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根堂
【摘要】學困生顧名思義就是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讓所有學生都能受到更好的教育,使學生獲得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本文針對的就是高中化學學困生的成因分析轉化,實施素質教育并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這是一項非常緊迫的任務。
【關鍵詞】化學教育 學困生轉化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0-0160-01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學生,一些學生對學習有一定的困難,這類學生就是學困難生。這些年,由于學習壓力的增加,學生每天要參加很多的輔導班,所以學困生也再漸漸的增多,這種顯現已經對教育工作者開展工作造成很大的影響。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就是每個人享受同樣的教育,盡量讓學校的教育做到均衡化,而大量的學困生出現就是與這一理論相對,不符合新課程的理論。所以一定要重視學困生,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長。
一、學科特點對化學學困生的影響
1.每個學科的學困生所占的比例并不相同,我們可以經過對化學學困生的特點對其進行幫助。化學屬于一門基礎自然科學,主要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以及結構,對物質的分子、原子的結構進行分析等。而高中化學具有非常強的概念性和抽象性,,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困擾,大多數學生都會感覺化學學習起來較為吃力。針對高考的考題一般都是分值小的選擇與填空題,學習起來較為散亂,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于大多數學校在高一分班時按照分數進行分班,這樣在高一時化學成績差距較小,而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就會出現化學成績分化的現象,高二、高三后就像大浪淘沙一樣,剩下學習好的就更少了。
2.化學的學習具有連貫性,屬于一個持續的過程,所以具有一定的化學基礎對以后的學習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只有良好的基礎才能對新知識進行加工、整合更好的掌握。初中階段學困生的化學基礎相對薄弱和欠缺,在高一階段沒能及時彌補,那么這個學生造成化學知識銜接不好在接納新知識點時就會相當吃力。
二、化學學困生的轉化
1.世紀偉人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就是興趣是,史紹熙校長曾經提出:“當一個學生對某種學習產生興趣時,就會對學習產生堅強的毅力和忘我的學習精神”。 在研究中發現,由于學困生在學習化學時對其興趣處于低迷狀態,學習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課后更是不愿意鞏固復習,長此以往學習成績差,造成惡性循環。
2.要想學習成績得到提升,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態度是非常重要的。學好化學的前提就是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經過查找文獻體現出學優生和學困生的學習態度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一定要端正學習態度。
3.目前還有一部分教師對化學缺乏正確的教學觀,還像以前一樣的“填鴨式”教育。把學生當成知識的載體,把他們當成知識的搬運工,我們要做到以學生為本的教育。這種教學方法過于陳舊,只適合那些習慣于這種教育模式的學優生,致使學困生在化學課上不會的知識積累較多得不到解決。所以我們要做到“因材施教”,采取正確的方法針對那些學困生,制定一套健全的學習模式,把他們的學習成績搞上去。與此同時還要讓課堂充滿魅力,不再死氣沉沉。
4.經過研究相關的資料可以發現,很多學優生因為喜歡老師而對教師所教的課產生喜歡,同理如果學生討厭一個教師那么后果就可想而知了。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高中生在高考的巨壓下會顯得沒有耐心,所以對部分表達能力差的老師產生反感,而老師沒能與學生及時的溝通,學生與教師無法養成良好的師生關系。所以學校應該對教師定期進行培訓、指導,提升每一位教師的綜合素質,一個具有較高情商的教師對教學有非常大的幫助。還要改變教師知識儲備量不夠、教學手段單一、專業水平低等缺陷,培養具有綜合能力強的教師團隊,為祖國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結束語
學困生大部分是因為知識系統中的一項或幾項的缺陷,導致對新知識學習的障礙,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對每一個學困生知識水平足夠的了解,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和指導,引導他們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目標不要制定的太高,讓學生完成起來非常困難,可以由小目標轉換成大目標,最終讓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質的變化。對于化學學困生的轉化是一個需要學校和教師長期堅持的過程,對那些學困生做到不拋棄、不放棄。因為一個人的力量有限,所以學困生的轉換需要家長、任課教師和其自身的配合才能完成。
參考文獻:
[1]吳建業.關注高中化學學習中的“弱勢群體”[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11,10.
[2]許慶龍.高中化學學困生的成因及對策研究[J].科學研究,2011,06.
[3]王啟河.高中化學學困生的成因與防治策略[J].防治策略,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