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章念生 殷淼 李秉新
紐約曼哈頓每天都有無數個各類主題的研討會在舉行,吸引更多聽眾參會往往是主辦方著力要做的事情。然而,6月14日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與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共同舉辦的中美高端經貿對話會,光是參會的媒體人員就超過100人,而且還是在有“配額”的情況下。
“每一次中美攜手解決一個全球性挑戰,都會推動兩國關系更加密切。”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14日在會上致辭說,今年4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的成功會晤已深入人心。盡管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但這是一個積極的開始,一個好兆頭,說明兩國關系可以朝著建設性的方向發展。
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在發言中說,歷史學家告訴我們,歷史上曾出現16次新興大國和守成大國相遇的案例。在這16個案例中,12次以戰爭或沖突收場,剩余4次實現了相對平穩的過渡。中國和美國的相遇,當然不應該以戰爭或沖突收場,同時也應該不同于那4次相對平穩的過渡,因為我們追求的不是全球主導權從一個國家轉向另一個國家。我們的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新型、互利、應對共同挑戰的伙伴關系,一個利益共同體。“中美經貿關系本質上是互利的,不是零和游戲;中美兩個大國對世界肩負著共同的責任。”崔天凱說。
中美元首海湖莊園會晤確立的經濟合作百日計劃已經達成早期收獲,將對推進新時期中美經貿關系發展發揮重要作用。為了落實百日計劃的具體問題,中美雙方相關部門都不遺余力。參與百日計劃談判的一位與會人士14日提到了一個細節。為了落實百日計劃的細節,一位在美國西部出差的美方官員在凌晨三四點鐘與中國同行通電話,討論細節問題,毫無怨言。
“許多在美中資企業已經為美國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中國企業在美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大有可為。”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會長歐倫斯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此外,美國企業界對參與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非常感興趣。“美國頂尖企業的代表前來參加今天的會議,他們還不斷詢問如何能夠參與‘一帶一路倡議項目。”亞洲協會副總裁湯姆·納科斯基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
另據阿里巴巴副總裁高洪冰介紹,阿里巴巴集團將于6月20日至21日在美國底特律舉行中小企業論壇,參會企業需要提交500美元的注冊費,如今注冊人數已經超過3000人,達到了會議極限,還有好多企業因為報不上名而遺憾。
雙方與會人士認為,中美經貿合作應該繼續就存在的分歧進行對話,不應被一些概念誤導。比如中美貿易逆差與美國就業崗位減少的問題,中國社科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宇燕指出,美國雖然存在貿易赤字,但就業崗位并未減少。有數據表明,2010年美國制造業就業1200萬,2015年為1230萬。
此外,中國商務部日前發布的《關于中美經貿關系的研究報告》指出,在全球價值鏈中,貿易順差反映在中國,但利益順差在美國。據中方統計,中國貨物貿易順差的59%來自外資企業,61%來自加工貿易。而據第三方機構調查顯示,一臺iPhone7手機最低售價649美元,總成本大約237.45美元,其中歸于中國的加工成本僅約5.96美元。
“僅以縮小貿易赤字為目標的政策取向勢必損害美國的就業,其結果是兩敗俱傷。”張宇燕說。關于中國學者的相關說法,美方學者并未提出異議。
與會專家強調了增加投資的重要性,認為貿易并非長久設計,投資才是一種長久穩定的關系,如果將前者比作戀愛,后者就是婚姻。目前中國對美投資約500億美元,美國對華投資700億。但相比美歐之間相互投資數萬億美元的量,還有很大差距。專家們建議加快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步伐,只有兩國之間真正實現基于投資的“婚姻關系”,今后才能有一個長期穩定的經貿關系。
在會議閉幕之后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院長、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在結語中說:“讓我們的合作增加亮點而不是熱點。”▲
環球時報2017-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