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團
在宜陽張塢和三鄉兩鎮之間的洛河上,有一名曰“南寨”的古村。說是古村,倒又像一座玲瓏古鎮,因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時,村中尚多青磚黛瓦的古屋,和以黑槐為主的不少古樹名木。另外,還設有多個商市門店,甚至有供銷社、信用社等網點。
該村奇特,似島似船似塢。該村北、西、南三面環繞或高或低的丘山土嶺,東側又是殘留下來的古寨、土墻。洛河由西南經此向東流去,西有洛河支流龍窩河南來追尾注入;中有另一小支流南來摟腰濟灌;東有北支流連昌河北來迎頭助陣,數河在此纏繞相匯于洛河,渦流沖積出一南北窄、東西狹長的孤島。形成年代,鄉黨們是誰也說不清道不明白。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筆者隨“鐵軍”拉練演習有幸經此小住,布帳河灘數日,著實領略了此地妙景。風景奇特,除沿海少數古島外,南疆北國罕有。島呈東西長方又近似橢圓形,四周環砌青石臺階一二十級。島上古屋環島面外列置,而且多系欞星透雕花格門窗。當時,數人合抱的古槐為主的古樹名木,點綴其間。全島擁擠著多個二三進深的古庭院舍。島南隔水岸畔,東西綿遠的洛宜公路延伸,被數橋連貫近毗,車馬人喧,往來熙攘。島之北隔河東西走向的高高丘坡上,迎面正對一座數進且有廂房的古老祠堂。當時,有人稱是唐詩鬼李賀家族之屋,也有說曾是漢魏際張氏豪門的故宅。禿頂的古柏古松,更是郁蔥成蔭散罩。祠堂左右及后,古舊民居座座,雖顯擁擠近乎破敗,恰恰詮釋了其之由來已久和不凡。
筆者數十年來,前因工作后緣旅游,走過南疆北國甚至國外的不少地方,雖頗信名言“看景不如聽景”,但對這里似該例外。因處位、地理、水系、背景、人文奇特,堪為一年四季甚至一日三晌,皆是景異多變。即便沿海,也未必能見此地激流渦旋、旋谷聲回蕩等玄妙。春來,島上及環島的丘山坡垣,桃李杏梨、稼禾瓜芳,奇木異草披芬競放,凌空俯看,宛若一只偌大的花籃,百鳥于島于祠于村于河畔于頭頂飛鳴,真乃彰顯空谷迴聲的奇妙效果。再深處環秀島周的河谷水系,數十級青石臺階幾乎盡顯裸露,淺淺的清流,溫婉輕柔地洗滌著滿谷滿川滿灘的五彩卵石,加上島屋村屋居花草樹木的倒映,稱河如帶不如稱錦謂繡更確。這季的島上出入,和冬季一樣特別自由方便。四面只需上或下十數級青石臺階,踏著幾乎斷流的河灘河心石蹬石塊,甚至廢棄置此的石磨、石磙等,即可回到島上歇息,也可去天下任何地方闖蕩世界。
在冬季,這里又別是一番洞天。尤其遇上飄銀飛雪的時日,環島、祠、村的丘山坡嶺,及殘留的古寨墻,很快成了瓊山銀垛。而環島的清流如果一結冰,成了或寬或窄頗具藝術造型的明鏡和平置的玉屏。而披滿雪衣銀裘的屋樹,更加凸顯地倒映明鏡玉屏之上,就又刻寫成異于春、夏、秋時的素色妙景,島似真成了一巨大的銀元寶。此時凌空瞧,環山看,車馬賞,居島品,都會覺著言此地“聚寶盆”之不虛。
然而,每至夏秋收獲和汛季,瓜果溢香,魚米糧豐,陰涼解暑,雞鳴犬躍,牛羊滿布等,自不待話下。尤其又多是一番“不近東海似東海,未登蓬萊勝蓬萊”的感覺。由于洛河及諸支流水漲,環島四周的石階,幾乎盡漫淹于水中,這島及島上之村之居,似乎真成了一只漂浮在滔天巨浪上的大船巨塢。因水的波涌湍流,加上島上人居的炊煙、水生的蒸汽,環島攜河的山嵐云霧等,洶涌的河水匯在此,再加上雷鳴電閃助陣加威。呀!奇景壯觀天地罕見,真不愧南支流之一,“龍窩”之名之喻,這“船”這“塢”也好像在不停地泊行。當然了,這季的島之內外人出入,就不那么方便了。因為內外打招呼,雖可居島或隔河岸呼應,但真要出入,任何一個方位角度,都須乘舟渡船了。因此,那時村中、島上年輕人多好水性,而且家家戶戶似乎都備有小船,就是這個道理。
南寨不但景殊物奇,還在于她淵遠深厚的人文積淀。南寨似乎更緣意蘊“難再”,也即天下難再有此奇特之地之山之水之風物景象之妙也。此南寨南距張塢古鎮咫尺,北距李賀故籍三鄉鎮也僅一二里。南寨之名,也可能相對于唐武則天時北側的連昌行宮而謂。距新編《宜陽縣志·地理編》言:“據舊縣志載,西魏孝武帝大統年間(公元535至551年),地方武裝首領張白塢,組織義軍駐扎于此,故得名張塢。”另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張白塢》記述:“在河南宜陽縣西北,后漢末賊張白騎據此。西魏宇文泰自洛陽西遷,留權景宣守張白塢,即此。”由此看,張塢即古時的張白塢略稱。但《中國古今人名大辭典》中既未有“張白塢”,也未有“張白騎”其人。倒是《后漢書》和《三國志》中,曾出現過“張白騎”的名字。那么,今之張塢地名,究竟是因人而地,抑或因地而人呢?僅以《新華字典》的詮釋,似乎就可明白,張塢之地之名,是人地互襯互代的產物。《新華字典》曰:“塢(隖、塢),小障蔽物,防衛用的小堡。四面高中間凹下的地方:山塢花塢。船塢,指在水邊建筑的停船和修造船的地方?!眳⒄掌渌浼?,洛河沿岸,在古代尤其兩漢以前乃至上古,一直是向西、西南的主要水旱孔道,再據南寨孤島的千古地理形貌特征,“堡”、“塢”、“障”等都曾經存在,南寨之島久扼水旱孔道,鎮守主官又曾是后漢張白騎,指地謂人,喻人曰地,也就成了古今司空見慣的事。
至于其他千古列代文武才杰、王侯將相與此地的典傳趣聞,本小文實難盡攬。但情尤未了,不妨成此《憶宜陽南寨奇景即題》小詩七律一首作結:“毛公締造新中國,萬里江山盡平和。張塢三鄉攜數水,南寨一島中獨崛。冬春雪月聚寶盆,夏秋波船積龍窩。納罕塵寰有此景,任孰涉足難再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