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大家所熟悉和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它靈活多變,寫法多樣,比其他文學形式更容易掌握。在散文大家族中,側重于抒情的被稱之為抒情散文。抒情散文飽含真情,總能在悄然間撥動讀者的心弦,引發讀者共鳴,取得非常好的表達效果。那么,我們怎樣才能寫出一篇高質量的抒情散文,用真情打動讀者的心呢?
?薈技法指津
一、確定抒何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睂懯闱樯⑽?,首先要確定你想要抒發的情感。人類在長期進化過程中,擁有了豐富的情感。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所持的態度體驗,個人層面上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方面,社會層面上包括親情、愛情、友情、愛國、愛自然等方面。寫作之初,你必須要為自己的散文定下情感基調,這樣才能在行文過程中融情于中,巧妙抒發。
怎樣確定抒情散文中的“情”呢?一種方法是根據文章的主旨進行確定。比如:你身處異地,想寫一篇思念家鄉的散文,那就可以“思念”之情作為文章的情感主調。如果你的奶奶對你的關愛無微不至,讓你的生活處處充滿溫馨,你想寫一篇文章抒發感慨,那就可以“感恩”之情作為文章的情感基調。
另一種方法是根據素材確定情感。比如:你剛剛隨父母游覽了風光如畫的黃山,被那里如詩如畫的美景深深折服,想就此寫一篇抒情散文,那就可抒發對祖國山河的贊美之情。如果你在游覽黃山的過程中,巧遇挑山工,被他們辛苦的工作,樂觀的心態所感動,想寫一寫這些挑山工,那就可抒發對挑山工的敬佩之情。
需要提醒同學們的是,抒情散文中所抒發的情感,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是多種情感交織在一起的,甚至還可以是變化的情感。
二、選擇觸發體
在抒情散文中,真情實感的抒發,不能憑空而造,而應有所依托。一般情況下,抒情載體有兩大類型:一是以某種抽象的概念作為情感觸發體,有感而發,表達真情;二是通過描寫真實的人、事、景、物,觸發內心真情。
情感的抒發講究水到渠成,因此,同學們在寫抒情散文時,一定要事先選擇好抒情載體,反復“蓄勢”,然后自然流露,或強烈表達,感染、沖撞讀者的心。
三、了解抒情法
先來看兩個抒情片段:
片段一:媽媽,在這夜深人靜的時候,你可知道,我是多么思念你。多么希望你此刻就在我身邊,攬我入懷。
片段二:天空那輪圓月,多像遠方的媽媽慈祥的臉龐呀!
兩段文字寫的都是思念母親的情感,但前者直接,后者含蓄,抒情方法顯然不同。片段一被稱之為直接抒情,片段二則被稱之為間接抒情。
所謂直接抒情,即在繪景、寫人、敘事的基礎上,在感情達到熾熱程度時,直截了當地把內心強烈的感情傾吐出來。
間接抒情則是通過對某些事物、某個問題等的敘述,描寫或議論,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情感。
同學們在寫抒情散文時,可根據表達需要,靈活運用上述兩種抒情技巧。
四、安排抒情點
抒情散文要以抒情為主,有些散文,通篇都可抒情,但也有些寫景、敘事類散文,是需要選擇時機進行抒情的。那在何處進行抒情呢?
一是起筆抒情,營造氛圍。即在文章開頭,用飽含深情的筆觸抒發某種情感,為全文營造一種濃郁的情感氛圍,同時起到激起興趣,引發下文的作用。
二是文中抒情,有感而發。即在行文過程中,抓住那些令人感動的關鍵性情節,或者特別的景物,適時直抒胸臆,把內心的強烈感受表達出來,以此打動讀者的心。
三是結尾抒情,余味久遠。即以抒情句作為文章的結尾,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感,點明、升華文章的主旨,形成一種余味悠長的意境。
其實,抒情散文中的抒情,許多時候都不是單獨存在的,是彼此照應的。也就是說,在同一篇文章中,可以多處抒情,形成情感線索,串聯起全文內容。
作家林清玄說:“好作品不是文字本身,而是從感情開始,有真感情才會有好文章。如果你是沒有感情的人,那你就不要寫作。”但愿同學們在寫抒情散文時,能綜合運用上述技法,把自己的純真情感抒發出來。切忌違背初心,裝腔作勢,“為賦新詞強說愁”,那種虛情假意,只能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