向膜內速度進入,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溶解速度;其二,擴散速度,向膜內進入以后,由膜表面向膜另一側表面擴散的速度。可通過混合物、分離材料膜的化學性質對溶解速度加以確定,且其擴散速度和物質相對分子質量之間也存有極大關聯性。
2 水處理環境工程中膜分離技術的應用
水處理環境工程中,為純化自來水、處理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可廣泛選用膜分離技術。本文以廢水處理應用為主進行分析。
(1)生活污水處理。上世紀90年代中期,日本即利用膜分離技術建造了39座污水處理廠,且投入運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據相關學者研究表明,針對城市污水,可選取某種微濾膜裝置(800m?/d)進行處理。通過該裝置的應用,水質可滿足一般生活非飲用水標準。通過30天正常運作,可實現每小時13.9L/㎡、16.7 L/㎡、20.8 L/㎡。在生活污水中,該裝置能夠去除90%以上的COD,且能攔截、分離污水內的大部分懸浮固體。
(2)工業廢水處理。第一,石化廢水處理。以勝利油田含油污水試驗為例分析,可選取中空纖維超濾作為裝置。在設計環節,規模定為1.5t/h,過濾之后,0.56mg/L、0.5 mg/L分別為水內懸浮固體量及含油量。此設計與地滲透油層注水對水質的需求相符。第二,含重金屬廢水處理。處理過程中選取乳狀液膜法進行含重金屬錫廢水、含鋅廢水處理效果良好。尤其是在含鋅濃度方面,通過該處理法能夠由350 mg/L降至5 mg/L,由此可見,降低幅度大,且與國家排放標準相符。
第三,有機廢水處理。有機廢水處理過程中,醋酸質量濃度可通過乳狀液模體系進行處理。環境適宜的情況下,如廢水醋酸濃度為1000mg/L,則提取率將在96%以上。
3 案例分析
以含氰廢水處理為例,選取膜分離技術進行試驗。為去除樣品廢水內的所有聚合物顆粒,應選取超濾+反滲透的方式,處理向膜內進入未分離的廢水。
(1)超濾。選取常規過濾方式,將超濾前原水的可見機械雜質去除,且進行40℃冷卻。選取板式超濾膜組件用于試驗,7.9cm2為膜有效截面積。通過亞克力制作整個膜組件外壁,超濾膜支撐選用金屬絲網,改性聚醚砜為膜材料。12到30kpa為操作壓力,pH2—13,溫度在60℃以下。13.41g/h為超濾膜純水透過量。通過以下幾點檢驗超率效果:
第一,透過液和濃縮液的顏色、密度、粘度及COD總量;第二,比較及分析原水、透過液、濃縮液間的顏色、密度、粘度及COD總量。
試驗結果為相比濃縮液、原水COD,透過液COD較小,且粘度減小,透過液基本與無色相近,與原水顏色相比,濃縮液較深一些,此時原水內的雜質可通過超濾法去除,具有明顯效果。
(2)反滲透。超濾處理之后,以除去廢水內的丙烯腈等聚合物,廢水過濾后僅剩部分小顆粒聚合物,5到6之間為溶液pH值,0.235到0.240cp為其粘度值,40℃為其溫度,0.35%到0.50%為CN-范圍,3000到3500 mg/LCOD范圍。選取BW30-400-FR型號反滲透膜,管狀為其反滲透膜形狀,1mm為其外徑,0.2mm為膜厚度,列管式為膜組件,5cm2為膜有效截面積,每小時純水透過流量為71.2g。為確保檢驗效果,與工業實際值相比,CN-濃度應高出一些,因此試驗過程中,可將相應量的氫氰酸添加到純凈水內,進行含氰廢水CN-(0.55%)的制作。要求在2種條件下進行試驗,分別如下:第一,直接試驗;第二,含氰廢水的pH值通過NaOH溶液進行調節,要求控制在8到9pH值之間即可進行試驗。通過NaOH溶液的添加,可對原水pH值進行充分調節,將提高反滲透膜對CN-的截留率,從原有的88.9%可提升至93.8%左右,具有良好效果。
(3)膜組件排列。廢水通過一級反滲透處理之后,0.03%為總氰濃度,但該值與國家排放標準不符,基于此,應選取連續—分級式排列,通過若干個反滲透膜組件進行串聯操作。原水選用應與以上2次試驗相同,通過兩個方案進行試驗,為快速找出NaOH合理用量提供便利。具體方案為:第一,把第一級反滲透膜進水pH值直接向8到9調節;第二,確保不改變第一級反滲透膜進水pH值,只將第二級反滲透膜進水pH值調節到8到9,隨后對2個方面透過水的CN-含量進行對比、分析。
試驗過程中,測定第一、第二級濃水流量難度較大,因此,可根據各級回收率70%到75%進行操作,并對系統總回收率進行計算,公式如下:
可得出49%到56%的總回收率,與工業化原水回收率40%到50%需求相符。最終可獲取透過水的CN-濃度,即0.0041%,但其與指標要求相近,因試驗過程中極易出現一定偏差,因此不可選用第二種方式。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伴隨國民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提升,生態環境卻逐漸惡化,尤其是水資源污染、浪費情況極為嚴重,作為不可再生資源,水是生命之本,對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而言極為珍貴。但在工業化高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工業化學物料有害物質被排入、滲入水內,為更好地提升水處理環境工程質量,膜分離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作為新型分離技術,膜分離技術是指通過一張具備特殊選擇性的薄膜,通過外力功能,分離、提純并濃縮混合物。通過該技術的應用,對環境保護極為有利,將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華玲.淺析膜分離技術在水處理環境工程中的應用[J].科技創業家,2013(14).
[2]胡書紅,李孟璐,李秀娟,崔躍男,陳伊克.膜分離技術及應用[J].山東化工,2014(08).
[3]李林英,薛彩霞.膜分離技術的應用及研究進展[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