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冠驛
網購APP對中國實體經濟的影響
郭冠驛
近年來,網購比較廣泛,與之相對應的就出現了許多網購APP,這些APP的使用越來越廣泛。信息消費的增長也相對比較強勁,這是由于一些新興產業和服務的推動,比如移動互聯網及智能終端等的推動作用。這使得擴大內需及拉動經濟快速穩定發展的主動力為信息消費。這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國的實體經濟有了比較大的沖擊。
網購APP是一種購物軟件,它是為移動用戶定制的,在線的購物、訂單的查詢以及物流的查詢等一些有關的服務,用戶都是可以通過這個軟件來實現的。在我國已經有比較多的人使用這個軟件,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網絡購物,與此同時也就意味著,中國的實體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
網購APP的使用對中國的經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增長。目前使用比較多的網購APP有淘寶、天貓、京東、唯品會、美麗說、蘑菇街、聚美優品、當當等,各種各樣的APP滿足了人們不同的購物需求。一方面,網購APP在某些程度上增加了就業的崗位。網購APP的使用伴隨著一些崗位的產生,比如線上客服以及快遞員就顯得更加的重要。新增了許多就業崗位,間接性的也提供了一些崗位。另一方面,網購APP的使用,也促進了中國經濟的轉型,也有助于“互聯網+”的模式。服務業在中國經濟轉型過渡的時期扮演著比較重要的角色。吸納就業最多的產業有時甚至已由第一產業變為第三產業。所以與第三產業服務行業相結合的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行業,會給經濟以及社會帶來比較大的效益。而且,就經濟轉型當年而言,擴大信息產業,特別是產業結構中信息服務產業的表現是實現產業轉型的重要環節。
網購APP對中國的實體經濟有一定的沖擊作用。在目前的這個階段,可以分為“線上”和“線下”兩種社會消費品的消費方式。又可以理解為虛擬銷售以及實體銷售。不斷增長的網購銷售額以及其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不斷增長的比率,可以看出實體經濟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網購發展的影響。最近這幾年電商興起,由于受到電商的影響,實體店也不得不為了增加競爭力選擇讓利,這就使得下滑的利潤導致經濟銷售額也隨著有所減小,實體經濟行業失去活力,進入低迷期。人們更多的選擇不用出門就可以買到東西的網購,使得實體店的客源越來越少,實體店的收益甚至比較難能支撐店鋪的經營,實體經營甚至會選擇離開這個行業。即使有些沒有離開,實體店的服務人員數量也可能會被降低,工資的成本也會被降低,因為實體店老板不得不減少支出,可是這樣就有大量失業的服務人員。而且相對比較實體店來說,做電商的成本更低,想要開一個實體店是好多人都不敢想象的,但是電商不一樣,許多學生都可以做電商。這也就導致了越來越多的人放棄實體店而選擇了電商。
電商也有好多商品長期銷售不出去,可是電商銷售不出去的商品可以相對來說比較長的時間在網上展示著,有需求的時候就可以銷售出去,然而實體店中這樣的方法經營就需要相比較而言更大的成本,所以許多的實體經濟不會選擇這樣做。而且電商更多的會關注銷售量比較好的商品,對爆款商品即暢銷商品的研究可以發現客戶的真正需求,能夠了解客戶需求提供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商品是實體經濟能夠發展的重要環節。除此之外,實體店的經營還要做好現場的服務,與虛擬的電商相比,不管電商的服務態度多么好,無論淘寶客服跟你溝通得多親切自然,可是終究是虛擬的,實體經濟在這一方面就有很大的優勢,因此實體經濟要充分地發揮好這一個優勢,豐富的現場感及豐富的購物體驗也只有在實體店會比較強烈,某些購物體驗是在網購APP所提供不了的。比如顧客可以去到豐富多彩琳瑯滿目的商品環境中,隨心所欲的挑選自己所需要的,然后可以拿到性價比相對來說比較高的商品從熱情的服務員手中。顧客不會拒絕一流的購物環境,一流的商品品質,一流的商品性價比,并且購物場所也是離家比較近的這樣的選擇,實體店自己的競爭核心品類,也要實實在在的掌握在心中。比如一些生鮮類的商品品質會變化比較大,所以在電商中經營就相對來說比較難,實體經營就要把握住這個機會。實體經營同時也應該對大數據的建設有所加強,數據化的展現一些管理過程的經營。實體經營的制度性低效的問題也應該予以改善,簡化流程加快效率體現在制度是比較重要的。
綜上所述,網購APP的使用及電商的發展對中國的實體經濟帶了危機,中國的實體經濟應該積極應對,這有危機又有機遇。電商迅猛發展,也就會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所以網購APP的使用近期是不會取代實體經濟的,實體經濟會根據電商所帶來的危機對自己的制度等做好調整,更利于自身的發展,實體經濟也會以新的形式給人們帶來更好的服務。
(作者單位:湖南師大附中梅溪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