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紅星
摘 要:為了國家的汽車行業在世界汽車之林立于不敗,并且具有一定的競爭能力,需要一批能夠擁有創新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的研發性人才。車輛工程專業研究生的培養一直處于以理論知識和分析能力培養為主、實驗和實踐能力為輔的狀態,已經不能完全適應國家汽車行業的發展需求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了。因此,在車輛工程研究生培養問題上,最重要的還是理念的改革。我校車輛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處于起步階段,在參考借鑒其他兄弟院校的基礎上,還必須結合本校的具體特點,研究確定一套科學合理的實踐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
關鍵詞:車輛工程;專業實踐;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
1目前車輛工程專業實踐應用型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1人才培養體系專業特色定位不明確
多科性高校具有學科門類多,易于實現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但也容易產生人才培養定位不明顯、缺乏特色的問題。與已開設車輛工程專業多年的傳統高校如合肥工業大學(綜合類)、安徽農業大學(農業機械特色)、安徽工業大學(冶金機械特色)相比,安徽理工大學車輛工程專業作為新開專業在學校和學院共同努力下雖已初具規模,但專業培養特色定位不明確的問題較為突出。由于沒有專業特色優勢,一方面無法充分利用學校的傳統學科優勢助力專業發展,另一方面造成專業就業導向性不強,學生學習過程中缺乏目標。
1.2教學硬件資源有限
學校車輛專業自開始招生以來,雖然已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教學和工程實訓設施建設,但由于人才市場變化日新月異,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也逐漸提升,現有教學資源在滿足人才創新能力培養、市場適應性和前瞻性等方面仍顯不足。在短期內教學硬件資源難以明顯改善的情況下,如何利用好現有資源至關重要。
1.3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專業師資儲備不足
教師對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起著直接作用,故應滿足現代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的要求,包括專業水平、創新教學方法、創新指導能力和教學過程中與科研結合的能力等。但目前許多新建車輛專業的多科性高校,因受地緣限制和經濟因素影響大多面臨人才引進困難等問題。例如,安徽理工大學車輛工程專業就存在年輕教師學歷和職稱層次不高的問題,且因地域限制和待遇問題,招聘高學歷層次教師存在困難,如何尋求突破、解決專業師資力量儲備問題,亟待解決。
1.4校企聯合及區域性資源共享機制仍需強化
教學工作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石,而科研工作則是提升教學質量、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手段。然而,因學校車輛工程專業起步較晚,與汽車及相關企業的合作缺乏基礎,相關方面的科研較少,從而無法為教學質量的促進提供助力,這也是大部分地方多科性高校存在的共性難題。
2車輛工程專業實踐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
2.1理論基礎知識及能力培養
依據車輛工程專業研究生人才培養的基本需求,考慮本校的培養特點,首先確定理論基礎知識的加強和相關能力的培養,必須進行課程優化設置和常用概念工具軟件的學習。
(1)課程結構設置
結合專業特色和培養方向,優化課程結構,加強課程監管制度,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課程結構設置。
(2)針對性軟件學習
根據目前產品研發的過程特點,以及響應中央“互聯網+”項目的號召,常用軟件的學習,顯得十分必要。在正常教學課時悠閑地情況下,為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工具軟件學習有以下幾點要求:
1)針對不同方向研究生設計不同學習的軟件,提升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學習效率;
2)組建不同軟件教師團隊,全力動用全校教師資源,創造“學有所處,疑有所問”的學校環境;
3)采用“課程學習+課外教學”的方式,從兩個方面對學生提供軟件學習的指導和疑難解惑的途徑;
4)建立學生與教師“資源共享”平臺,即教師擁有學生的資料,學生擁有教師資料,資料包含學習方向、擅長軟件、喜愛軟件等8大模塊,方便師生之間的學習和互助。
2.2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
依據車輛工程專業人才綜合素質培養的需求,實踐動手能力必不可少。針對車輛工程專業優化改革創立出一套具有階段性和周期性的實踐培養方案,將實踐能力培養分為課堂實踐、技術實踐和參觀為主的參觀見習三個主要方面,課堂實踐和技術實踐主要是考察學生的動手能力,而參觀見習更加注重學習和拓寬視野。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僅取決于課程學習的需求,還取決于學校所能提供的資源。為了培養車輛工程研究生人才的實踐能力,學校先后和多個知名汽車類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另外,還與多家汽車檢測站、大型汽車4S店、汽車修理廠等有合作關系,目的在于滿足學生學習實踐途徑的多元化,以聯合培養的模式進行實踐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2.3以競賽為主的綜合性創新能力培養
針對學生的創新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學校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市級、省級和國家級專業競賽活動,如全國研究生科技競賽、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等。長期實踐證明,學生參加各類競賽,不僅可以在比賽過程中鍛煉自身的專業能力、創新能力和設計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協作觀念和團隊意識,真正做到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鍛煉。此外,學校還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科研平臺。在競賽項目的基礎上,學生可以獨立進行課外科技活動,也可以參與老師的科研項目,以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和產品及技術的研發能力。
2.4加強校企合作,提升專業教科研實力
校企合作是指學校與企業相互聯合進行人才教育培養、技術開發、改造和創新等,是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必要環節。面對車輛專業教科研實力相對較弱的現狀,多舉措并行。努力加強與汽車相關企業聯系。雖然淮南本地缺乏大型汽車企業,但周邊如合肥、滁州、蕪湖等地擁有江淮、獵豹和奇瑞等著名品牌企業,為專業實習實踐提供了豐富資源。近年來,分別與安徽長豐獵豹汽車有限公司、安徽安凱福田曙光車橋有限公司、六安江淮汽車齒輪制造有限公司、陜汽淮南專用汽車有限公司和合肥和安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等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建立了一批穩固的產學研合作基地。在實習過程中,針對企業生產遇到的問題,積極溝通對接。
2.5基于“互聯網+”構建多功能教學平臺,實現教學資源跨時空融合
“互聯網+”教學平臺就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以及網絡平臺,讓互聯網與教學過程進行深度融合。教學活動圍繞互聯網進行,教師通過互聯網教學、與學生互動交流打破了傳統線下教學模式的時空限制,使教學活動不再受教室、師資力量、課程安排等因素制約,實現“平臺、教師、學生和教學資源”的有機整合。為此,開發了“汽車虛實融合互聯網+協同教學實訓系統”,由8個不同的汽車總成實驗臺(含整車)組成軟、硬件交互結合的汽車電子技術實驗模擬器(可擴展),各實驗模擬器互聯并組成局域網,并可通過代理服務器并入校園網,實現聯機、聯網、跨學校間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目前,已初步完成實驗臺搭建和各實驗模擬器的組網,可在校內局域網內進行汽車電控系統實訓教學,取得了良好效果。
總之,在整個改革實驗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了一定的問題。比如學生的積極性還不夠、對整個系統的監管體系還不成熟等問題,需要進一步的改革和加強。為了達到“以人為本,創新機制,優化結構、健全體系,提高質量,適應需求”的培養方針,我校車輛工程專業的師生還需不懈的努力和堅持。
參考文獻
[1]龍志軍,訾琨,朱濤.應用型車輛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11:134-136.
[2]程峰,梁曉娟,李強.車輛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J].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10,05:418-422.
[3]高洪,胡靜麗,柳劍玲,肖平.車輛工程專業校企合作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學理論,2010,24:26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