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の蝸牛:蘭州大學的發展一方面受制于其所處的地理位置,一方面與蘭州市政府和甘肅省政府的較少支持不無關系,再加上國家政策沒有向蘭大傾斜,這些客觀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蘭大的衰敗;但是更多的應該從自身找原因,近年來蘭大的日益衰敗與其自身不良的管理機制、用人機制有很大關系,對于人才的引進和現有人才的挽留重視不足,導致吸引力下降;再者,蘭大區域化越來越嚴重,這有悖于蘭大作為全國重點綜合大學的辦學初衷。
中國新聞周刊編輯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國新聞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金融腐敗背后的監管真空》
短板在于:只要一擁有監管的權力,就無論如何不能接受這些好處自己沒份兒的現實。(瀘左淬冰生)
5年前,我去蘭州做一個調查報道,曾得到過蘭州大學數位教授的傾力相助。老師們的淳樸、正直與熱情好客,令人感動。但與此同時,蘭大的衰敗之象也給我留下了印象。大約20年前,我的一位遠房表姐高考時被蘭州大學錄取,便說是考上了“全國十大名校”,被家族中人當成一件特別榮耀的事情。想起這件舊事,我隱隱感到,蘭大的聲望與實力已不如從前,而這一變化背后的原因,值得探究。
這次去蘭大,感受就更加深刻。蘭州擁有黃土高原的典型地貌。近年來,由于重工業不景氣,加之政府大力整治,原本常年全國倒數的空氣質量竟有了飛躍提升。在藍天白云黃土山的環抱中,蘭大榆中校區看起來也有一絲獨特的蒼涼之美。在這樣一個遠離喧囂浮華的地方讀書做學問未嘗不是一件美事,但現實卻很骨感:榆中校區看起來面積廣闊,但教室依舊不夠用。我去的那天,教學樓一層的每一間教室都在上課,沒有課的學生無處上自習,就都擠在圖書館。一到下課時間,便能看到從圖書館趕往教學樓上課的人流。由于教室不足,榆中校區每天晚上都安排上課。這樣一來,晚上有課的老師回到市區家里往往都要到夜里11點。而那些從農村考上來的孩子們,則要在這樣一個跟老師交流很有限的孤島上度過大學的大部分時光。
2015、2016兩年,甘肅省人均GDP連續全國倒數第一。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蘭大想靠錢留人、靠生活環境留人,沒有出路。有專家指出,美國的亞利桑那大學處在沙漠之州,照樣辦得有聲有色。蘭大辦不好,說明自身存在問題,但這并非所有的原因。采訪中我問專家,在中國,落后地區卻擁有一所小而美的大學,有沒有這樣的例子?他想了一會兒,只能搖頭以對。在一個申請課題申報獎項需要拉關系看背景的大環境下,蘭大即使培養出“牛人”,也會因遠離學術權力中心而吃虧,往往最終不得不另擇高枝。從這一點上來講,蘭大的今不如昔,似乎是一種歷史的必然。如今國家實施的“一帶一路”倡議,也許可以成為蘭大重興的有力助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