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的提出與實施,中小型科技企業在此進程中嶄露頭角并且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小型科技企業以其產業升級快,模式轉換迅速,創新效率高等優勢,對于我國目前整體的創新性浪潮具有強大的推進效力。但喜中有憂,中小型企業的一些發展短板仍不可忽視。本文將使用SWOT分析方法對于以上進行具體闡述,并且據此提出相應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SWOT分析 創新發展 扶持政策
在當今以倡導知識經濟的社會大背景下,創新成為一個企業安身立命并且最終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武器。科技型中小企業在我國的創新驅動發展過程中一直保持著整體較強的增長勢頭,有力的支持了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在科技企業這一大群體中,更是出現了聯想,深圳華為等一大批優秀創新企業,并且對于各自所屬的區域經濟的發展中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小型科技企業更是不斷加快"走出去"進程,爭取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一定份額。
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對中小型科技企業的發展了重要的作用。許多專業人士對企業科技創新做了研究更深的研究和探討。
在企業不斷創新研究方面,周珺(2016)提出創新是國家發展的動力,創新發展成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創新型企業是國家創新體系的主體和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經濟增長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和動力。李政 任妍(2015)認為隨著中國政府積極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建設創新生態環境,企業創新面臨前所未有的契機與優勢。托合塔爾古麗·瑪那提別克(2017)提出自主創新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永恒主題,更是中小企業的立身之本。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是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及持續發展的有效保障。
在企業創新面臨相關問題方面,李秉強(2016)指出我國正加快向科技創新型國家的行列邁進,但企業創新能力相對不足是制約這一進程的重要因素。余天怡(2016)認為市場經濟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各種機遇,但是中小企業怎樣把握住市場經濟機遇,設計出滿足人們實際需要的現代化產品,這是目前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劉永生(2017)提出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國內外的市場競爭為我國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企業在迅速發展、壯大力量的同時,企業中存在的一些日常管理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尹建超(2016)認為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賴于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的發展比較晚,規模不大,在資金、科技、人才與品牌效應方面都不占優勢,這嚴重影響了中小型企業的發展,目前,融資困難是中小企業所面對的最大問題。
以下是用SWOT方法進一步闡述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狀況,將從優勢、劣勢、機會、威脅等方面進行闡述。
一.優勢分析
1.經營優勢。首先,中小企業市場適應能力強,靈活性大,尤其目前在買方市場形成,結構性過剩出現的情況下,更多的消費者不再追求"有",而是追求"新",生產者就必須以銷定產,及時調整產品的品種,結構和檔次,而這正是中小企業相對于大型企業的優勢所在。其次,科技創新能力強,科技成果轉化運用快,和大企業的低效率高投入相比,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的驅動機制更為有效,創新要求更為迫切,創新成本更低下,創新成果轉化更迅速。在此,發展空間更為廣闊。隨著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費也越來越追求多樣化,個性化。而這種需求,從規模經濟的角度來說,中小企業更為適合,這就為中小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2.人力資本優勢。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教授指出:當機械設備在生產中起主要作用時,企業規模大具有明顯的優勢,而當每一個人的聰明才智發揮才是決定效益和競爭力的主要因素時,小企業往往較比之大企業更具有優越性。中小企業與每個人的利益聯系更為密切和直接,這些更有利于發揮每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人力資本就更能充分發揮作用。
二.劣勢分析
1.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融資渠道不暢通。在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過程中,直接融資比較困難。中小企業在主板市場上市融資受到體制的制約,很難滿足上市條件。同時也受到自身條件限制和政策的制約。此外,在間接融資中,貸款難,擔保難。雖然通過政府提供政策性貸款擔保機制來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但擔保公司,銀行在受益與風險承擔方面存在明顯的不對稱的矛盾導致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依然非常突出。
2.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不完備。目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由于在法律和管理體制等方面不夠完善,存在著多頭管理,侵權打擊不力,侵權成本低,考核評價體系不科學等體制。導致現階段我國知識產權整體保護意識淡薄,保護水平低下,并且維權成本高這是中小企業難以承受的。
3.缺乏有利于中小企業的創新的中介和協作網絡。目前我國技術創新中介服務機構多集中在大中城市,分布不均勻,且專業化水平低彼此獨立,協同程度低,服務功能單一,創新服務體系應具備的可行性論證,融資擔保,專利代理,糾紛調解等功能還遠得不到完善和發揮,難以為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
三.機會分析
