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15年教育部修訂后的專業目錄和專業建設管理辦法,高職院校開始了新一輪的專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工作。本文旨在探討專業結構優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 專業結構調整和優化
【基金項目】本文為院級教改項目《高職院校新專業建設與管理的問題和對策》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0-0029-02
專業結構調整與優化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當前專業結構調整與優化是一種必然趨勢,原因如下:
第一、當前高職院校專業建設過程中存在專業設置盲目,缺乏基礎性、整體性與科學性,專業建設經費短缺,實踐環節不足,師資隊伍缺乏,專業建設內涵不實,人才培養目標模糊、課程與教材建設滯后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必須依靠專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來解決。
第二、特色是一所高職院校辦學的核心競爭力。沒有特色的學校,不僅在院校間生源競爭上缺乏競爭力,也很難獲得政府辦學經費支持的青睞。高職院校只有辦出特色才能從根本上提升競爭力,而想要學校辦出特色,必須從專業結構入手。
第三、專業結構優化是國家對普通高等職業院校專業發展的導向。2015年版專業目錄與原《目錄》相比,專業由原來的1170個調減到747個,凸顯了國家在專業結構調整和優化上的傾向。
針對上述事實,專業結構優化成為高職院校謀求生存和發展的必經道路,但這是一場攻堅戰,對于一個學校、對于部分專業和教師來說還像一場變革。這一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各種阻力和困難。
一、專業結構優化中需要撤銷專業的思考
(一)已經開設的專業如何處理?
前些年,高職院校的發展方向不清,綜合發展成為擴大生源的重要途徑,很多學校走向大綜合的道路,誕生了一大批于學校特色不相宜且“拖油瓶”性質的新專業。專業結構優化的過程中要根據學校發展定位,以核心專業群為中心,修剪旁支,砍掉那些與學校發展整體定位和目標不一致的專業。但是砍掉一個專業,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倘若是新開設不久的專業,根基較淺,尚可以速戰速決,設立時間較久的專業,常常會遇到各種阻撓和困難。這些專業究竟該直接砍掉還是轉型,考驗著每一個決策者全盤考慮的能力。
(二)現有的師資如何解決?
專業設置過程中,師資隊伍起到關鍵性作用。專業結構優化過程中,需要撤銷的專業,龐大的教師隊伍如何轉型?有些高職院校將部分專業教師重新分配到專業稍近或者行政人員的崗位上,雖然表象上看,師資隊伍得到了解決,但潛在的矛盾是不可忽視的。轉到相近專業崗位的教師,由于專業背景的原因,所能承擔的授課任務是有限的,在以課酬為收入風向標的高職院校,勢必會影響到教師的收入。而轉入行政崗位的教師,可能更加的怨聲載道,因為高校內教師的地位和待遇是遠高于行政人員的。所以,在撤銷專業的師資處理上,一定要從教師的切身利益出發,最大限度地保證教師利益。
(三)教學硬件如何處理?
高職院校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實踐教學課程的比例超過百分之六十,實踐課程需要場地和設施,場地可以易主,但設備卻很難輕易轉為其他專業所用。教學設備的采購往往會花費大量的學校經費,倘若就此擱置或者報廢變賣,都不是最經濟的處理措置,也容易引起教職員工的不滿,因此在這些教學硬件的處理上,要最大限度地避免浪費。
二、專業結構優化中新增專業的思考
一旦明確了學校的辦學目標和定位,鎖定了專業群,不僅要修剪旁支左道,還要鞏固專業群力量,增設與專業群相關的專業。但增設的過程中也要全盤考慮,不可盲目上馬,具體要做到:
(一)開設新專業前仔細評估
新專業設置前,首先要明確新專業是否與學校辦學定位和特色相一致。充分做好行業、企業、就業市場調研,做好人才需求分析和預測,形成詳實的專業設置可行性報告,并經相關行業、企業、教學、課程專家論后,方可設置。形成人才培養所必須的師資隊伍。于經費預算中劃撥專門經費用于新專業建設,還要配置好校舍、儀器設備、實習實訓場所、圖書資料等辦學條件。還有一點不容忽視,從制度入手,使新專業能持續健康發展下去。
(二)新專業開設后持續健全
新專業開設后,注重提升專業建設平臺,推進新專業發展。在專業設置的最初幾年,除了與其他專業相同的建設經費,還要給予其額外的經費,供其早期建設。從制度上,給予新專業更多的經費或政策或資源上的支持,保證其能順利過度到發展的穩定期。進一步穩定師資,創造條件提升師資隊伍的建設。
參考文獻:
[1]薛天祥.高等教育學[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7.
作者簡介:
朱曉華(1981-),女,山東泰安人,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教學建設科科長,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生,高教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