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洋
摘 要:主要研究建筑工程鋼筋混凝土施工技術,分析了建筑工程鋼筋混凝土結構特點和常見質量通病,在此基礎上對建筑工程鋼筋混凝土施工技術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建筑工程 鋼筋混凝土 施工技術
鋼筋混凝土是現(xiàn)代建筑主體結構,和其他建筑材料結構相比,有著強度高、成本低、原材料易獲得等優(yōu)勢,進一步研究建筑工程鋼筋混凝土施工技術,對保障建筑工程鋼筋混凝土施工質量和建筑整體結構安全性、穩(wěn)定性都有著重要意義。
一、建筑工程鋼筋混凝土結構
(一)結構特點
1、施工技術相對復雜
建筑工程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工藝流程比較復雜,技術難度較高,設計、施工過程中影響最終施工質量的因素比較多,施工控制工作難度較大,施工過程中存在著較多的質量和安全隱患,影響結構的承載能力和安全性。
2、結構易破壞
混凝土結構有著特殊的物化性質,抗壓能力強,抗拉能力弱,裂縫傾向大,鋼筋-混凝土復合結構彌補了混凝土在抗彎、韌性方面的不足,但是如果施工工藝不合理、施工操作失誤或者設計方案不完善,將有可能對鋼筋混凝土結構造成破壞,出現(xiàn)裂縫、蜂窩、麻面、碳化、鋼筋腐蝕等結構問題,影響建筑結構的穩(wěn)定性。
3、結構形式復雜
現(xiàn)代建筑結構對使用功能的多元化要求更高,希望高層建筑不同高度層數(shù)有著不同的使用功能,滿足不同用途的需求,底層商用空間要求無柱、大室內空間,高層民用住宅要求封閉、獨立,不同的建筑用途需要采用不同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形式,并需要設置對應的轉換層完成建筑不同結構之間的銜接,導致鋼筋混凝土結構復雜,應力分布不均,一些結構薄弱部位可能存在應力集中,留下結構安全隱患。
(二)常見質量通病
1、裂縫
裂縫是建筑工程鋼筋混凝土最常見質量問題,裂縫的形式和產生原因也非常復雜,設計方案中結構不合理產生的斷面突變可能導致應力集中并誘發(fā)結構裂縫,如果構件預應力計算不當,可能因為偏心和應力過大等問題導致變形和裂縫,鋼筋配置過稀、直徑過大也可能導致墻板、樓板裂縫等結構裂縫,忽略了結構自身的收縮變形也會誘發(fā)結構裂縫。材料方面方面,骨料雜質過多、級配不良可能會增加混凝土干縮量而產生收縮裂縫,除此之外、水泥、水用量過多會導致混凝土結構強度下降而水化熱增加,可能引起溫度裂縫?,F(xiàn)場施工方面,如果澆筑振搗施工不當、混凝土密實度不高、均勻性不符合要求、澆筑施工天氣惡劣、養(yǎng)護措施不到位也可能導致裂縫的產生。
2、露筋
露筋是指鋼筋混凝土結構主副筋、箍筋裸露,如果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鋼筋保護層墊塊出現(xiàn)位移或者漏放,可能導致鋼筋接觸模板而外露,低于小截面結構件,鋼筋密度過大可能會導致石子卡在鋼筋間,不能填充水泥砂漿,導致露筋,除此之外,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不合理可能導致骨料分離,模板邊角位置、鋼筋密集位置混凝土漿液不足或者模板、混凝土運輸運輸過程漏漿也可能造成露筋問題。為了防治露筋,需要注意保護鋼筋和墊塊,澆筑之前注意檢查,同時選擇粒徑合適的骨料,優(yōu)化配合比,保證混凝土的和易性,澆筑高度2m以上需借助串筒、溜槽下料,避免混凝土高空墜落導致骨料分離,模板要充分濕潤,同時處理好底部縫隙,振搗操作要避免觸碰鋼筋。
二、建筑工程鋼筋混凝土施工技術
(一)模板施工