時機優勢。一方面,我國正處于體制轉換和國企改革,政府機構改革的重要關頭,中小科技企業是收納失業人員,穩定社會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技術的進步促使一些產品的構造使得一些產品的構造變得極其精密復雜,大企業為了減少開發性投資和保持自身經營的靈活性,越來越需要中小企業參與其配套產品的制作,可以說,大企業的繁榮離不開中千千萬萬中小企業的支持。因此,從中央到地方,從專家學者到政府官員都給予了中小企業極大地關注和支持,人們傳統觀念上對中小企業的歧視已經不復存在,中小企業發展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
四.威脅分析
1.宏觀經濟背景下的艱難生存,缺乏競爭優勢。近些年我國內外部經濟大體上保持平穩增速,然而在中小企業直接面對的經濟環境下仍是有諸多因素造成了中小企業的發展難勢,大量的中小型企業由于生存壓力過大致使停產停業,而且由于其自身屬性來看,本身具備的競爭優勢相對于大型創新企業仍有相當大的距離。不具備過硬的競爭實力和品牌能力,難以與大中型企業抗衡。無獨有偶,近些年來我國為了完善市場經濟不斷調整市場準入和市場退出的限制,國際環境的不時變化,更是使得中小企業走出去的發展目標更加遙遙無期。 如此種種,造成了中小企業生存狀況日趨艱難。
2.人力資源要素瓶頸難以解決。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的漸漸消失,人力資源成本不斷提升,加之熟練工人流動性的增加,企業工人的薪資、五險一金、培訓新人等成本的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又不斷地壓縮企業的利潤空間,更造成企業難以開工,難以維持下去。
3.缺少核心科學技術。大部分地區的中小企業大多是集中于以勞動密集型、資源開發型、服務低層次型、產品初加工型為主的傳統和低端行業,該類行業最大的特點是技術要求低,人才標準低,競爭力充分,市場幾乎趨于飽和甚至產能過剩現象嚴重,成本高,利潤微薄,從行業的發展前景分析,該類企業并不具備擴張的優勢和條件,部分企業迫于經營壓力,自身也有轉型升級的意愿,但由于其在管理、融資渠道、核心技術資本、人才和品牌等轉型升級的重要因素方面積累不夠,相當多的中小企業在轉型升級上很困難,甚至看不到企業的發展前景。
解決中小企業創新發展中問題的對策
1.拓寬融資渠道,加大技術創新的投入力度
極力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形成以政府資金為為引導,以企業投入為基礎,風險基金投資為補充,充足的銀行貸款為保證的技術創新投資保障體系。
政府出臺政策鼓勵銀行向中小企業貸款。在國有商業銀行中建立專門的中小企業貸款部門,督促它們增加對中小企業貸款,允許國有銀行在向中小企業貸款時收取更高的利息,使大銀行更多的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由政府或其他組織建立專門的中小企業融資機構,更好的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支持等。政府還可以通過制定專門的政策措施向中小企業提供風險資金,基金可以通過如國家財政撥款,社會募捐和企業入股等多種渠道籌資。同時建立信用擔保制度,設置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基金,成立中小企業互助擔保基金,建立完善的中小企業信用評級制度,引導其規劃企業內部財務管理行為和經營決策行為。
2.加強人才培養,采取有效的激勵制度
企業應該自主進行人才培養,造就一批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懂得管理和經營且具有企業家創新精神的領導人才隊伍。政府應有計劃地設立一些公共技術培訓中心或與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聯合為中小型企業培訓各類創新型技術人才,從而提高中小型企業經營者的技術素質,解決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如日本,美國,英國,加拿大,韓國等發展國家都設有專門的中小型企業培訓機構乃至中小企業大學。
3.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規體系
政府要從政策上對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給予必要的扶持,正確認識發展我國中小企業的積極意義,充分認識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潛力,用系統,網絡的觀念看清中小企業在工業體系中的地位。有組織地建立以中小企業為服務對象的地區性技術創新帶來新的契機,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
4.完善技術創新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第一,政府應加大對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促進信息網絡化的程度,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等先進技術手段,逐步建立面向社會開放的中小企業信息服務體系,為中小企業獲取政策,技術,市場,人才等信息提供方便,為降低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成本創造條件。第二,組織協調中小企業和高校,研發機構開展合作創新,推動高新技術的產業化,積極為中小企業,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牽線搭橋,支持產學研的有效結合,鼓勵走合作創新之路。第三,大力扶持各類中介組織的發展,為知識技術的供求提供一個適宜的場所,鼓勵創辦各種咨詢公司,信息公司,技術交流公司,為中小企業的技術叉骨新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參考文獻
[1]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驅動問題[J]. 張書蓮,冉麗. 開放導報. 2017(01)
[2]淺談海南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能力[J]. 景長軍.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 2017(01)
[3]中國區域科技創新系統治理能力動態評價與提升路徑[J]. 陳套,馮鋒.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1)
[4]東莞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財稅政策研究[J]. 王曉芳.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6(24)
[5]江蘇省科技金融扶持政策的實施經驗研究--以科技型中小企業為例[J]. 吳鳳菊. 科技管理研究. 2015(17)
[6]宿遷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路徑[J]. 楊秋明,姜海蓉.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4(13)
[7]促進自主創新的高新區創新創業環境優化[J]. 呂丹華. 科技創業月刊. 2016(05)
[8]也談"萬眾創新"與模仿創新[J]. 婁亮華. 時代金融. 2016(36)
[9]淺析金融服務如何有效助力企業自主創新[J]. 王洋. 中國總會計師. 2016(08)
作者簡介:
任素梅 女 1993年5月20 漢族 安徽省亳州市 學士學位 金融工程 江蘇師范大學科文學院 22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