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景彥,李 壯,李 敏,陳艷輝,楊曉竹,厲恩茂,安秀紅
(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遼寧興城 125100)
從栽培技術入手改變蘋果價格低迷狀態
汪景彥,李 壯,李 敏,陳艷輝,楊曉竹,厲恩茂,安秀紅
(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遼寧興城 125100)

近些年,我國蘋果供過于求,價格低迷,果農純收入明顯減少,嚴重影響果農務果的積極性,致使生產性投入明顯減少。例如山東棲霞一果農專業戶,2015年蘋果畝投入為4 000元,2016年只投了近1 000元。許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像施生物有機肥、噴布PBO、疏花疏果、拉枝等,都不運用了,很多地區蘋果產量、品質都下降,所以2016年優質果率與2015年相比下降20%左右。冷庫收不到好果,果價繼續下滑20%~30%,如何早日阻止或遏制這種惡性循環呢?筆者覺得這是當前果業生產中的頭號難題,解決的途徑是:限產提質增效。
我國蘋果面積過分膨脹,曾有過沉痛的歷史教訓,如1996年,我國蘋果面積曾高達4 480萬畝,隨之出現賣果難,逼得部分果農不得不刨樹。隨后的2~3年內全國共刨除1 500萬畝蘋果樹。其中山東省曾由1 000萬畝縮減到450余萬畝,山東省莒南縣蘋果面積一度達到46萬畝,后刨掉30余萬畝,遼寧省葫蘆島市也刨掉30多萬畝。初步估算,全國因刨除1 500萬畝蘋果園,經濟損失在600億~700億人民幣。
經過近20年的調整、發展,2016年,我國蘋果面積又發展到3 500萬畝(有的數據為3 800萬畝)。近3年年增長5%~7%。因為基數大,每年凈增150萬~200萬畝,如此增長也是可怕的,必須遏制這種高發展勢頭,當前的口號是“蘋果的種植面積應穩定在3 000萬畝”!辦法應該是:
1.1 按區劃發展
各省發展勢頭不同,如陜西已發展到1 100萬畝,甘肅640萬畝,山東450萬畝,河南近400萬畝,河北420萬畝,山西300余萬畝,遼寧350萬畝。目前,新紅星、紅富士都有品種區劃,今后應嚴格按區劃意見發展。在最適宜區重點發展,在適宜區限制發展,在次適宜區停止發展。一些蘋果面積大的縣,如甘肅省靜寧縣蘋果面積已達100萬畝,應限制在高海拔(2 000米)地區發展。
1.2 縮小栽培面積
(1)刨除衰老樹,有的樹齡已經超過30年,枝干病害重的,已無經營價值的老園,應及時刨除。
(2)經濟效益很差、年年賠本的果園,也應及時刨除。
(3)密植園,全園郁閉、果小質差、難以維持的果園,應及時間伐或刨掉。
(4)缺乏投資能力,技術管理跟不上,樹弱多病、劣質、低產、低效益的果園應轉包或刨掉。
(5)品種不符合市場要求,價格低、難銷售的果園,應改接新品種或伐除。
(6)園主無營銷能力又無貯藏能力、年年果子賣不出去、賠錢經營的果園也應伐除。
(7)十年有八九年遭受霜凍、風害、雹災的果園也應伐除,改種其他樹種或作物。
(8)在次適宜區的果園盡可能刨除,改建其他樹種。
2.1 產量嚴重過剩
(1)總產過高。我國蘋果產量近年穩定增長,2015年高達3 849萬噸,約占世界蘋果的55%左右,2016年再創新高,可達4 390萬噸,近3年年增8%~10%。
(2)人均消費有限。我國鮮蘋果人均年消費量在14千克上下,2015年我國人口達13.7億,鮮蘋果需求量為1 980萬噸左右。
(3)加工需求量少。包括濃縮汁、造酒、制醋、脆片、果脯、果醬等,總需求量在1 030萬~1 200萬噸。
(4)出口量太少,近年我國年出口量在75萬~170萬噸,出口率太低,僅為0.5%左右。
由上可以算出,我國蘋果總需求量在3 390萬噸左右,可是2016年蘋果總產為4 350余萬噸,超過總需求1 000萬噸左右,如何將這么大的量減下來,這是個特大難題。其途徑是限產、提質、增效。
2.2 降低過高產量
2.2.1 限產 人們總是希望結果越多越好,只顧今年豐產,不管明年怎樣,有這種觀念的人管理果園,大小年嚴重,果小質差,樹勢衰弱(圖1)。我們不提倡“畝產超萬斤”,提倡畝產3 000~4 000千克,在這種產量水平下,果品質量高,小果率低(10%以下),經濟效益好(圖2)。具體辦法是:

