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主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是中國發出“一帶一路”倡議四年來輝煌成就的總結,將促進更多互利共贏項目落地、沿線地區更高水平互聯互通,進而推進沿線國家和人民邁向“命運共同體”。論壇開啟了全新的多邊合作平臺,帶著明確的發展中國家標志,承載著中國作為新興發展中大國貢獻世界、造福人類的良好愿望,以“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推動參與各方的合作,應對當下的反全球化浪潮。
發展中國家發起的多邊合作平臺,將會更加關注發展中國家的議題,逐步改變國際秩序由發達國家主導而忽視發展中國家利益的局面。始于2009年的金磚國家峰會已經讓世界看到了發展中國家力量的興起,也讓世界更多地聽到了發展中國家的關切。“一帶一路”作為一個新的多邊平臺,把廣大中小發展中國家帶向國際舞臺中央,將進一步提升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秩序中的地位。
選擇從“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個方面入手,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互利共贏合作,是因為對“一帶一路”國家經濟普遍面臨基礎設施等領域的瓶頸制約有著清醒的認識。
近四年來,隨著一批基于合作共贏理念的合作項目扎實推進,已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疑慮。面對“一帶一路”建設中一個個惠及當地民生的項目上馬,那些質疑中國的聲音顯著減弱。各國也會更加積極地與中國探討如何推動合作,解決國際社會長期以來存在南北發展差距問題,為全球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一帶一路”是一個注重務實合作的國際平臺。多邊平臺面臨的最大的挑戰在于實踐能力,許多時候會因為執行力不足而淪為“清談館”。當前不少多邊平臺都是囿于成員之間的制度性安排的,實踐中往往存在制度性安排難于達成一致、形成的協議得不到有效執行等問題,而有些實質性的合作項目,從一開始就面臨資金來源的約束。而對于“一帶一路”這個新多邊平臺來說,中國出資設立的絲路基金、牽頭發起建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等,都極大提升了這個新的多邊平臺的資金動員能力,使其能夠應對發展中國家合作面臨的資金約束這個傳統難題。
作為一個全新的多邊平臺,“一帶一路”對發展中國家問題的關注、對互聯互通與產業合作的重視,受到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但作為國際秩序中的一個新的存在,則還需協調好與既有全球性、區域性平臺的協調與溝通,使“一帶一路”建設成為全球性議題,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發展成全球治理的一個新多邊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