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中職物理"學案導學"教學中,中職物理教師要轉變觀念,把課堂真正還給中職生,要相信中職生,尊重中職生,充分發揚教學民主,充分調動中職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要設計和諧、民主、創新的教學氛圍,充分展示中職生的才能,把培養中職生的能力與全面提高中職生的綜合素質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
[關鍵詞] 學案導學 中職物理 教學模式
在中職物理"學案導學"教學中,中職物理教師要轉變觀念,把課堂真正還給中職生,要相信中職生,尊重中職生,充分發揚教學民主,充分調動中職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要設計和諧、民主、創新的教學氛圍,充分展示中職生的才能,把培養中職生的能力與全面提高中職生的綜合素質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當然,中職生成為物理學習的主人,成為教學的主體,不是對中職物理教師的要求降低了,而是對教師的要求比過去更高了。中職物理"導學"實施的關鍵在中職物理教師。
一、中職物理"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實施要注意一定的方法
(一)中職物理"學案導學"要把握"導"的時機
著名教育家孔子明確告訴我們引導點撥的最佳時機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中職生在據案自學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討論后對疑難問題達到似懂非懂,想說卻又說不清楚的時候,正是中職生渴望啟發最強烈之時。中職物理教師要抓住這個時機,對中職生進行適當的點撥和誘導,抓住問題的要害,會收到教與學的高效。例如在"自由落體"課例中,先提出"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快"這一論斷,再鼓勵一張紙展開和揉成團的下落實驗,最終設置"鐵片與羽毛同時落地"的演示實驗,整個的過程讓學生前后矛盾,在知與不知的強烈沖突中有"無疑"而"生疑",由"有疑"而"釋疑",從而完成構建知識的"順應"過程,這其中的前面兩個步驟完全可以在學案中體現,完成學生"經驗"與"實驗"的矛盾沖突設置,從而帶著問題進入課堂。
(二)中職物理"學案導學"要注意"導"的藝術
"導學"是一門學問,好的誘導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的信心;而拙劣的"導學",則會使學生的思維僵化,甚至退化。教師將疑難問題分解成不同知識層次的小問題,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己得出問題的答案,讓他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更加濃厚。
例如:在庫侖定律教學的處理上,老師可以通過演示實驗"探究影響電荷間相互作用力的因素"來引導學生探究:1、該實驗所采用的科學方法是什么?2、通過探究,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力跟電荷量和電荷間的距離有何關系?這樣,通過學生自己思考得出的結論和知識,遠比強行灌入而使學生獲得的結論要有效得多。又如,鑒于學生已基本掌握庫侖定律適用范圍的條件下,為了把所學知識進一步深化。我在學案上設置了這樣一道探究思考題:
探究思考1:由庫侖定律公式F=kQ1.Q2/r?知,當r→∞時,F→0;當r→0時,F→∞。這種認識對嗎?為什么?
根據課下對學生學案的批閱及課堂上學生的討論情況,我發現有不少學生沒能正確解答這道題目,很多同學都認為這種觀點是正確的,其實不然。我在組織課堂教學時,就從學生的思考角度出發,結合庫侖定律的適用條件,進行引導,讓學生在引導中自己得出正確結論。我想,通過這樣的探究思考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與理解,遠勝于強行灌入。
(三)中職物理"學案導學"要注意"導"的對象
哲學原理指出:具體問題須具體分析,要量體裁衣,看菜吃飯。針對不同層次的中職生,依據學案呈現的梯度,要實施分層引導,以適應不同層次中職生的需要。
比如,我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如果空間存在兩個以上點電荷,則某一點電荷的受力,如何求解?再通過學案上的"導學效果檢測題2"對學生的思考結果加以驗證。
二、中職物理"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
中職物理"學案"編寫的優劣,關系中職物理"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成敗,而中職物理"學案"的應用則是更重要的一環。
(一)目標指引,依案自學
首先,中職物理"學案"應在課前適當時間內發給中職生,讓其提前展開課前預習。在中職物理"學案"中要明確學習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及情感目標,使中職生能知道物理學習的內容和方向。圍繞學習重點和難點,設計一些有一定層次和梯度的問題,或編寫一些聯系實際的物理問題,讓中職生通過查閱教材、參考書及網絡資源來思考、分析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建立物理概念,發現定理和公式,完成物理知識的建構。
(二)教師指導,討論交流
讓學生在討論中互幫互學,互相協作,發展學生的獨立評判能力和協作精神。在討論過程中,老師可根據學生對問題探究的信息反饋,適時參與討論,或設問激疑,或反問啟示,有目的地進行點撥指導,通過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使學生在"學會"的過程中實現"會學"。
(三)精講提煉,突破提高
經過討論交流環節以后,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疑難信息及學習難點,進行課堂講解:學生通過討論能自己解決的問題,老師絕不能包辦代替;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尤其對于難度大的問題,在學生渴望釋疑的心理狀態下,教師針對其疑點,理清思路,揭示本質,把問題解決的來龍去脈展示給學生,讓他們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四)網絡要點,歸納整理
利用學案中的學習指導,在教師的點撥下,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所學的內容、規律、方法和技巧,對所學物理知識進行梳理,讓學生的知識結構能連點成線,連線成面,形成知識網絡結構。通過歸納整理可以使零散的知識變得系統化、條理化、有助于記憶:可以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思維缺陷和漏洞,以便自我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和復習;還可以幫助學生積累經驗,改進學法,逐步形成能力。
(五)達標檢測,推薦作業
這一步主要是讓學生做學案上的達標檢測題。操作中應根據學生實際,恰當地設計題量和難易度。教師要確定相應的時限,并督促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獨立完成。通過達標檢測,了解全班學生對各個知識點、能力點的掌握情況,從而促使教師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根據各種反饋的結果,采取多種補齊填缺措施,對學生薄弱部分進行及時補救,對錯誤部分進行糾正,力爭整體達標。
總之,中職物理"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步驟:目標指引,依案自學;教師指導,討論交流;精講提煉,突破提高;網絡要點,歸納整理;達標檢測,推薦作業。在這五個步驟中既包括教師的主導活動,又包括學生的主體活動,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相互穿插,相輔相成。
參考文獻:
[1]王祥.學案導學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J].教學與管理,2005,(12):6-8.
[2]關士偉.學案設計的理論研究[J].教育探索,2005,(8):34-36.
[3]黃宗杰.導學案教學模式初探[J].閱讀與鑒賞(中旬),2011,(12):53.
[4]馬桂妍."學案導學法"的嘗試與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4,(3):3-7.
[5]葛彬.學案設計的藝術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0,(s2):566.
作者簡介:
朱彤彤(1979.9),女,漢族,江蘇連云港東海,講師,主要從事物理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