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琳
摘 要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認知強項,并概括出九種不同的智能。借鑒多元智能理論及其對于課程開發的觀點,重新審視中學音樂教學的目標、內容以及教學評估方式,對于更好地進行中學音樂教學有著重要的啟示。
關鍵詞 多元智能 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 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心理學領域內的新智能理論,承認人類存在許多不同的、各自獨立的認知方式,承認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認知強項和對應的認知風格。加德納概括出人的九種智能,即:音樂智能、身體—動覺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語言智能、空間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和存在智能。多元智能理論作為美國零點計劃(ProjectZero)的一項最重要的成果,使用認知心理學的觀點,把認識論的研究對象拓展到藝術領域,是心理學的一大進步,它為人類認知研究領域樹立起一面藝術觀點的旗幟,也對音樂教育觀念的更新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
1現階段中學音樂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中學音樂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尤其是自教育部印發《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2001— 2010年)》以來,音樂教育質量顯著提高,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音樂教育還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片面理解音樂課程的價值和目標,違背基礎音樂教育的規律,導致音樂教育的非音樂化。尤其在增進群體意識、鍛煉合作與協調能力方面沒有發揮好音樂教育獨特的作用;二是教學內容條塊分割,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雖然教育部制訂的《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以 下簡稱《標準》)規定中學音樂課的內容應包括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但在教學中難以做到這幾個方面的有機聯系,往往呈分散狀,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教學評價方式比較原始,多數學校還是采取唱一首歌作為評價的方式,無法體現音樂課程的導向性和整體性原則,造成很多歌唱不好的學生無法產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以上問題的產生主要是由于缺乏理論的指導,借鑒多元智能理論及其對于課程開發的觀點,對于我們更好地進行中學音樂教學有著重要的啟示。
2多元智能視野下中學音樂課程的價值
音樂教育是學校美育的主要內容和重要途徑,但由于歷史的原因,人們對音樂課程的目標和價值的理解產生了偏差,過多關注音樂教育的外在價值,特別是輔德價值,而忽視了音樂課程內在的和本質的審美價值;過多關注音樂知識技能的傳授和訓練,而忽視學生音樂興趣愛好的培養。
中學音樂教學的目標是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鼓勵對音樂的反應能力,通過更專業和更有感受力的表演、作曲和即興創作、演奏,加強音樂創造力,提高對音樂藝術及其如何運行的概念的深度和廣度的理解,培養分析能力,促進對音樂進行更精細的評估,大力、全面地發展全體學生的音樂智能。
提高學生的音樂智能,尤以音樂修養的培養為重。加德納認為,音樂修養的培養,要靠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持續接觸藝術風格、藝術創作、藝術流派等核心概念,還要完成一些不斷重復的學習任務,如感情投入地演奏一首樂曲,創作出深具魅力的藝術形象等。只有提高音樂修養,才能充分發揮音樂課程的價值。
3多元智能視野下的音樂教學內容構建
“以人為本”是多元智能價值觀的核心成分,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促進每一個學生的整體發展是多元智能理論的核心目標,為多元智能而教、通過多元智能而教、開發人的多元智能是所有課程的出發點?!稑藴省芬幎ǎ袑W音樂課應包括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等方面。但是,現行多種版本的教材,無論在內容、體例上,還是在要求上,受專業藝術院校影響較深,內容和要求追求全面、系統、高難度,既超出中學生現有水平和接受能力,也超出中學生在音樂發展方面的需要;在體例安排上,各種知識往往成條塊分割狀態,學生接觸到的大多是一些孤立的知識點而不是真正的、完整的藝術。
多元智能理論主張提倡對學生進行“項目教學法”, 即在每一個學年,對學生設立三至四個主題,要求每個學生(也可合作)都要完成一個與主題有關的項目。每一個項目結束時,這些項目成果的報告要拿出來展示,在學生中交流,每個學生都把自己研究的項目介紹給別的同學,包括題目的產生、目的、問題以及對未來的影響,然后回答老師和同學的提問。另外,每個專題作業的報告都進行錄像,這些錄像將清楚地展示學生的認知發展變化。在運用項目教學法的過程中生生、師生間通力合作,有助于學生將優勢智力領域的特點遷移到弱勢智力領域,更有助于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
4多元智能視野下的音樂課評價標準
多元智能理論提倡“情境化學習”和評估。多元化學生評價觀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理論, 這種理論主張, 學習應著眼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應在具體情境中進行,學習效果在情境中評估。
傳統的音樂課程評價方式大都讓學生唱歌,是否能像樣地唱一首歌曲成為衡量學生音樂素質的標準,大部分學生測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受到很大的約束, 除了少數聲樂特長生能唱得像模像樣,其他學生的表現都離老師的要求相差甚遠?!稑藴省访鞔_指出,對學生的評價應關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知識與技能方面的指標,還應考察學習過程與方法的有效性。如對音樂的興趣愛好與情感反應,音樂實踐活動中的參與態度、參與程度、合作愿望及協調能力、表現能力,探究音樂的態度與創編能力,對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理解以及審美情趣的形成等。所以 ,音樂課程評價應該融入到整個教學過程中。
前面提到的項目教學法,不但在教學內容中可以發揮其優越性,在教學評價中同樣顯示出其獨特的作用。教師可為學生建立多元智能檔案夾,將學生的項目成果通過錄像、錄音、照片等形式為學生存檔,使教師觀察到學生的點滴進步, 及時與學生交流并進行評價,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每個學生的智能強項在項目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總之,多元智能理論對于我國的中學音樂教育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有理由相信, 隨著這項研究的不斷深入與推進,它還將發揮出更大的、積極的作用。愿我們的中學音樂教學在多元智能的指導下,取得更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