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閱兵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7.11.118
摘 要:近年來,我國核電事業發展迅速,但需要注意的是,核電廠及核電站的運行和發展需要以安全為基礎,許多新建機組對核電站運行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級設備是影響核電站運行安全水平的重要因素,做好核級設備的缺陷分析、安全鑒定及缺陷處理工作至關重要。該文從核級設備檢查概況著手,明確了我國核電站核級設備檢查工作的依據和指導規范,之后結合實例著重探討了核級設備缺陷檢查的具體方法、流程和注意要點,旨在為相關研究與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核電站 核級設備 缺陷檢查 缺陷處理
中圖分類號:TM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4(b)-0118-03
1 我國核級設備檢查概況
在40多年的發展中,我國核工業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善的核電規范及相關技術體系,國家和安全局頒布了《核電廠運行安全規定》(HAF103)法令和《核電廠在役檢查規定》(HAD103/07)導則,為核電站在役檢查工作提供依據和指導。但需要注意的是,截止到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正式的在役檢查規范,核電站在大多以法國《壓水堆核電廠在役檢查規則》(RSE-M)為檢查規范,或采用美國的相關規范,國家核安全局明確規定,無論核電站采用哪種規范,都需要滿足核安全法相關規定,即以HAF103和HAD103/07為基準。需要明確的是,我國核電建設標準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許多核電站在運維管理的過程中以RSE-M標準體系為基準,一旦HAD103與RSE-M出現矛盾或沖突,則需以HAD103規定為依據執行相關工作。
在RES-M中對核級設備處理、維修及分類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和講述,對于容器設備來說,其缺陷處理流程如下:發現設備缺陷、判定設備缺陷、設備缺陷處理。其中缺陷處理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主要包括設備缺陷檢查、缺陷分析、缺陷性質確定及制定和選擇缺陷處理方案等。
核電站核級設備維修工作可以大致分為兩類:(1)補救性維修工作。補救性維修指的是發現系統或設備出現故障之后的維修活動,主要包括故障維修、故障件更換等。(2)預防性維修工作。顧名思義,預防性維修工作的目的就是預防核級設備出現故障,通過預防性維修來減少系統或設備出現故障的概率、頻率并降低故障帶來的不利影響,預防性維修工作主要包括設備檢查、設備監視、設備修復及更換等。用形象的方式來對核電站核級設備維修活動進行歸納,即核級設備的預防性維修為設備體檢,而補救性維修即設備功能恢復。
2 核級設備檢查與鑒定
2.1 缺陷無損檢驗
核級設備的缺陷檢查需要以缺陷特性及類型為基礎,合理地選擇檢查方法,在RES-M中規定了眾多核級設備無損檢驗方法和手段,不同的方法有一定的差異性,對不同檢查項目的檢驗效果不同,具體來說如表1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核級設備缺陷檢驗方法并不是一概而論的,在選擇的過程中,需要對實際情況、影響因素及設備安全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1]。舉例來說,在進行設備承壓焊縫的檢驗過程中,需要考慮設備安全受到承壓焊縫的影響,且在非體積型缺陷和體積型缺陷的檢驗中,兩種體積檢驗方法各有優勢。而對于奧氏體不銹鋼的焊縫檢驗來說,在采用UT法進行檢驗的過程中,受到晶粒粗大的影響,會導致出現本底噪波信號,這就給焊縫缺陷信號的識別和分辨帶來了較大的困難,為了保證檢驗的靈敏度,只能采用RT法進行檢驗。
2.2 安全等級劃分與鑒定
2.2.1 核級設備安全等級劃分
核級設備分級有著多種標準,例如安全等級、抗震等級、質保等級等等,其中以安全等級劃分為基礎,指的是確定安全功能設備,明確其執行安全功能的重要性。具體安全等級劃分如下:(1)核安全一級設備,故障后會影響反應堆停放、出現失水事故等的設備屬于核安全一級設備,例如冷卻劑系統設備、與冷卻劑系統相連接的冷卻水管(內徑>10.6 mm)、蒸汽管道(內徑>21.9 mm)、安全閥等。(2)核安全二級設備:主要包括RRA、RIS、隔離系統、安全殼、空氣監測系統設備等[2]。(3)核安全三級設備,主要指的是對安全起到重要作用或產生重要影響的設備,但這些核級設備故障之后不會產生直接放射性后果,主要包括ASG系統設備、RRI系統設備、PTR系統設備等。
2.2.2 核級設備安全鑒定過程
核級設備鑒定工作有著持續性特點,貫穿核電站的設計到設備服役壽命期終結整個過程,要求核級設備能夠有效投入運行并滿足運行要求。一般來說,核級設備安全鑒定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環境鑒定,對設備在正常環境下與故障環境下的性能進行鑒定;第二,抗震鑒定,對設備在動力條件下性能進行鑒定。核級設備具體安全鑒定流程如下。
