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東波
摘 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逐漸提升,由此對住宅建筑的設計風格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滿足基本的功能,同時還要滿足精神層次的需求。現階段,我國很多住宅建筑在設計時會存在一定的誤區,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便。所以文章對于住宅建筑在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住宅 建筑設計 特點 問題 措施
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和住宅消費市場進程的加快,人們的觀念與生活方式在不斷更新與變化,對住宅總體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從而已不再滿足一般意義上的居住概念,住宅也隨之在環境、外觀、內部格局、材料的選擇及設計理念等方面呈現出新的設計趨勢。本文主要就住宅建筑設計中存在問題及對策進行論述。
1 、住宅建筑設計的基本原則
1.1 以人為本
由于設計的過程中矛盾錯綜復雜,設計者需要清醒地認識到設計是以人為本。為確保人們的安全和身心健康,為滿足人和人際活動的需要,包括物質使用和精神兩方面,作為設計的核心。現代建筑設計要以人為本,可以從不同人群(包括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的行為生理的特點來考慮,充分運用切實可行的物質技術手段和相應的經濟條件,創造出滿足人和人際活動所需的、功能好、形式美的建筑,符合時代精神要求的人工空間結構和環境。
1.2 建筑與周圍自然環境協調
建筑與周圍自然環境的協調是建筑設計中必須遵守的又一條設計法則。建筑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它必然處于一定的環境中,并和周圍環境保持著某種關系,不同的環境對建筑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在建筑設計時,建筑師們要十分重視對建筑周圍地形、環境的調查和了解,并力求使建筑能夠與環境取得有機的聯系。
建筑物的布局和形式會對周圍環境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是強化提升了周圍環境所蘊涵的自然美,還是消弱和破壞了周圍原有環境所蘊涵的自然美,這是評價建筑設計形式美的又一個標準。一個形式美的建筑設計,應該是建筑與周圍環境元素完美的結合,建筑與周圍自然環境渾然一體,相得益彰。
2、住宅建筑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隨著我國的城市的不斷發展,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我國的住宅建筑物的工程在逐年增加,實踐中我們發現這些住宅建筑的設計方案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缺陷,下面筆者將進行簡單的介紹。
2.1忽視住宅建筑的節能環保性
雖然我國已經將節能降耗作為“十二五”時期發展計劃的重要內容之一,但是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其效果還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尤其是在住宅建筑的設計上,設計者節能、環保意識淡薄,忽視節能、環保生態方面設計,從而出現住宅建筑節能、環保效果較差的問題。
2.2住宅建筑的自然采光不足
目前,對于一些大進深的住宅建筑,常常會在室內中部出現“ 暗廳”或房間形狀過于狹長,致使中部光線不足的問題。這與住宅建筑自然采光不足有直接聯系,設計者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而采用中部暗廳開口,形成狹長大房間的變換形式,不僅房間使用不方便,也不能滿足起居廳采光標準中規定的側窗采光要求窗地面積比大于1:7的規定。還有一部分住宅套內居住空間均為不利朝向,不能滿足住宅設計規范規定的每套住宅至少有一個居住空間能獲得日照的規定要求。
2.3住宅建筑內部空間布局不合理
住宅建筑根據其面積大小,可以設計成單層或者躍層兩種形式。在單層設計中,存在著客室面積過大,致使凈高太低,給住戶帶來壓抑感。盥洗室位置設計不合理、廚房過小等問題,影響住宅建筑使用的協調性與舒適性;另外,有些設計者將小面積的住宅建筑設計成躍層形式,因戶內樓梯占用過多使用面積,不僅影響了住宅建筑原本的使用功能,同時因樓梯坡度過陡,也對老幼使用者造成一定的不便,存在安全隱患。
2.4設計深度不夠,執行規范不嚴,圖紙審查效率不高
住宅建筑是給人們生活休息之用,其安全性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施工圖紙必須達到國家規定的設計深度要求,并嚴格執行現行住宅設計規范,特別不能違反其中相關強制性條文,有關單位須嚴格審查設計圖紙。但是在實際設計與審查過程中,由于素質不一,部分人員責任心不強,施工圖經常出現設計深度不夠,違反設計規范條文,圖紙審查效率不高的問題,不僅影響住宅建筑工程質量,同時也給住宅建筑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
3、住宅建筑設計的有效策略
3.1 選擇合理的建筑群體布局形式
合理的建筑布局形式是創造適宜的建筑微氣候環境的基礎,對建筑單體的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選擇布局方式時,應充分考慮不同氣候區的大氣候環境,例如對于濕熱氣候區,應采用松散布局加大場地空間尺度以增強通風防濕的效果,而對于干熱氣候區則應該采用較為緊湊的布局形式以使建筑互為遮擋,并使與之交織的場地能被覆蓋在陰影之中。不同氣候區域建筑布局形式上的差異從一個側面反應出建筑對氣候的適應性,同時也反應出建筑的地域特色。
3.2 注重住宅建筑形體設計
建筑形體設計應綜合考慮建筑功能、造型以及使用的要求。體型設計的基本原則為盡可能的減小建筑外表面積,并使熱工性能較差的的外表面積降至最少,對冬季需要利用太陽能的被動式采暖建筑,則需盡量擴大南立面,在滿足通風采光的要求的基礎上,減少北向、西向等不利朝向墻面面積及窗地比。
3.3 加強建筑采光、通風設計
為爭取適量的陽光直接照射但又避免烈日長時間暴曬,以及房間窗外的環境關系,應根據房間的性質進行合理布置。在戶型配置時,針對南北朝向的住宅,應盡量在南向布置一個或更多的臥室。
自然通風具有能有效的改善室內空氣質量、除濕降溫、提高環境的熱舒適度,而且技術成熟、廉價等特點,采用自然通風的根本目的就是取代(或部分取代)空調制冷系統,自然通風的效果與室內氣流速度的關系非常密切。一般來說,通風口越大,風速越大,通風效果就越好。但是,有資料顯示,當出風口的面積大于進風口面積的10%時,室內能夠獲得較為理想的風速。為達到更好的室內通風效果,建筑剖面設計時應當合理安排好進風口和排氣孔的位置,以保證通風流暢。同時在屋頂或閣樓等高位置設置通風口。由于太陽輻射對頂界面的加熱作用,使頂部空氣受熱后上升,形成室內氣流。在屋頂上裝設排氣裝置和通風窗有助于將內部的空氣排出戶外,若內部裝上遮陽幕和有隔熱性的開蓋板,則效果更佳。
3.4節能設計
住宅設計在滿足居住者所需的日照,天然采光,通風和隔聲的要求外,還應滿足節能要求。寒冷地區應按規范設置外墻及屋面保溫,溫暖炎熱地區應注重散熱與通風。住宅建筑應合理利用能源,例如太陽能,地熱等可重復利用能源。宜結合各地能源條件,采用常規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結合的供能方式。
4、結束語
建立宏觀的合理性理念,合理地確定各種條件下的建筑設計標準,總結各項合理性措施,在達到建筑建設要求的基礎上,利用有限的資源獲得盡可能多的效益,使建筑達到合理性與藝術性的統一 建筑設計是一個綜合的系統工程,在不同的工作階段,無論是建筑的前期策劃、方案構思、還是方案設計以及技術深化的階段,始終都貫穿著合理性的理念。這就要求建筑設計師必須從當今經濟現狀及發展趨勢出發。
參考文獻
[1]俞韓峰.對高層建筑形體及其構建布置規則性的研究[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2(12).
[2]謝振宇,楊訥.改善室外風環境的高層建筑形態優化設計策略[J].建筑學報.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