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衍慶 宋振華 高 磊
強化土地資源管理與節約集約用地的推進思考
黃衍慶 宋振華 高 磊
目前,我國的資源管理中,用地與人口之間存在著很大的矛盾,這就更加需要強化土地資源管理和節約集約用地的工作,推進我國經濟效益能夠可持續發展。本文首先對我國國土情況進行分析,然后簡述了當前在我國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對怎樣強化土地資源管理與節約集約用地突出了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我國地大物博,地貌的分部也是根據各地區有很大的差別,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組成,分為三個階梯的界限明確地劃分開來。對我國的土地類型進行了劃分,這也就確定了我國的土地格局。
因我國東部的季風比較強烈,所以影響了西部的界線,從東邊大興安嶺的西坡開始,南邊到內蒙古高原的東南部向西南方向沿著黃土高原的西部最后和青藏高原的東部向連接,和每年的降水量達到400mm的等值線相符,這就是森林草原和干旱草原明顯的分界線,這就造成了我國農區和半農半牧區的地域差異,這就可以看出我國的土地利用較為顯著的東西差異變化。
在我國的東南部地區,是降水與蒸發最基本的平衡界線,秦淮線每年降水線達到800mm。是我國南北方的明顯分界線,與我國土地利用的南北差異及土地生產力的突變有直接關系。
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因土地資源的過度開發,生態環境問題也隨之而來。目前地球的生態環境中,最嚴重的是土地因素的惡化,對土地使用超負荷以及森林的過度砍伐,當前全球正在面臨著土地沙化、地力減退以及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隨著惡化范圍在不斷的擴大,惡化程度不斷的加重,主要表現在土地鹽堿化、水土流失、森林與草地退化等。
城市的建設用地沒有得到制約,出現結構失衡的情況,土地浪費的情況較為嚴重。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用地根據城市的現代化、工業化需求,在不斷的增長,生產及城鄉建設的規模也日益增大,土地存在利用結構不合理的情況,這不僅僅只是表現在工業、商業以及居住用地的比例上,同時在行業的內部也表現的不合理,不能有效的配置土地資源,最終造成土地資源浪費的情況時有發生。
土地生態價值。實際上,土地的利用和生態系統服務是相互制約又互相影響的。當土地利用結構發生變化時,將會引起土地面積、空間位置以及地類的變化,生態系統的面積、空間分布格局以及種類也隨之發生變化。主要是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才大量的進行土地開發,致使土地利用類型弱化了應有的土地生態價值。目前,很多的土地類型,原有的生態已經消失,并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生態問題。
土地生態產權。土地在剩余系統中的作用是可以被量化出來的,其量化的主要價值是服務資產,是以無形的形式展現出來的,主要體現在生態系統和環境質量的平衡中,所以說,這種資產是可以進入經濟活動中的,最終資產價值得以實現。將生態價值進行資產化,建立土地生態產權制度,將生產者開發利用土地的行為進行規范。
目前,我國使用生態定價及稅收等方式,對生態資源市場進行調控,將外部的成本進行內部化,約束生產者將廢棄物排放及資源利用納入成本統籌核算當中。同時政府還積極鼓勵消費者不要盲目的消費,以激勵企業“變廢為寶”,將廢物進行再次利用,進而達到保護生態平衡,資源得到有效節約的目的。

土地生態補償。國家可建立土地生態補償機制,將土地資源的生態價值進行資產化轉變,讓土地這種環境資源,轉變成生態資產,讓生態保護的投資者,獲得相應的收益。生態補償能夠將生態資源及價值實現,在合理合法的利用生態資源時,對生態保護及生態資源所有人提供相應的費用支持。
增強農田保護。對耕地進行保護,能夠確保農業綜合的生產能力,同時保障國家糧食的安全。對基本農田的保護,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的保護,首先要保障基本農田的總量,確保全國的耕地不能低于18億畝,其次是用途不能更改,一定要用于農作物生產上,最后是生產質量要有所保證,增強耕地的質量建設,同時對耕地的集約利用水平進行提升。推進節約集約利用的建設用地,禁止毀田燒磚行為。
嚴格按照集約用地標準執行。對建設用地進行定額管理,將現有資源進行盤活,嚴格控制增量,確??偭坎槐淮蠓仍黾樱瑢⑼恋氐睦媒Y構進行優化,增強土地的利用率及集約化。對于新上的項目,首先應考慮存量的土地,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對限制、淘汰類的投資,應限制或禁止用地。
規范工業用地。由國家統一制定工業用地標準,其出讓的最低價格,不允許低于取得土地的成本、土地在前期開發所用的成本及按照規定繳納的相關費用之和。將工業用地掛牌出讓制度進行規范,其出讓的價格,不得低于公布的最低價格。
規范土地轉讓管理。將國有土地進行出讓,所得的資金應全部納入地方預算中,并上繳地方國庫,用收支兩條線的手段進行管理。將建設用地的相關稅費進行調整,將新增的建設用地費用標準上調,同時將城鎮土地的使用稅以及占用耕地的使用稅標準提高,對土地有償使用費的分配進行管理。
(作者單位:武漢鴻宇飛規劃設計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