(1)初始設備鑒定。
初始設備鑒定主要包括:①明確核級設備鑒定的相關要求,例如功能性要求、環境適應性要求、荷載條件要求等;②對已經存在的鑒定文件進行檢查,結合檢查結果說明設備仍需改進之處;③完善核級設備鑒定文件,注明鑒定情況。
(2)制造與后續供貨。
鑒定人員以收集到的核級設備資料為基礎,設計鑒定方案,主要工作如下:①設備采購,選擇供應商,并對供應商的生產能力和技術能力進行科學評估;②對改進項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審查鑒定文件。
(3)鑒定狀態保持。
在核電站運行生產期間也需要進行核級設備的鑒定,保證核級設備在運行的過程中能夠維持鑒定狀態,具體工作如下:①以核電站使用標準為基礎進行備件種類劃分,為備件采購提供依據;②在設備維修的過程中要重視設備鑒定工作,保證維修人員技能水平符合要求;③做好經驗反饋工作,及時發現核級設備偏差及缺陷,分析不符合要求的項目。
3 核級設備缺陷檢查實例分析
核級設備在役檢查的過程中,需要以設備運行中反饋的缺陷性質、類別和設備特性來確定并設計檢查項目,并不是盲目地增加檢驗項目,以壓水堆典型壓力容器穩壓器的檢驗為例,其屬于低合金鋼制造的立式壓力容器,在高溫高壓環境下工作,一回路介質會導致材料輻照脆化,因此需要用輻照試塊對設備材料進行長期監督[3]。需要注意的是,設備本體沒有降質機制,這就需要針對容易出現的缺陷開展在役檢查工作,例如人孔緊固件、支承組等的焊縫檢查,具體在役檢查無損檢驗項目如表2所示。
4 核級設備缺陷判定
核級設備的缺陷處理以顯示檢定結果及偏差分析為前提,得到核級設備在役檢查結果信號顯示之后,需要進行鑒別和分析,以此來獲取核級設備缺陷的性質、危害及形狀等信息,判斷缺陷維修是否可操作,從而為核級設備缺陷處理提供依據。
4.1 顯示鑒定
核級設備進行無損檢驗之后,會收集各個無損檢測儀器的原始數據,主要包括圖像數據、測量值數據及相關信號等,如果數據值超過記錄值,則需要進行記錄,并對無損檢測儀器的信號顯示進行鑒定,以此來對信數據值的突然變化進行分析,排除與缺陷無關的突變顯示信號,即找出偽信號,偽信號指的是由于設備材料機箱結構或表面尺寸干擾而產生的信號,在排除偽信號之后判斷核級設備是否存在偏差。
4.2 偏差分析
在制定和選擇核級設備缺陷處理方案之前,需要收集相關資料,進行偏差分析,以此來降低偏差發生概率。具體分析內容如下:(1)缺陷評判。以顯示鑒定結論為基礎,對核級設備具體的缺陷情況進行分析,主要包括缺陷存在與否、缺陷性質分析、定性缺陷線性分析、缺陷原因分析及包絡幾何特征分析等,此外,需要以UT檢查回波特性為依據來判斷缺陷是體積型缺陷還是非體積型缺陷。(2)缺陷評判結果分析。對缺陷原因、尺寸及位置等進行確定,以此來為缺陷處理方案的確定和選擇提供參考依據。(3)缺陷擴展假設:評估缺陷擴展及新缺陷出現的可能性。(4)缺陷危害分析:分析缺陷是否會對設備的密封性和完整性帶來危害。(5)設備狀態評價。以上述分析結果為基礎,對核級設備狀態進行評價,評估設備缺陷維修風險、成本及可操作性,以此來決定是進行缺陷維修處理還是直接更換新設備。(6)安全性分析。對失效的核級設備可能造成的安全后果進行分析。(7)跟蹤評價。對后續監督檢查核級設備的必要性和具體方法方式進行評估。
5 缺陷處理與改進
經過偏差分析之后,會獲得核級設備缺陷性質、位置、可能導致的后果及維修可操作性等信息,以此為依據可開展缺陷處理活動。在選擇處理方案的過程中,需要對方案可行性及維修影響進行評估,以此來制定后續核級設備的監督要求。核電站運營單位是核級設備缺陷處理方案的選擇主體,RES-MA5400中給出了偏差處理選擇通用準則及核安全一級設備、二級設備及三級設備分別的使用條款,核電站運營單位應當以上述準則和條款為基礎,制定核級設備處理方案的具體執行標準和執行要求,結合方案評估和分析結果,合理地選擇處理方案并進行處理方案的執行,需要注意的是,核級設備處理方案執行時機選擇也至關重要,一般來說,應當在換料大修期間來執行處理方案,進行核級設備的缺陷處理工作,以盡可能降低對核電站運行生產的影響。
6 結語
綜上所述,核級設備缺陷分析與處理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涉及到的環節和內容眾多,需要把握的關鍵點復雜。在具體核級設備缺陷檢查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檢查方法并做好分析工作,以此為依據制定合理有效的缺陷處理方案。此外需要明確的是,我國核電站當前普遍應用的RSE-M標準有著一定的局限性,涉及到具體缺陷去除的過程中存在操作性較差的問題,因此工程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國內外核級設備維修規范,參考成功案例,以此來保證核級設備分析及處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參考文獻
[1] 李煥鳴,侯曄,鄧豐.核級設備缺陷的分析和處理[J].科技視界,2015(27):10-11.
[2] 劉嶠.核電工程設備質量監督工作指令式管理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14.
[3] 邱乙畝,肖建.核級泵類設備不符合項管理淺述[J].水泵技術,201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