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沈波+曹杭宇+夏康玲+夏小云+關海榮+郁佳
摘 要:位于世界兩大地震帶之間,歷經地震迫害的我國,傷亡人數占20世紀后半葉中國大陸不同自然災害的54%,造成的經濟損失也數以億計,其破壞力之大,威脅著國人的安全,勢必要增強預防地震的意識。本文將從我國地震的現狀、地震的危害、地震的預防措施以及地震預防成功案例等角度逐一論述預防地震的意義。
關鍵詞:預防地震;地震災害;減緩震情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1.223
1 前言
我國地處尷尬地帶,又界于板塊交界處,地震繁復并伴隨更多的地質災害導致我國的建筑物和城市生命線遭到嚴重破壞。我國眾多的不利原因導致我國地震問題嚴重,亟待解決,預防地震,減輕災情,為保護民眾作斗爭迫在眉急,更顯得預防地震的意義尤為重要。
2 本論
2.1 我國地震的現狀
我國地震主要分在五個區域。據某數據統計表明,6級以上地震屬大地震,而我國已發生上百次,我國大部分地區難免其害,受其困擾多年,高達數億人次的受災人數,數之不盡的經濟損失,這些都是令人扼腕嘆息的常態。統計數字表明,我國是同世界上幾個國家一樣受地震影響之大的位置居高不下,如此龐大的數據早已敲響了預防地震的警鐘,提醒著每一位民眾高樹預防地震的意識,標高對地震的關注,從每個人心中認識到預防地震的意義。
2.2 地震的危害
地震造成如建筑物損壞等直接災害,導致大量歷史遺跡毀滅,如2007年伊朗7.1級地震將有2000年歷史的巴姆古城夷為平地,其損失無法估量的財富價值令人惋惜,而這接連不斷的地震發生,震級一次比一次讓人驚恐,又將會有多少財富被泯滅!隨之而來的會造成多種危險性極大破壞性極強的次生災害,如1995年日本阪神7.2級城市直下型地震引發2000多處火災,加大了地震的破壞度,導致更多的人員傷亡和無盡的損失。損失也許只是數字,但這一串串的數字帶來的卻是無盡的心酸,家破人亡,不為過。希望來的那么困難,而絕望只是一瞬間。滿城的哭泣聲,受災群眾聽得到,救援人員聽得到,我們也聽到了。把預防地震記在心里,不僅僅是意義,更多的是對生命的救援,刻不容緩也絕不能姑息。
2.3 地震的預防措施
所謂未雨綢繆,防范于未然,勢必要做到有理有據,條理清晰,層層考慮。
(1)大型建筑類項目本就是危險性較高,又與震情關系密切,對于法定規范類建筑工程應當給予更大的監察管理力度。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第七號第三章地震災害預防,要求相關以內的建設工程進行地震安全測評,并按照相應要求進行設防。建設工程需抗震設防勢必是極佳的決定,震前的質量抗震保證對災情的減緩、災后的救援以及重建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國家有明文條例規范緊急預防措施,更據權威地證明了預防地震的重要性,其意義不言而喻。我國強調依法治國,重在16字方針,既然法律提供了有法可依的前提,必當做到有法必依,相關部門及有關事業單位更應當執法必嚴,務必確保違法必究,將方針貫徹到底[1]。
(2)依據國家法律條文規定,由于預防地震的知識太過雜亂紛繁,為避免誤導群眾產生相反效應,預防地震的相應宣傳內容應當由國家確定,權威而科學的預防措施由國家規定的有關部門進行適當的宣傳。一項措施的有效實施與宣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預防地震知識如何能得到有效吸收勢必需要強有力的宣傳。國家權威機關為預防地震宣傳內容提供了科學性有效性的保障,相關宣傳部門應當有效合理地利用,講科學預防地震層層滲入,深入了解,透徹吸收。有關部門宣傳,相關事業單位、學校及政治單位進行實踐訓練,更有效地掌握預防地震的措施,為抗震做足準備,確保減輕震情,減少人員傷亡,降低物資損失。為確保預防地震知識得到真正掌握,相關集團或單位可進行適宜地檢測評比,切忌囫圇吞棗渾水摸魚。從實踐中了悟預防地震的意義,增強警惕意識。
(3)依據國家地震信息網內容,了解到地震導致發達國家經濟損失大,發展中國家人員傷亡重。據國際GHI組織統計,20世紀前半葉一次地震平均死亡1.2萬人;后半葉,隨著經濟、社會和科技的發展,發達國家的抗震防災能力大幅度提升,大震平均死亡人數降為0.2萬人;不幸的是,發展中國家受種種限制毫無變化。數據表明,經濟、社會和科技的發展對抗震防災的能力有著一定的影響作用。發達的經濟條件可以在預防地震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地震信息應當被著重大力地宣傳,抗震救災的意識有所提高,提高警惕與救援能力;國家投入更多的資源進行預防地震的研究,研制更多更先進更精準的監測儀器軟件;設置更多的監管職位,招收更多的人才對需要抗震設防的工程進行大力度的嚴謹考察檢測。社會的發展意味著人們的思想意識更為開放更易接受吸取,確保預防地震相應知識的宣傳,并進行相應的反映和回饋,促進預防地震可實施性的提升。科技飛速發展的21世紀早已證明科技的卓越成就,研究考量地震的“場,源”關系,創新發展預防地震的新興軟件。綜合國力的發展對于預防地震簡直如虎添翼,有助于預防地震更有效地實施[2]。
(4)地震預防成功案例。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發生,每日都有大量人員傷亡,整個城市沉浸在悲傷絕望中,有一個中學卻奇跡地實現零傷亡記錄——桑棗中學。1976年四川松潘—平武7.2級地震發生后,桑棗中學就開始興起預防地震的想法,集思廣益開展了防震減災演練,幾十年來,風雨無阻,歷經千辛萬苦創就了這個記錄。師生無一傷亡,這驚人的記錄無一不證明著預防地震的重大意義。除了抗震減災演練的預防還有預測的成功案例,1975年遼寧海城地震、1976年云南龍陵地震、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等地震都成功預測,一定程度上減緩災情。
3 結論
綜上所述,預防地震的意義不言而喻,有效的預防于震情的結果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在無數的自然災害中,預防地震的難度首屈一指,不管是前期預防,警示監察,防范于未然的每一步都不容有失。實踐經驗證明:政府對是排解萬難的關鍵,每一步驟的有效實施更有助于預防地震的成功。
參考文獻:
[1]羅灼禮,王偉君.地震前兆的復雜性及地震預報、預警、預防綜合決策問題的討論——淺釋唐山、海城、松潘、麗江等大地震的經驗教訓[J].地震,2008(01).
[2]姚云.扎實開設安全教育課程勢在必行——有感于桑棗中學師生在汶川地震中無一傷亡的奇跡[J].教育科學,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