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查出竟有糖尿病,奇怪的是,不是說糖尿病主要是遺傳嗎,我家幾代都沒有糖尿病,怎么偏偏讓我攤上了?
山西 劉先生
劉先生:
眾所周知,雞蛋在特定的溫度下經過一定時間便可孵出小雞,而冰箱里的雞蛋無論放置多久都不會有同樣的結果;再比如,西山的柑桔原本清爽甘甜,移栽到南山后變得又酸又澀,而再回到西山又可恢復其原有的風味。類似的情況在我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由此可見,環境因素對物質內部特性的變化起到催化的作用。
糖尿病發病與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知道,糖尿病是多基因疾病,具有一定的遺傳性,凡攜帶有糖尿病致病基因者都可能發病,但家族成員中哪一位首先“中招”而成為先證者,具體要看他是否具備“合適”的環境條件。
除了遺傳因素,誘發糖尿病的環境因素又有哪些呢?糖尿病危險因素大致可歸納如下:1.糖尿病前期者(血糖已升高超過正常水平,但還沒有達到目前診斷糖尿病的血糖水平);2.超重/肥胖,糖尿病家族史;3.運動過少(每日<30分鐘,每周<3~5次);4.心理壓力;5.疾病狀態:反復感染、腦中風史、冠心病史、高血壓病、血脂異常、焦慮癥;6.曾患過妊娠期糖尿病或產過巨大胎兒的婦女;7.長期使用影響糖代謝的藥物:抗焦慮藥、糖皮質激素;8.增齡(老年是糖尿病高發者,但年齡不是絕對的危險因素,目前糖尿病發病已明顯年輕化)。
總之,先中招者盡管是一種不幸,但也給了家族其他成員和我們這些“旁觀者”一種“警示”,如果我們還不懂從中吸取點教訓,明天也許就是另一位“局中人”。除遺傳因素和年齡不可改變外,上述諸多的環境因素都是后天性可以改變的。通過控制后天因素,即環境因素,摒棄不良的生活習慣(暴飲暴食、抽煙酗酒、好食懶動),為人豁達大度,心態平衡,是目前預防糖尿病最為有效的辦法。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蒙碧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