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凱+趙彬宇


摘 要:文章根據飛行特點和相關知識建立了傾轉旋翼機飛行的數學方程,通過模型確定了小型無人傾轉旋翼機在直升、傾轉和飛行模式下的通道操縱量和飛行姿態,得出了小型無人機各種狀態下的飛行策略。
關鍵詞:傾轉旋翼機;配平;解耦控制
2.2 傾轉模式飛行
在對小型無人傾轉旋翼機在傾轉模式下進行配平時,傾角In 從0°變化到90°,前飛速度為16~25m/s,為了抵消槳葉有效迎角減小引起的推力足足問題,應增大槳葉的安裝角即增加總距的操縱。前飛速度增大升降舵偏角也會隨著增大,在飛機進入傾轉后期時,縱向周期變距明顯減弱。根據實驗結果計算得機翼安裝傾角為3°~5°時,傾轉過渡模式可以較為順利的過渡。
2.3 飛機模式飛行
在對小型無人傾轉旋翼機在傾轉模式下對應圖3中25~35m/s。隨著前飛速度增大,無人機的機身重力與升力互相平衡飛機平穩向前飛行。飛行的動力由旋翼提供,由于速度不斷增加所以總距操縱也相應增加。
圖3中俯仰角隨隨飛速度增加而逐漸減小情況對應,與實際飛機固定翼飛機的飛行特性相吻合,均具有固定翼飛機的飛行特性。
2.4 全模式飛行
對試驗所用小型無人機進行各個飛行模式的試飛試驗,同時對傾轉旋翼機的轉換走廊進行研究。小型傾轉旋翼機在直升機模式下垂直起飛,協調操縱總距和縱向周期變距是飛機模型進入傾轉模式,通過旋翼和水平安定面相互協調操縱保持模型的平衡;主要由旋翼和水平安定面相互協調操縱,同時根據前飛速度對短艙的傾角進行調整;傾角In=90°時模型進入飛機模式飛行,此時模型機翼提供的升力與其重力相互平衡,前進速度由旋翼提供。
3 實際模型設計
最終的實際模型在經歷數次試驗后經由Solidworks軟件進行建模并轉換為平面切割圖紙后終于制作完成。
由于兩軸模式對重心的要求極高,為了適應多種機型重心不同的情況,可選擇在尾部安置類似直升機鎖尾的變距結構,配套的動力應較主動力小一級別,這樣即使重心出現偏差,也可以最大程度上修正平衡。
參考文獻
[1]軍用旋翼飛行器駕駛品質要求.美國陸軍航空設計標準性能規范.ADS-33E-PRF[Z].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譯),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