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是中考作文中一種重要的作文命題方式,寫新材料作文時,怎樣才能有效地把握材料主旨,防止審題失誤呢?分清材料類型,把握審題關鍵——關鍵詞句。這樣,才能切正切準題意,建起思想的橋梁。
?筠寫作提示
一、寓意性材料,要注意找出揭示寓意的句子
寓意性新材料作文找出材料所揭示的寓意是關鍵,這種材料作文的特點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材料蘊含哲理。這就要求我們在寫作這種類型的作文之前首先就是要清楚地理解這個材料的寓意。只有這樣才能把握住材料的主旨,從而寫出符合要求的文章來。
二、寓言性材料,要注意找出反映寓言本質的句子
寓言性材料的寓意除了抓住主體形象的特征分析其寓意外,還要找準隱藏寓意的句子。如:烏鴉因羨慕老鷹能從山上俯沖下來抓走小羊的本領,于是模仿老鷹的俯沖姿勢拼命練習。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從樹上猛沖下來,想抓住山羊往天上飛,可是它身子太輕,爪子又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當牧羊人的孩子問這是什么鳥時,牧羊人說:“這是一只忘記了自己叫什么的鳥。”孩子摸著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呀!”
這則寓言隱藏寓意的句子是牧羊人的話:“這是一只忘記了自己叫什么的鳥。”抓住了這一句,就抓住了寓意,它旨在告訴我們:邯鄲學步、東施效顰,難免會遇到失敗。
三、評述性材料,要特別注意議論抒情的句子
評述性材料中議論抒情性語句常常在敘述性文字之前構成總分式,或在敘述性文字之后構成分總式,抓住了它就抓住了這類材料的審題關鍵。如:法國化學博士別涅迪克,在一次實驗中碰落了一個燒瓶,結果發現燒瓶并沒有碎,他發現這只燒瓶里放著一種叫硝酸纖維素的溶液,這種溶液會在玻璃表面形成一種薄膜,使玻璃不會破碎。由此,他發明了不會碎的玻璃,應用非常廣泛,如汽車擋風玻璃等。可見,創新不是很神秘的東西,如果你用心發現,你也能創新。
這是一則典型的評述性材料,其議論性句子是材料的最后一句:“創新不是很神秘的東西,如果你用心發現,你也能創新。”抓住這一句即可提煉出觀點:創新在于發現。
四、事件性材料,關鍵要找出揭示因果的句子
有些敘述事件的材料往往沒有議論抒情性的語句,審題時我們重點應該抓住揭示事件結果和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或前提的句子進行分析。如:一位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將一條饑餓的鱷魚和一些小魚放在水箱的兩端,中間用透明的玻璃板隔開。剛開始,鱷魚毫不猶豫地向小魚發動進攻,它失敗了,但毫不氣餒;接著,它又向小魚發動了第二次更為猛烈的進攻,它又失敗了,并且受了重傷;它還要進攻,第三次,第四次……多次進攻無果后,它不再進攻了。這個時候,心理學家將擋板拿開,鱷魚仍然一動不動,它只是無望地看著那些小魚在它的眼皮底下悠閑地游來游去,放棄了所有的努力,最終活活餓死了。
這個事件揭示結果的語句是鱷魚“放棄了所有的努力,最終活活餓死了”,揭示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的語句是第一次進攻“它失敗了”,第二次進攻“它又失敗了,并且受了重傷”,最后“多次進攻無望后,它不再進攻了”。分析這一“因”和“果”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我們不難把握材料主旨:在多次挫折與失敗面前,我們不能灰心氣餒,停滯不前,應該冷靜分析,尋找新的方向。
五、文學性材料,關鍵是體現哲理的句子
能夠成為作文材料的文學性材料一般應該是十分簡短、精粹而又蘊含著豐富的社會與人生哲理的詩歌或散文片段,這些材料往往通過意象(形象)的寓意或象征意義,或者通過意象(形象)之間的關系來體現哲理,有時候其哲理在材料中是直接揭示出來的。審題時必須抓住這些關鍵句子。如: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橋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卞之琳《斷章》)
這是一首精短的現代小詩,其中“你”“別人”這兩個形象以及它們二者之間的關系很好地體現了主、客體互為相對、共生、雙贏的哲學觀念。
用寬容的心態來審視,材料作文的立意往往有多個角度,但是我們要強調的是,切合材料主旨的角度也許是“獨特的這一個”。所以,在文學性材料作文審題時,我們應在吃透材料的基礎上,找準關鍵,在切“正”切“準”題意上下功夫。
六、漫畫性材料,題眼是漫畫的標題
漫畫常用簡單而夸張的手法,勾畫出幽默、詼諧的畫面,用以說明某種觀點。畫面上的每一個細節都對表達漫畫的寓意有提示作用。我們在寫漫畫作文之前一定要仔細審視畫面,準確把握畫面的內容,掌握命題的主旨,即寫作的最佳的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