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景
中小企業審計風險及對策
張 景
中小企業涉及行業廣泛,同時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特點,這就給審計工作帶來了較大難度,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時,首先要了解各個行業的特點和具體企業的現狀來進行審計,使審計結果在考慮審計風險的同時,盡可能客觀公正地反映審計情況。本文從中小企業現狀、審計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審計風險、解決對策幾個方面入手,探討中小企業審計的特點,提高審計工作質量,促進中小企業又好又快的發展。
2016年,全國工商登記中小企業超過20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5400萬戶,中小企業利稅貢獻穩步提高,但同時,中小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不少問題急需解決。
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相比,在人員規模、經營規模、資產規模等方面都較小,經營上多半是業主直接管理,受外界干擾較小。在我國,中小企業是實施創新創業的重要載體,對于促進經濟增長、科技創新、增加就業、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近幾年,由于資金、原材料、勞動力、和土地等租金的上漲,中小企業已經逐漸告別低成本的人口紅利時代,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
中小企業規模較小,收入、盈利規模較小,考慮到投入產出比,企業部分員工身兼數職,職責不清晰,組織機構不健全,缺乏內部控制體系,財務制度不規范,為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工作人員帶來很大的困難。加之部分企業沒有建立健全會計檔案,相關資料、憑證不全,缺乏歷史依據。同時中小企業尤其是小企業,家族式、夫妻店占據比例較大,企業的發展受到人為因素限制較嚴重,這也為審計工作帶來難度。
所有權和管理權集中帶來的弊端眾所周知,投資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小企業規模,往往少數幾個投資者甚至唯一的投資者就能決定企業的發展,部分高層管理者為了自身利益,往往會出現原始票據、賬務不清等情況。這些原因都導致了中小企業審計難度較大。
中小企業存在的內部控制混亂、費用亂攤、財務人員水平良莠不齊等因素導致了審計困難,同時我們也不難發現中小企業自身存在的審計風險。
審計人員審計責任的擴大與審計期望差距的事實存在,增加了中小企業審計風險。期望差距是指社會公眾對審計職業認識上和審計行業對本身工作的認識之間的差距。審計行業認為,只要按照審計相關法律法規、準則去執行審計業務工作就是履行了應盡的審計職責,并按照相關審計準則出具審計報告,保證審計內容和報告的合法性、真實性。中小企業會計的職責則是保護財產的安全完整,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有效性。但是社會公眾對審計的期望則是希望審計人員能夠查出被審計的單位所存在的舞弊和錯誤,這三者之間的差距無疑給審計工作人員帶來很大的壓力。
由于審計工作是一個需要運用知識和經驗進行判斷的職業,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受審計人員能力、經驗的限制和差別,審計人員也難免會出現誤判的情況,審計人員收集多少證據、采取何種方式,并以此做出何種審計判斷都直接影響到審計人員工作質量。而做出科學、可靠地判斷則依賴于審計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經驗,即使經驗豐富的審計人員也有可能出現誤判。
配備長期合作的會計師事務所。由于中小企業的特點,決定了部分中小企業跟會計師事務所沒有建立長期合作的關系,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時,很難在短時間內做出客觀公正的審計報告,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也很難從審計人員那里得到合理的改進意見。如果同事務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對于提高審計質量、效率,獲得改進意見等都有好處,這樣審計質量也能大大提高。
提前著手用審計軟件對基礎財務數據進行分析。為了提高審計效率,在正式審計前,用審計軟件對企業提供的基礎財務數據進行預處理,對海量數據分析、篩選,避免后期無針對性的面對龐大的數據而無從下手,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的局面。通過預處理,審計人員可有針對、有目的地選擇相關部門進行審計,既可以節省人財物力,又可以有效的利用審計證據,提高工作效率,高質量的完成審計工作。
加強實地考察等外勤工作。審計人員應改變在審計時才匆忙查賬、對賬、看憑證、索取相關文件和盤點表的現狀。在審計前,就應該實地考察廠房、車間等部門,了解企業生產規律和特征,獲得第一手真實資料。然后,結合會計報表、納稅申報表等資料進行年度投入產出能力的分析。對于企業的實際生產能力來說,一般難以作弊,而對于企業虛增銷售收入或隱瞞銷售收入是比較容易識別的,結合具體情況,舉一反三,找出簡化審計程序和工作的思路方法,提高審計效率。
總之,中小企業存在的問題導致審計風險較大是審計人員面臨的普遍問題,對于審計機構來說,要建立健全審計制度,強化工作職責,提高審計從業人員業務素質。對中小企業的審計風險要事前預防、事中控制,從業人員要善于識別風險,在審計過程中嚴格把關,及時處理不合理、違規問題,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為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