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亭亭+楊振京


摘 要:我國綠松石是暢銷于國際市場上的重要中檔寶石飾品和高檔玉器材料。現今在寶玉石市場上,中國四大名玉之一的綠松石價格不斷攀升,購買者越來越多。因此,一些仿綠松石趁機溜入市場,讓購買者難辨真假。隨著綠松石價格一路飆升,市場上出現仿綠松石。消費者難以通過肉眼來辨認綠松石的真假,必須通過相關方法和儀器進行鑒定方可確定綠松石的真假。故本文對綠松石真假區分及鑒定進行研究。本文主要運用薄片法進行研究。薄片法樣品測試范圍大于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通過這種方法研究樣品的主要礦物組成、礦物成生序列、結構、構造等,達到鑒定綠松石的目的。通過在偏光顯微鏡下分析薄片并得出準確的結果。
關鍵詞:綠松石;薄片法;偏光顯微鏡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1.201
1 引言
已有多位專家學者對綠松石做了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內容為綠松石的寶石學礦物學特征、成礦特征、紅外光譜、拉曼光譜特征分析、行業發展現狀等。但從寶石學方面進行鑒定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指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薄片法應用廣于紅外光譜儀。
2 測試結果與分析
本次主要采用薄片鑒定法對綠松石樣品進行鑒定,首先對樣品進行切片,做成厚度為0.03mm的薄片,然后在偏光顯微鏡下進行綠松石的真假鑒定。實驗所用樣品編號依次為樣品1、樣品2、樣品3。共三個樣品,下面將對三個樣品依次進行分析、判斷,并得出結論。
2.1 樣品1測試與分析
樣品1標本藍綠色,致密塊狀構造,密度2.64g/cm?,摩氏硬度5~6。蠟狀光澤。磨制薄片過程中,加熱樣品時有液體小珠滲出表面,有的裂隙或微孔具“出汗”現象,該綠松石經過蠟處理(屬于優化)。
在鏡下觀察,主要礦物為淡綠色綠松石,半透明,弱多色性,正中突起,無解理,隱晶質結構,含量大于80%。其它礦物含量小于20%,石英他形晶粒狀,棱角狀,無解理,正低突起,干涉色一級灰、灰白。含少量褐鐵礦和粘土礦物。樣品為綠松石。加工后經過紅外光譜測試,測試譜圖與綠松石標準譜圖吻合,為綠松石。如圖1。
2.2 樣品2測試與分析
樣品2未進行切片,采用粉末法,粉末法也屬于薄片法之一。即用地質錘把微量綠松石砸成粉末,然后放到干凈的在載玻片上,并蓋上蓋玻片,最后從蓋玻片的一側滴上蒸餾水,使整個蓋玻片充滿蒸餾水。薄片做好后放到鏡下進行觀察。
標本鮮綠色、藍綠色,密度2.72g/cm?,摩氏硬度5~6。塊狀構造,條痕淡綠至白色,蠟狀光澤。
在鏡下觀察,主要礦物成分為綠松石,半透明,淡藍綠色,正中突起,無解理,隱晶質結構。含少量褐鐵礦。但由于受礦物本身顏色和粒度粗細影響,干涉色呈藍、綠色調。樣品為綠松石。
樣品2加工后經過紅外光譜測試,測試譜圖與綠松石標準譜圖吻,為綠松石。
2.3 樣品3測試與分析
標本鮮綠色,表面光潔,皮殼狀。色調均勻,但是顆粒界限處顏色加深,隱約可見深綠色環邊,除黑色“鐵線”外,雜質少。標本內、外顏色差別明顯,內部色淺,表面綠色加深,即染色處理。表面綠色物質受熱有“出汗”現象,表明為浸蠟染色處理。切口白色處滴茜素紅未變紫紅色,滴稀鹽酸,偶見局部微弱起泡。摩氏硬度4,相對密度2.7g/cm3(純白云巖相對密度2.8~2.9g/cm3)。
在鏡下觀察,主要礦物成分為白云石,他形晶,粒狀,粒徑小于0.004mm,泥晶級,泥晶結構。樣品為泥晶白云巖。樣品3加工后經過紅外光譜測試,測試譜圖與綠松石標準譜圖不吻合,為白云石。如圖2。
3 結論
(1)樣品1為含雜質的綠松石,樣品2為綠松石。與紅外光譜儀測試結果相同。薄片法可以確定樣品的礦物種類、礦物結構、樣品構造,礦物含量等內容。但后者只確定樣品為綠松石。樣品3為微晶白云巖。確定樣品3的礦物種類和含量、結構、構造等內容。但后者只測得礦物為白云石。
(2)薄片法是直觀、科學、準確、高效的鑒定方法。紅外光譜儀對鑒定固體樣品要求嚴格,主要是體積小的掛件、手鏈、戒面。巖礦鑒定中固體樣品測試范圍大于紅外光譜儀,體積大的擺件、原礦石和體積小的掛件、手鏈、戒面均可采用這種方法。可以確定礦物的含量、粒度大小、結構等,其中與其共生礦物的含量和種類,為礦物的工藝加工提供建議。
參考文獻:
[1]王福泉.綠松石[J].中國地質,1983.(02):30-31.
[2]申柯婭,王昶.綠松石鑒賞與評價[J].珠寶科技,1998(03): 45-46.
[3]陳碩.誰決定了綠松石的“天價”[J].收藏,2016(11):14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