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蕾+++王志勇+++陳媛媛
【摘要】院校實驗室是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學員科學精神、實事求是態度和務實作風的基地和場所。結合當前院校實驗室管理現狀及成因分析,引入了源于項目管理行之有效的“現場管理”——“Man(人) 、Machine(機器) 、Material(料) 、Method(方法) 、Environment(環境) ”五要素進行全面剖析,探索管理模式,推動院校實驗室建設全面發展。
【關鍵詞】“4M1E”要素 實驗室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0-0236-02
院校實驗室作為國家和科技創新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員科學精神、實事求是態度和務實作風的基地和場所,“4M1E”是現場管理五大要素,具體指Man (人) 、Machine(機器) 、Material (料) 、Method (方法) 和Environment(環境),保證生產現場按預定的目標,實現優質、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等的生產作業。實驗室的管理是一個多層次、多目標、多因素的系統,實驗室的發展能夠迅速提升國家和參與創新競爭的能力,而且對加速院校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然而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以來,院校的戰略地位逐步提高,整體建設也在穩步加強。作者嘗試將源于項目管理的“4M1E”五大要素運用于院校實驗室管理體系構建之中,以推動規范實驗室建設快速發展。
1.人(Man) —院校實驗室人才隊伍建設
1.1 以用人為基礎,科學編制實驗室隊伍建設
科學合理地確定實驗室人員編制,穩定實驗室人員思想動態,是搞好實驗室隊伍建設的基礎。一是根據不同層次、不同學科專業開展實驗和科研教學,以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工作的需要,合理確定實驗室的編制配額,進一步充實實驗室技術力量,讓更多的碩士、博士研究生進入實驗隊伍,改善實驗隊伍的知識結構、職稱結構和年齡結構。二是各院(系)、教研室還可根據實驗室的階段任務,安排理論課教員到實驗室工作一段時間,大力提升學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實驗教學質量,提升院校基礎教學的競爭力,使實驗室的力量得到補充和加強。三是建立實驗室人員的考核和獎勵政策,逐步建立于能力、水平、貢獻相適應的人才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各級實驗室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1.2 以育人為機制,加強學術氛圍,提升培訓力度
要鼓勵實驗室人員積極開展實驗室工作理論、管理科學和實驗技術研究,為他們營造良好的學術研究、技術開發和個人發展環境,使實驗室人員在理論上不斷有所提高,在實踐中不斷創造。因此,院校各級領導要重視和加強實驗室工作的理論研究,并將其納入科研范疇和工作規劃之中,結合年度教學工作計劃和實驗教學任務,布置研究課題。實驗室也可以根據各自特點,提出研究課題,申請立項,機關應予以支持。加大實驗室人員的培訓和培養力度,鼓勵實驗室人員在職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提高實驗室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同時院校實驗室應圍繞科研學術方向,管理模式和手段等,積極爭取與地方高校實驗室互訪、交流,總結經驗,取長補短,互相學習。
2.機( Machine) —實驗室教學儀器設備
教學儀器設備是院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的重要支撐,如何建立和完善儀器設備管理體制,特別是大型儀器設備等優質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完成實驗設備維護及管理的加強工作,是我們有待解決的問題。第一,學科帶頭人根據學科發展計劃和需要,充分認證,購買的原則要以教學科研適用為主,同時還要考慮一些基礎設施條件是否具備,如場地、環保和水電等。做到儀器設備的“有用”。第二,在儀器設備的驗收工作,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嚴格按照合同規定確定設備參數,保證儀器設備購置渠道的規范化。建立供貨商的信用檔案,保障供貨質量和服務質量,保護學校的長遠利益。做到儀器設備的“能用、信用”。第三,儀器設備的管理員認真建立儀器設備檔案,包括采購、驗收,建立賬、卡、標的分類與存放,同時接受培訓,弄清設備原理和功能,熟練掌握儀器設備的操作技能。在此基礎上,還要求能進一步開發儀器設備的功能,設計創新型實驗,開展創新性科研工作。鼓勵實驗室技術人員撰寫與設備相關的科技論文,并將此作為儀器設備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對于“高、精、尖”的貴重儀器實行專人管理,保障設備使用安全,嚴格規范便攜式設備借用手續,執行“誰借用,誰負責”的制度,提高借用人的責任性。做到儀器設備的“會用、專用”。第四,詳細做好儀器設備使用登記,提倡儀器設備“與其放壞,不如用壞”的管理思想,提高儀器設備的使用率,將儀器設備的使用頻率也作為儀器設備績效考核和采購的評價指標體系中,讓儀器設備更多地為教學和科研服務。
