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善軍
(山東省平原縣林業局 山東平原 253100)
愛宕梨霉心病綠色防治
任善軍
(山東省平原縣林業局 山東平原 253100)
筆者調查發現,冷庫貯藏的愛宕梨果表面胴部呈水漬狀腐爛、黑褐色的濕腐斑塊。沿果心縱向剖開,果心心室變褐,心室中有灰綠色的霉狀物,果心向果實表面呈現水漬狀腐爛,重者呈現黑褐色,腐爛如泥。這種病害叫霉心病,又稱心腐病、果腐病。
梨果霉心病一般在采收后貯運期間表現癥狀,嚴重時采收前也可發病。初期梨果心室壁上形成褐色至黑褐色小斑,后整個果心變為黑褐色,在心室內長出白色、粉紅色、灰綠色、褐色、黑色的霉狀物。霉心病表現有三種類型:一是霉心型,即僅梨果心室發霉,病變部位僅限于心室,在心室內產生灰綠、灰白、灰黑等顏色的霉狀物,但不影響食用。二是心腐型,主要是梨果果肉從心室向外腐爛,果肉爛透,直到果實表面,果肉手捏易碎,腐爛果肉味苦。表面形成淡褐色或褐色至黑褐色濕腐斑塊,直至整果腐爛,果實不能食用。三是混合型,即霉心和心腐同時發生,梨果果心發霉產生灰綠色、灰白等霉狀物,果肉從心室向外水漬狀腐爛爛透,果實不能食用(圖1)。

圖1 混合型發病癥狀
霉心病的病原主要有交鏈孢菌、粉紅單端孢菌和串珠鐮孢菌等腐生細菌,屬半知菌亞門。
此病發生需以下幾個條件:一是病原體。上述三種霉心病菌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主要在樹體上及土壤等處的病僵果或壞死組織上越冬。二是傳播媒介。主要通過氣流進行傳播。三是傳播通道和時期。該病與品種有關,凡是果實萼口開、萼筒長的易均感病。試驗證明,霉心病為花期侵染。主要侵染時期在梨樹花期,從花柱頭和萼筒侵入果實心室。青島農業大學李保華教授認為,霉心病的發生主要是由腐生菌自花柱侵入果實心部引起的病害,蘋果開花授粉后,花柱衰敗,大量腐生菌隨后在花柱上定殖,并沿花柱進入果心。四是梨園狀況。地勢低洼,花期陰雨潮濕,花受凍,樹冠郁閉,樹勢弱的發病重。病菌侵入后在果心內呈潛伏狀態,隨著果實的發育,霉菌開始生長繁殖,便開始產生霉狀物。田間發病后期居多,病果易脫落。染病梨果因為前期果實外觀無癥狀而被帶入冷庫,在冷庫內遇適宜條件將繼續霉爛。
4.1 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抗病能力
搞好果園衛生,特別是花期衛生,開花前徹底清除修剪下來的枝梢、落葉等枯死組織。開花前梨園澆足水,可提高花柱的抗病性,能有效阻止病菌沿花柱向果心生長蔓延。梨樹發芽前噴施3~5波美度石硫合劑,鏟除園內病菌。
4.2 抓住花期關鍵期,用安全藥劑防治
青島農業大學李保華教授認為防治霉心病越早越好,藥劑可選用廣譜、溫和的殺菌劑,且生防制劑活菌容易在花器上定殖,對花器影響小,對霉心病防效較好。宋長友先生認為花前、花后半個月內是藥劑防治的適期。多抗霉素是一種廣譜性農用抗生素類殺菌劑,對人畜作物安全,不污染環境,低毒,于梨樹開花末期噴施一次10%多抗霉素(寶麗安)可濕性粉劑1 000~1 300倍+ 70%多菌靈溶液,可防治霉心病。1986年北京農業大學生防室曾報道,蘋果7—8月噴布纖維素500倍液加50%多菌靈1 000倍液3~4次,有明顯防治效果。王棟、郭聰琴進行不同藥劑防治霉心病試驗,結果表明70%代森錳鋅粉劑1 500倍液可以有效防治蘋果霉心病,對坐果率影響不大,使貯藏期發病減少。
4.3 果實套袋,采取低溫貯藏梨果
進行果實套袋,可減少病害發生。梨果貯藏時控制冷庫溫濕度,在溫度1~3℃貯藏梨果,可基本控制霉心病菌生長蔓延,避免產生心腐果。
(作者聯系電話:15863323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