鋼筋混凝土結構有一次與二次澆筑兩種不同方案,一次澆筑結構的整體性更好,鋼筋安裝質量更高,施工速度更快,但是不便于模板支撐,需要使用較多的支撐材料,二次澆筑則可以充分利用下層層已經具有一定強度的混凝土來承擔上層混凝土和模板支撐重量,但是結構整體性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不便于分層處理,并且上一層施工需要等待下層混凝土強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施工速度慢。模板支撐系統(tǒng)轉換層結構自重很大,并且需要承載較大的施工負載,因此需要根據(jù)結構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支撐方案,從而確保支撐系統(tǒng)強度與穩(wěn)定性滿足載荷需求。常見的一次性支模方案一次性從轉換層底部開始直接支撐到地面和地下室底板,需要使用較多的模板支撐材料,如果現(xiàn)場模板支撐材料較多可以使用這種支模方式。荷載支模傳遞法則將轉換梁板自重、施工載荷轉移到樓板上,經過計算確定需要分擔載荷的樓板數(shù)量,可以聯(lián)合設計單位適當增加下層樓板厚度從而獲得更高的承載力,同時充分利用轉換層支撐柱,轉移荷載到柱面斜撐、梁下支撐體系。疊合澆筑法則采用多次澆筑成型的方式施工轉換梁,支撐系統(tǒng)能夠承載一次澆筑自重和施工載荷即可,后續(xù)施工由前幾次澆筑結構承擔載荷,從而有效減輕下部鋼管支撐負載,節(jié)省模板材料。
(二)鋼筋綁扎
鋼筋冷拉、調直以及冷彎等預處理過程溫度不要低于15℃,避免鋼筋冷脆性影響其性能,天氣寒冷需要在鋼筋棚外設置必要的保溫措施,在室內進行鋼筋預制件焊接制作工作,環(huán)境溫度不能低于15℃,做好擋風、防雷工作,必須進行室外焊接作業(yè)的鋼筋構件焊接結束需覆蓋石棉或者爐渣,減緩鋼筋溫度下降速度,避免溫度驟然下降出現(xiàn)脆縮。冬期施工對焊鋼筋優(yōu)先選擇閃光對焊工藝,鋼筋預留余量在10-20%左右,VI級鋼筋焊后需接受通電熱處理。鋼筋綁扎施工需嚴格遵循施工方案進行,控制鋼筋的位置和尺寸,墊好墊塊,重點處理好鋼筋接頭位置,澆筑振搗施工過程中注意保護鋼筋,避免出現(xiàn)位置偏差,預防鋼筋外露問題。
(三)混凝土施工
現(xiàn)場測量混凝土材料含水量,根據(jù)計算好的配合比修正水泥、外加劑、骨料用量,選擇合適的砂石配合比和級配,均分攪拌,控制攪拌和運輸時間,冬期施工注意保溫,夏季需要通過骨料冷卻、摻加冰水等措施控制水化熱。優(yōu)先選擇硅酸鹽水泥,水泥用量最少300kg/m3,水灰比不要超過0.6,拌和骨料中不要含有可能導致凍裂的雜質如冰、雪、凍塊,并使用符合國家標準規(guī)范要求的混凝土外加劑,正確使用,精確控制配比,減少水泥和水用量,保證混凝土強度,避免出現(xiàn)質量通病?;炷涟韬陀盟疁夭荒苓^高,水泥不應該和高溫水直接接觸,投料首先投放骨料和水,再投放水泥,攪拌至少3min,運輸過程注意保溫和密封,避免骨料分析和漿液流失。澆筑振搗方面,大體積混凝土采用分層澆筑的施工方案,在下層混凝土初凝之前開始上一層混凝土澆筑施工,振搗要均勻,澆筑振搗過程中要設置專人負責溫度測量工作,每工作班組最少測量4次混凝土入模溫度、水溫、混凝土養(yǎng)護溫度,繪制溫度走向圖,混凝土內部溫度和外表面溫差不超過20℃,采取有效的保溫措施,避免混凝土出現(xiàn)溫度裂縫。
結語
鋼筋混凝土是建筑工程的主體結構,保證鋼筋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對建筑結構的整體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有著直接影響,進一步研究建筑工程鋼筋混凝土施工技術,對進一步提高鋼筋混凝土施工質量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