3.料( Material) —實驗室材料
教學實驗的正常進行管理理念決定著管理政策、制度和導向。要達到精益管理,必須從源頭做起。首先要有明確完善的規章制度,才能使實驗室工作有章可循,實行系統化、科學化、規范化管理。對實驗室的工作必須有科學的安排。實驗室材料通過教學實驗經費購買,屬于實驗教學的專項經費,在現有的模式下,實驗室要監管好實驗經費,實驗經費的使用要學會“過日子”和“精打細算”。第一,實驗室管理人員要有計劃、有制度嚴格執行實驗試劑和耗材的申購程序,盡量避免實驗室材料的盲目購買。第二,常用試劑耗材通過廠家直接購買或竟標價方式購買,非常用試劑耗材通過綜合考慮“性價比”方式購買,“貨比三家”、盡量降低驗室材料的采購成本。第三,實驗中心要形成實驗室材料質量審核小組,嚴把質量關。第四,按照時間節點,定期做好儀器、藥品的盤存工作,擬定下學期要補充的儀器,藥品的數量。在領取儀器藥品時實驗技術人員和實驗教師必須對照課本內容,認真核算、全面考慮,列出一個較為精確的領用清單,運用微機管理,按照教學節奏,合理安排領用數量,降低實驗材料的損耗率。第五,各種計劃的編制,無論多嚴密仍然會與實際存在差距,在教學任務完成后,及時對實驗材料進行清查,將多余部分返回倉庫集中管理,做到定期清查,堵截流失。
4.法( Method) —實驗室規章制度
院校實驗室的管理是否理順,關鍵是要看其制度是否健全,因為制度是約束該實驗室行為人的一種標尺。實驗室管理規章制度這一現場管理“法”的因素至關重要,已經成為院校實驗室的制勝法寶。實驗室規章制度規范著實驗室管理人員、教學人員和使用人員,因此具有強制性和規范性的特征。實驗室規章制度建設分3個層面:一是秩序層面,其主要目的是維護正常秩序、規范基本行為,管理人員做到實驗室設備資料齊全,賬、物、卡相符率100% ,賬目清楚、環境衛生、整潔,安全措施嚴格,檔案資料規范有序。二是使用層面,規范教學人員言行舉止,落實實驗室使用人員責任制,督促使用人員行為規范和使用守則。健全規范化文件。三是考核層面,制定實驗室各管理人員和教學人員的崗位職責,建立符合實際的考核制度,細化考核項目和考核指標,建立主管教學的院(系)、機關領導定期不定期的檢查和督查制度,同時將其作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標。
5.環(Environment)—實驗室環境
5.1 外部環境建設的硬標準
實驗室外部環境建設,要體現物質文化,做到 “立足現狀,著眼未來”。第一,科學規范的安裝與擺放實驗設施和設備,優化實驗室布局,凸顯實驗室規模效應。保證實驗室房屋及水、電、氣等基礎管線設施規范,做到實驗室整潔衛生,安全防護設施與報警裝置齊全,性能完好。第二,了解當前實驗室教學和學員需求,針對當前實驗室內部布局存在問題積極改進。例如采用統一格式的門牌標示實驗室名稱等信息,形成具有特色的實驗室形象標志體系,在實驗樓走廊內,可張貼學科專業介紹、專業領域的典型教學、科研成果,典型裝、典型實驗等相關圖片,培養在實驗室工作的師生員工的文化認同感。第三,實驗室硬件設備更新。積極購進和更新實驗室硬件設備和教學軟件,維護和淘汰不適應當前需求的設備,同時也要積極研發新裝備、提供新成果,為實驗室進一步發展提供良好的設備環境,為提高部隊戰斗力作出應有的貢獻。
5.2 內部環境建設的“軟實力”
第一,明確當前實驗室的使命,通過對實驗室的發展歷程和發展情況,明確實驗室發展方向和目標,判斷當前實驗室發展方向是否符合培養目標的內在要求。第二,強化實驗室特色,確立崇尚創新、追求真理的科學思想,營造一種團隊協作、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氛圍,把潛在的優勢轉化為現實優勢,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科技優勢,進而形成實驗室的亮點和聚焦點,依靠特色,通過點到面的整體發展,進一步凸顯實驗室的品牌和地位。
6.結語
院校實驗室管理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有其同一性和特殊性,實驗室作為提升教學和科研質量的有效場所,就必須建立一套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可操作化的管理體系,同時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需要院校機關各個部門的全面重視和全力配合。將現場管理的“4M1E”五大要素延伸到院校實驗室管理的各個環節是實現實驗室管理持續改進和提高的一條有效的途徑。
參考文獻:
[1]李景元.現代企業現場管理[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1.
[2]文興斌.一體化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探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07):112-113.
[3]潘存艷,王東.淺談做好實驗室易耗品管理工作的幾點實際經驗[J].廣州化工,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