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
中國科學院院士朱清時近來經常發表演講,也經常因此引發爭議。以前是因為他聲稱物理學研究結果驗證了“佛法”,留下名言稱:“科學家千辛萬苦爬到山頂時,佛學大師已經在此等候多時!”這幾天則是因為他去北京中醫藥大學做題為《用身體觀察真氣和氣脈》的演講,介紹用自己的身體做實驗研究“禪定”的結果。如果是一個老中醫做類似的演講,沒有人會覺得奇怪。但是演講人是院士、曾經當過兩所科技大學的校長,就引人注目了。
批評者說他模糊了科學與玄學的界限,支持者說他進行的是“理性的科學研究”,贊揚他“秉持著以理性思維探知人類未知領域的科學精神,何錯之有”。這些觀點都沒有說到點子上。
研究“禪定”這類冥想鍛煉方式產生的生理或心理影響,不是玄學,而是屬于生物醫學研究范疇,國外科學家對此有很多研究,發表在嚴肅的科學期刊上。朱清時在研究中引用了丹麥科學家的一項關于冥想對大腦的影響的研究,雖然說法與論文有出入,但并非捏造。而現代科學研究是高度專業化的,研究者需要受過相關的學術訓練,具有相應的研究資質。朱清時是化學家,本行是激光光譜學、單分子化學,與生物醫學沒有關系,他在這些方面的成就、因此獲得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稱號,并不能讓他具有研究生物醫學問題的資質。也就是說,當他跨專業來研究生物醫學問題時,就成了大外行。他所謂的研究,其實就是一個外行的夸夸其談。
偶爾也有科學家做跨行研究獲得學術成果甚至是重大學術成果,這是因為他們自學并掌握了必備的專業知識。朱清時在演講中說他在過去十多年中學習與人體有關的醫學和生物學知識,但從其演講內容看,顯然學得不及格。例如,他在演講中說人的大腦每分鐘都會更換大約一百萬個神經元細胞,有點生理學常識的人都知道神經細胞是幾乎不可再生的,不可能時時更換。他說人體每個細胞都與神經元的突觸相連,實際人體大多數細胞都與神經元無關。而他對“禪定”“真氣”的解釋正是建立在違背生理學常識的基礎之上,必然是不科學的。
朱清時說他是用自己的身體做“禪定”實驗觀察“真氣和氣脈”,自己是實驗對象,又是實驗者,這就難免會有主觀偏差,而科學實驗要求的是客觀性,例如他引用的丹麥科學家研究,人家可是用儀器來觀察、測量冥想練習者的大腦的。朱清時所做的根本就不是實驗,他只是在講述自己的主觀感受,甚至不能排除是他的幻覺。朱清時應該清楚科學實驗的基本要求是哪些。
不具有研究資質、不掌握必備科學知識、不遵循科學方法,就成了在搞偽科學——所謂偽科學,就是把非科學的東西打上了“科學”的招牌。科學家在功成名就之后去搞偽科學,不是普遍現象,但是也時有耳聞。遠的不說,最近的例子除了朱清時,還有電機系教授、臺灣大學原校長李嗣涔研究“人體特異功能”“鬼魂”,結構生物學家、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研究“量子糾纏神經生物學”。科學家談偽科學,具有更大的誤導性和迷惑性。在聽到玄乎的、有迷信嫌疑的說法時,公眾需要有警惕,不要被“科學家”“院士”之類的頭銜嚇住。▲
(作者是旅美學者、科普作家)
環球時報2017-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