圖1 負載量過大的結果狀

圖2 負載量合理的結果狀
(1)改造群體和個體,建設通透的樹體結構,從整形修剪上打好基礎。首先要縮小樹體,減少枝量,特別是骨干枝量,如小冠疏層形,主枝不超過5個,細長紡錘形側生分枝不超過20個,高紡錘形不超過25個,松塔形在20個左右。
(2)樹冠高度。以便于操作為度,一般2.5~3米,有行間平臺車的果園可高些,為4.0米左右。
(3)總枝量為6萬~8萬條。
(4)樹冠改造由圓變扁,疏縮行間枝以便于行間通過。
2.2.2 限產提質 (1)堅持定量生產,按干周法定產,控制全樹、全園留果總量,按規定留果套袋。干周法公式:單株留果數= 0.2C2(C為干周厘米數)。
(2)從疏花序開始,疏蕾、疏花,花后10天開始定果(圖3),留下單果、大果、健康果、端正果、均勻果,果肩平整果,下垂或以后能下垂的果。
(3)先定果后套袋,先組織培訓定果小組成員,由定果小組成員定好果后,再由套袋人套袋,這樣,果實數量會得到嚴格控制。

圖3 疏果
(4)病樹、病枝(干腐病、腐爛病、輪紋病等)少套或不套,以養樹為主。
(5)生產優質果,隨時摘除病蟲果、小果、裂果、歪果、密生果。采收時優質果率在 90%以上,小果率10%以下。
(6)生產功能果。近年各地生產富SOD、富硒蘋果,售價高、銷售快、效益好,應在生產優質果的基礎上,增加功能果生產,滿足消費者的需要。
2.3 加大科技、資金投入力度
為了提高投資的高效性,必須有強大的科技支撐。

圖4 小冠樹形結果及修剪后
(1)選用優新品種。在同樣栽培管理條件下,新優品種質量好,售價高。如山東煙臺現代果業選出的煙富8號,在牟平基地每千克售價為12元,同園長富2號只賣8~10元,在蓬萊煙富8號賣到11.6元,一般富士只賣到7~8元;在山東牟平從日本引進的美樂富士1~ 2級果,也能賣到10~12元。
(2)生產優質果。在陜西洛川有50萬畝蘋果園,直徑80毫米以上優質果單果最高可賣到14元,可一般果只賣到5.75元,幾乎相差一倍多。
(3)生產功能果。這幾年,蘋果價格低迷,但功能果價格堅挺,如遼寧省興城市三道溝老黃頂合作社SOD果每千克售價16元,且供不應求;三門峽二仙坡蘋果示范園SOD蘋果單果賣到8~12元;遼寧綏中楊斌果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富硒蘋果也比普通果增值2倍以上。
(4)科學施肥。運用“葉分析”結合“測土配方”施肥,既能節省肥料用量20%以上,又能提高果實品質。果品不會因缺素癥等而降價銷售,反而有利于創品牌高價銷售。
(5)運用小冠樹形(細長紡錘形、松塔形和高紡錘形等)。“傻瓜修剪法”可使樹冠通風透光,優質果率在90%以上,而且修剪效率提高2~3倍(圖4)。
(6)錯過大小年。全國蘋果產量有大小年現象,一個園子、一株樹也有大小年現象。在全國和一個大的地區呈現是大年的時候,盡可能在自家蘋果園多疏果,少結果,變成小年,否則,結的越多,果價越低,收益越差。下年,全國或地區成小年時,自家果園多留果,果價就會好些,這樣,可以相對提高自家果園的收入,也可幫助全國把產量降下來。
(7)政策鼓勵。限產提質是一項艱巨、長期工程,需要大力宣傳,政府領導重視,制定相應政策,鼓勵限產提質。措施得力,果農認識到位,齊心協力,抓出樣板,必見成效。只有把全國產量拉下來,價格才能上得去,否則,果農付出多、回報少、樹勢衰弱,結果卻是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蘋果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2016YFD020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