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毅 劉宗旸 陳 彥
(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腎內科,貴州 貴陽 550004)
血液灌流聯合序貫透析對老年終末期糖尿病腎病患者炎癥介質及氧化應激的影響
謝 毅 劉宗旸 陳 彥
(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腎內科,貴州 貴陽 550004)
目的 研究血液灌流聯合序貫透析對老年終末期糖尿病腎病(DN)患者炎癥介質及氧化應激的影響。方法 終末期DN患者92例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每周2次常規血透同時接受每周1次血液灌流聯合序貫透析治療,對照組每周進行3次血液透析。評估兩組患者血糖水平、腎功能、炎性介質水平及氧化應激狀態。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C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TNF)-α及白細胞介素(IL)-6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丙二醛(MDA)、晚期蛋白氧化產物(AOPPs)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糖化血紅蛋白(HbA1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餐后2 h血糖、尿素氮(BUN)及尿蛋白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血液灌流聯合序貫透析能夠有效清除老年終末期DN患者炎癥介質,緩解機體氧化應激狀態,從而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腎功能,提高臨床療效。
血液灌流;序貫透析;終末期糖尿病腎病;炎癥介質;氧化應激
糖尿病腎病(DN)的發病機制主要是由于腎小球高濾過、生化代謝紊亂、氧化應激、細胞因子分泌異常以及血液流變學改變和遺傳易感性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1~3〕。終末期患者腎功能損害較嚴重,常伴有胰島素抵抗、微炎癥狀態,臨床可表現為全身循環過程中炎性因子水平升高,最終會引起機體多器官、組織損傷〔4,5〕。隨著關于DN的研究增多,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氧化應激在DN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6〕。臨床對DN的治療多采用維持性血液透析,能夠取得一定療效,有效延長患者生存期、改善臨床癥狀。近年來血液灌流聯合序貫透析治療多種原因引起的腎衰竭均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本研究旨在分析血液灌流聯合序貫透析對老年終末期DN患者炎癥介質與氧化應激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在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接受治療的終末期DN患者92例,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6例。對照組中男22例,女24例;年齡61~82歲,平均(72.4±3.1)歲;糖尿病病程5~19年,平均(9.7±1.2)年;血液透析時間1~9年,平均(2.2±0.4)年。觀察組中男20例,女26例;年齡60~83歲,平均(73.1±2.9)歲;糖尿病病程5~18年,平均(9.5±1.4)年;血液透析時間1~9年,平均(2.4±0.5)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以及透析時間等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入組患者均符合診斷標準〔7〕,糖尿病診斷標準符合美國糖尿病學會新版糖尿病診斷標準,DN斷標準參照2007年美國糖尿病協會公布的指南;②年齡≥60歲;③入組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近期(1個月)發生急性心血管事件者;②伴有肝功能異常、惡性腫瘤者;③正在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劑治療者。
1.3 治療方法 觀察組2次/w常規血液透析,同時接受1次/w血液灌流聯合序貫透析。灌流器串聯在透析器之前,先進行2 h的灌流、透析,飽和后取下灌流器,繼續透析2 h;對照組3次/w常規血液透析治療,4 h/次。治療周期均為3個月。
1.4 觀察指標及檢測方法 ①代謝指標監測:分別在治療前、后對兩組患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紅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尿素氮(BUN)及尿蛋白等代謝指標進行監測;②炎性因子水平分析:在治療前后采集空腹靜脈血,采用酶聯免疫吸附(ELISA)法對兩組患者C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TNF)-α和白細胞介素(IL)-6進行測定;③氧化應激指標評估:采用羥胺法檢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測定丙二醛(MDA),試劑盒均購自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晚期蛋白氧化產物(AOPPs),試劑盒購自武漢中美科技公司。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行t檢驗。
2.1 兩組患者炎性介質分析 組內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CRP、TNF-α以及IL-6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組間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CRP、TNF-α以及IL-6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CRP、TNF-α以及IL-6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氧化應激狀態評估 組內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MDA、AOPPs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SOD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P<0.05)。