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存在使用不當的理由嗎?”法國《世界報》15日以當天高中畢業會考技術科考生遇到的一個哲學命題向讀者發出提問,同時借機邀讀者和考生一起探索人生哲理。法國高中畢業會考相當于中國高考,考生成績及格即可進入大學深造。在必考科目中,哲學考試是“開幕考”,要求考生從數個命題中選擇一個,或者就一段文摘寫一篇論文闡述自己的觀點,進行評論,這相當于將中國高考的語文作文單獨抽出進行考查。由于考試時長為4小時,最高分值系數可達7,哲學便成了一門令考生恐懼、家長揪心,且引發媒體討論的熱門科目。
法國電視新聞網15日專門列出“十大最讓考生撓頭的最難哲學命題”稱,在未進入考場前,今年各科考生已經為會遇到什么題目而“顫栗”。報道特別列舉了歷屆會考中讓哲學老師都感到頭痛的命題,其中有“現在的我是否是我的過去塑造的成果?”“欲望能由現實來滿足嗎”“一種文化會具有普世價值嗎?”“個人的意識是否單純是他所屬社會的反映?”等。很多媒體還會在考生考試時在線直播哲學老師和專家對部分命題的分析及現場論證。
事實上,歐洲很多國家把哲學設為必修和選修課,但只有法國的教學模式最為獨特,把它當成畢業會考的必考科目。從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哲學就是必修課。法國中學的哲學教育有著嚴謹完整的教學目的。高中哲學教育被視為“公共教育的意義和終點”。這就要求全民都要學習哲學,在生活中思考哲學問題,因為沒有哲學,一個學生就無法進入成人世界。▲
(潘亮)
環球時報2017-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