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永寧++張翼飛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7.11.155
摘 要:隨著社會不斷進步,網絡技術飛速發展,“高效、穩定”等是以太網的顯著特征,已被廣泛應用到多個領域中,通信、傳輸等,順利實現了信息數據傳輸。因此,筆者站在客觀角度,客觀闡述了以太網、串口數據傳輸以及FPGA,探討了基于FPGA的以太網以及串口數據傳輸系統設計。
關鍵詞:FPGA 以太網 串口 數據 傳輸系統 設計
中圖分類號:TN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4(b)-0155-02
1 以太網數據傳輸、串口數據傳輸、FPGA
1.1 以太網數據傳輸
1973年,Xerox公司提出了以太網技術,和過去相比,其信息數據傳輸速率明顯提高。以太網主要經過了3個發展階段,站在應用時間角度來說,傳統10 Mbps已退出歷史舞臺,快速以太網、千兆以太網正處于核心位置,但在電力事業發展道路上,終將被萬兆或者更高速率的以太網取代。以“百兆以太網”為例,在普通雙絞線作用下,最大傳輸距離可達到100 m,在光纖作用下,其傳輸距離超過1 000 km,千兆以太網、萬兆以太網的傳輸距離遠遠超過百兆以太網。
1.2 串口數據傳輸與FPGA
簡單來說,串口便是傳輸數據中采用的串行式逐位傳輸形式,被簡稱為串行接口。串行通信接口是指計算機上九針COM端口,以通信方式為基點,可以將其劃分為不同的類型,即同步串行通信、異步串行通信。以“異步串行通信”為例,單一幀中各位間時間間隔是固定的,但相鄰幀的時間間隔并不相同,其一個幀并不是由單一元素組成,比如,起始位、校驗位,115 200 bps是異步串行通信最大傳輸波特率。此外,FPGA出現于1984年,隨著半導體工藝日漸發展,單位面積硅片中可以生成大批晶體管,FPGA成本大幅度降低,其性能日漸提高。研究者還借助SOPC Builder軟件工具,構建出全新的NiosII軟核處理器,具有多樣化的優勢,比如較高的控制性能,FPGA應用領域進一步擴展。
2 基于FPGA的以太網數據傳輸系統設計
2.1 基于FPGA的以太網數據傳輸硬件系統設計
在設計基于FPGA的以太網數據硬件系統中,設計者必須準確把握以太網數據傳輸客觀目標要求,綜合分析主客觀影響因素,科學設計其硬件電路,需要選擇適宜的數字平臺核心FPGA芯片,科學設計存儲電路、以太網電路等。在此基礎上,設計者需要利用SOPC Builder工具,搭建合理化的NiosII處理器硬件,優化設計其總體架構的基礎上,科學設計以太網組件MAC、控制組件PIO等。在設計硬件電路過程中,設計者需要科學選取核心FPGA,充分發揮其核心作用,要具有較強的控制能力、引腳資源豐富,科學處理信號,動態控制系統,比如,采集控制、以太網信息數據傳輸控制。在設計存儲電路的時候,設計者需要根據以太網數據傳輸系統設計客觀要求,選取適宜的存儲器件,即非易失性存儲器件、易失性存儲器件,前者可以用來存儲FPGA配置文件,即使斷電后存儲的一系列數據也不會丟失,后者可以存儲NiosII處理器運行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信息數據等,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容量特別大,讀取的速度也非常快,但斷電后存儲的信息數據會丟失。此外,設計者需要根據相關規定,優化設計以太網電路,要具有較高安全性、穩定性、較快運行速度等,合理設計以太網物理層以及物理層收發器,確保數據信息傳輸速度不小于25.6 Mbps,進一步提高網絡系統利用效率。圖1便是基于FPGA的以太網數據傳輸硬件結構示意圖。
2.2 基于FPGA的以太網數據傳輸軟件系統設計
在設計過程中,設計者還要科學設計以FPGA為基點的以太網數據傳輸軟件系統,充分發揮C/C++語言編程多樣化作用,根據NiosII軟件開發環境特點、性質等,順利實現NiosII處理器一系列操作,以Lab Windows/CVI編程環境為切入點,優化設計軟件系統顯控功能。在設計NiosII程序的時候,設計者必須準確把握該程序具體功能需求,將其處理器當作基于FPGA的以太網數據傳輸系統的重要服務端,科學采集一系列信息數據,將其傳輸到對應的客戶端——顯控軟件,構建適宜的網絡連接,動態控制一系列信息數據。設計者還要準確把握該程序工作流程,構建程序模塊,設計網絡連接程序、數據接收發送程序、控制數據發送暫停程序,順利傳輸與接收多樣化的網絡信息數據。此外,設計者還要顯控軟件功能需求,將顯控軟件作為對應的客戶端,接收、存儲一系列信息數據,順利連接、斷開網絡等。
3 基于FPGA的串口數據傳輸系統軟件設計
在設計基于FPGA的串口數據傳輸系統中,設計者要圍繞其總體設計要求,制定合理化的設計方案,充分利用FPGA UART IP多樣化作用,順利接收各串口信息數據,優化調整對應的傳輸波特率,串行各路信息數據,將其傳輸到DSP中,借助超短基線定位系統作用下的FPGA,實現以DSP為基點的多串口擴展,最大化降低串口數據傳輸硬件系統難度,使其更加簡單化,易于操作,進而最大化降低基于FPGA的串口數據傳輸系統整體成本,有效提高系統整體運營效益。在此基礎上,設計者需要科學設計多個模塊,串口數據接收模塊、串口輸出選擇模塊、數據并串轉換模塊等,使其各具特點,展現多樣化功能。在設計串口數據接收模塊中,設計人員先要設計電平轉換電路,確保串口信息數據沒接入FPGA引腳前轉換電平,根據UART IP特征,以寄存器為切入點,改變海量信息數據傳輸過程中的波特率。在設計數據并串轉換電路中,設計者要添加適宜的通道標志,在并串轉換的基礎上,進行ModelSim時序仿真。在設計串口輸出選擇模塊的時候,設計者必須全方位、客觀地分析輸出特定通道串口信息數據所呈現的原理,ModelSim時序仿真設計也被包含其中,進而充分展現FPGA作用下串口數據傳輸系統多樣化功能,優化調整串口波特率。圖2便是以FPGA為基點,多種模塊作用下,多串口數據傳輸系統軟件結構示意圖。
4 結語
總而言之,在設計基于FPGA的以太網和串口數據傳輸系統中,設計者需要以社會市場為導向,堅持一系列設計原則,嚴格按照相關規定,準確把握FPGA的特點、性質,多層次優化設計以太網數據傳輸系統硬件以及軟件、串口數據傳輸系統,多角度合理測試對應的系統數據,在優化完善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基于FPGA的以太網和串口數據傳輸系統安全性、穩定性。以此降低故障發生率,降低系統運行成本,實現最大化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楊新華,王用璽,劉欣.基于FPGA的以太網高速數據傳輸系統的設計[J].儀表技術與傳感器,2013(12):80-83.
[2] 李正軍,周志權,趙占鋒.基于FPGA的高速數據傳輸系統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16(9):188-190,194.
[3] 俞鵬煒,任勇,馮鵬,等.基于FPGA的千兆以太網CMOS圖像數據傳輸系統設計[J].國外電子測量技術,2016(11):76-
81.
[4] 史鵬騰.基于千兆以太網的FPGA雙向數據傳輸系統設計[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