組間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SOD、MDA和AOPPs水平差異均不顯著(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MDA和AOPPs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SOD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代謝指標比較 組內比較,治療后觀察組患者TC、LDL、TG和HbA1c水平均顯著降低(P<0.05),HDL水平顯著升高(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TC、LDL水平與治療前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TG和HbA1c水平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HDL水平較治療前顯著升高(P<0.05)。組間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TC、LDL、HDL、TG和HbA1c水平差異均不顯著(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TC、LDL、TG、HbA1c和HDL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PG及BUN和尿蛋白含量比較 組內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FPG、BUN及尿蛋白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組間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FPG、餐后2 h血糖、BUN及尿蛋白水平差異均不顯著(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餐后2 h血糖、BUN及尿蛋白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RP、TNF-α和IL-6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1)P<0.05;下表同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DA、SOD以及AOPPs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代謝指標比較±s,n=46)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及尿素氮和尿蛋白含量比較±s,n=46)
糖尿病患者體內糖代謝紊亂、基底膜增厚,從而引起微血管病變,使腎小球濾過壓以及尿蛋白排泄率顯著升高而造成患者腎功能減退〔8〕。炎性反應以及氧化應激在DN發生、進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種治療方案均能有效降低終末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腎功能,但以血液灌流聯合序貫透析臨床療效更加顯著。血液灌流聯合序貫透析能夠更加顯著降低機體炎性因子水平,從而提高臨床療效。其原因可能是CRP、TNF-α以及IL-6等炎性因子能夠介導細胞內信號轉導,引起胰島素敏感細胞內的胰島素受體底物發生變化,從而阻礙胰島素信號轉導,造成胰島素抵抗,使血糖升高,因此降低體內CRP、TNF-α以及IL-6等炎性因子水平是治療終末期DN的關鍵〔9〕。機體長期高血糖環境能夠引起蛋白糖基化反應增加,降低抗氧化應激功能;同時長期的高氧化應激會刺激相關產物產生過多,從而引起腎皮質脂質過氧化產物MDA的大量產生,其與結構上含有游離氨基酸的蛋白質發生交聯,引起血管基底膜增厚。AOPPs是氧化應激產生的血清白蛋白被氧化生產的蛋白交聯物,在終末期DN患者血清中的含量顯著升高〔10〕。上述分析說明MDA、AOPPs可能會加重終末期DN患者病情。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能夠更有效緩解機體氧化應激狀態,從而有助于提高臨床療效。SOD可以特異性地清除氧自由基,是防御內外環境中超氧離子損傷的重要酶,構成機體對自由基損傷的第一道防線,SOD水平升高說明機體抗氧化應激能力的增強,也有利于改善機體臨床癥狀。此外,由于是一種代謝紊亂綜合征,且老年人群容易出現諸如高血脂等疾病,因此,本研究分析了患者主要代謝指標的變化情況。結果表明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對老年終末期DN患者的多種代謝指標均有改善作用,能夠降低患者TC、LDL水平,從而有助于降低多種并發癥的發生風險。
1 李敏州,高彥彬,馬鳴飛,等.糖尿病腎病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22):344-9.
2 李惠秀,曹文富.糖尿病腎病發病機制及治療進展〔J〕.重慶醫學,2013;42(21):2545-7,2568.
3 林子桐,張 超,沈雪梅.糖尿病腎病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2014;29(5):765-73.
4 蘇弘薇,康 省,龍 艷,等.糖尿病腎病與血糖波動和炎性因子的關系探討〔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7(3):273-6.
5 秦寧寧,王秋月.TLR4及相關炎性因子在糖尿病腎病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3):3648-9.
6 鄭美玲,樊均明.氧化應激對糖尿病腎病時細胞、細胞外基質及血管通透性的影響機制〔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11(25):4988-91.
7 趙昔良,葉益聰,張抒揚,等.美國糖尿病學會新版糖尿病診斷標準對擇期冠狀動脈造影患者糖代謝異常的篩查意義〔J〕.中華內科雜志,2015;54(4):302-6.
8 Vikas G,Manish K,Himansu SK,etal.Novel urinary biomarkers inpre-diabetic nephropathy〔J〕.Clin Exp Nephrol,2015;10(1007):1-8.
9 Wang D,Liu J,He S.Assessment of early renal damage in diabeticrhesus monkeys〔J〕.Endocrine,2014;47(3):783-92.
10 許 娟,亓文波,楊洪云,等.糖尿病腎病患者蛋白氧化損傷的研究〔J〕.泰山醫學院學報,2009;30(6):407-9.
〔2016-10-20修回〕
(編輯 曲 莉)
貴州省科技計劃項目(黔科合LG字【2012】047號)
謝 毅(1977-),女,碩士,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血液透析研究。
R587.1
A
1005-9202(2017)10-2419-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