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銘瑤??
摘要:當前,不僅是娛樂新聞中存在大量惡意炒作和偽造消息,在法治新聞中也出現了篡改新聞真實性來引導輿論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從傳播學的角度對法治新聞報道進行相應的研究。
關鍵詞:法治新聞 司法公平 網絡發展
中圖分類號:G2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9-0087-01
隨著公民的政治參與度不斷擴大,人們對法治問題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很多媒體都增加了對法治新聞的報道力度。國家法制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也對法治新聞報道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現在法治新聞報道之中由于受到網絡環境和自媒體的影響,產生了很多問題。本文通過傳播學對法制新聞報道出現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一、依據傳播學分析法治新聞報道出現問題的原因
(一)信息傳播方式的改變
在網絡還不發達的過去,信息的傳播都是單向的。美國傳播學家H.拉斯韋爾提出了傳播的5W模式,信息傳播的主要因素為:傳播者(who)、傳播內容(What)、傳播渠道(in which channel)、傳播對象(to whom)和傳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1]我國早期的法治新聞也是完全依據這一傳播模式進行的。過去法治新聞的主要目的就是單向地向社會傳達法律信息,受眾對于媒體所傳遞出來的信息只能被迫接受。例如在一些新聞中經常出現的“某地的受災情況已經基本得到了控制”“犯罪分子的動向已被警方掌握”“某法律的實行帶來了非常好的效果”等等。群眾無法識別這些信息的真實性。網絡的發展打破了這種信息單向傳播的模式。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高速傳播,群眾獲得信息的渠道也越來越多,無論是法治新聞還是其他信息的傳播,都已經不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傳播。
(二)“信源噪音”削弱了法治新聞的傳播功能
美國學者C.香農和W.韋弗提出了“信源噪音”,他們認為信息從信號源的產生到最終傳播到信息接收人之間的過程中很可能會受到“噪音”的干擾,從而導致信息接收人最終接受的信息和信息傳遞者最初傳達的信息發生不一致。[2]在法治新聞的傳播過程中也會受到噪音的干擾。法治新聞中的“噪音”主要是由于編輯人員缺乏法律常識,在編輯或者發表的過程中出現一些錯誤,導致最后傳播的新聞報道脫離最初的本意。也有一些編輯在評論熱門的法治新聞時采用了一些非常不專業的觀點,導致新聞受到大眾的質疑。在法治新聞中還有一種“噪音”主要是由司法行為和新聞報道發生沖突所導致的,通常表現為同罪不同判。大眾由于對一些法律常識缺乏了解,所以經常會覺得這是司法機關處置不公,從而提出質疑和抗議。不明真相的群眾往往也不知道應該相信媒體還是相信司法部門,影響了法治新聞的傳播。
二、提高法治新聞報道水平的建議
(一)提高法治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
西方國家記者的從業標準非常高,往往會要求相關行業的記者要有從事過這一行業的經歷或者是這一行業的精英人才,例如工業新聞的記者必須是工程師,農業新聞的記者必須是農業師等。[3]但是我國的記者選拔標準中卻并沒有提出這樣的要求。法治新聞相對于其他新聞,對記者的專業常識往往有著更高的要求,因為一旦記者因為缺乏常識在報道中發表了一些錯誤的觀點或者不正確的評價,將會對司法執行和司法制度的公正性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所以為了避免“信源噪音”的影響,必須加強法治新聞記者的專業素養培養,媒體單位可以定期組織記者和編輯學習法律知識,對于新聞中經常用到的一些法律詞匯和法律理論進行重點培訓,并定期考核。開展法律講座,通過一些經典的案例講解提高記者和編輯對于法治事件的判斷力。
(二)保障司法獨立和言論自由的關系平衡
怎樣保證司法獨立和言論自由的關系平衡是人們一直所關注的話題,國情不同很多國家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和制度。美國、英國和德國都制定了相應的法律和條款來保證司法獨立和言論自由的平衡,但是在我國卻沒有這方面的法律法規。由于我國的法律體系還在不斷完善,個別媒體引導輿論質疑司法體系的決策,這對于我國良好法律體系的建立是非常不利的。所以,為了保證司法獨立和群眾的言論自由都不受到侵犯,相關媒體在報道法治新聞時必須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客觀理性地報道事實,對法律事件進行正確的評價,從而達到傳播法律信息和法治精神的目的。
三、結語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法治新聞的傳播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也導致法治新聞在傳播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失范的現象。本文從傳播學的角度對法治新聞傳播失真的原因進行了相應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進的建議,以期讓法治新聞傳播更多法律知識,促進法制新聞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文君.法治新聞報道的傳播學分析[J].法學,2011(9):54-60.
[2]夏初蕾,肖峰.法治報道媚俗現象之傳播學透析——以“重慶打黑”報道為例[J].東南傳播,2010(3):49-52.
[3]阿地拉·阿不都力米提.法治社會建設中法治新聞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16(2):58-61.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