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玥??
摘要:文章通過闡述高職英語教學教學現狀,分析基于就業導向的英語教學改革策略、基于就業導向的英語教學改革效果,對高職基礎英語與經濟類英語銜接的改進方向展開探討,旨在為如何促進經濟類學生核心職業能力培養工作有序開展研究適用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高職基礎英語 經濟類 核心職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9-0109-02
在高職院校中經濟類學生是為國家輸送經濟類人才的培養對象。基礎英語教學作為高職教育中的基礎課程,需要重視經濟類學生的培養,尤其是要重視經濟類學生核心職業能力的培養。將基層英語教學與經濟類學生核心職業能力培養融合在一起,能夠更好地幫助經濟類學生突出職業核心能力,在專業工作中充分地利用英語技能。 由此可見,對高職基礎英語教學下培養經濟類學生核心職業能力開展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職基礎英語教學教學現狀
(一)主導思想模糊,重視水平不足
現階段,高職英語教學在眾多高職院校均處在被忽視或弱化的地位,以經濟類專業為例,高職院校普遍在專業培養上已形成一定特色,將大多數精力用于專業課程的建設上,致使英語課程與其他文化基礎課程相同,教學計劃存在科學性、系統性不足的問題,在教學課時方面一再被壓縮,難以滿足學生核心職業能力發展要求。
(二)學生素質對教學效果造成不利影響
現階段,高職院校生源起點普遍偏低,一些學生基礎知識結構不完整,使得其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缺乏自信心,難以適應以培養個性中心、能力中心為主的高職教學模式。教師也未能充分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教學,使得學生英語無法達到良好職業適應能力水平。
二、完善高職基礎英語教學,培養經濟類學生核心職業能力的教學策略
(一)更新教學理念,變革教學方法
對于高職院校傳統英語教學而言,英語學科通常被當作專業課或者副課,教學方法與其他專業課不存在多大差異,未有切實遵循高職英語學習實用性原則,難以滿足學生核心職業能力發展需求。[1]鑒于此,經濟類英語應當轉變傳統教學理念,首先,應當嚴格遵循英語教學實用性原則,提高英語教學課堂英語互動、職場模擬及社會實踐活動占比,引導學生通過實踐對課堂所學知識開展應用、鞏固,培養學生英語交流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設計與Forms of Business Organization有關的教學情境來培養經濟類學生的核心職業能力。其次,應當革新傳統英語考核方式。傳統高職英語考核方式多以試卷考試為主,該種僅注重筆試,疏忽口語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而,應當從促進培養學生英語實踐能力的層面著手,將以往僅關注筆試的考核方式,轉化成貫穿于英語學習全面過程的考核方式。基于該種考核方式,提高教師、學生對英語實踐能力培養的有效重視,切實推動高職英語朝行業英語的轉變。
(二)規劃英語課程,強化基礎教育與經濟類英語的銜接
高職英語教學應當有序朝經濟類英語轉變,推進英語教學內容的優化整合,基于經濟類英語要求對現階段高職英語教學目標問題予以解決。首先,要立足于對學生實際目標的培養,在教學內容方面,做到“精練”,將重點放在語言技能的共同學習上;在語言知識方面,引導學生打好各方面的知識基礎;在學習態度方面,強化對學生學習動機、團隊精神等情感態度的培養。其次,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開展實踐模擬,各項活動應當秉承英語國家的習俗、交際規則,盡可能營造自然歡快的氛圍,建立真實情境,依托專題討論、情景模擬等教學手段,對一系列資源進行合理應用,促使學生獲取有效的實踐。最后,要以就業為導向,引導學生對基礎英語與經濟類英語相關知識點開展有效銜接。在學習基礎英語過程中,引導學生適當了解經濟類英語文章,接觸相關術語;在經濟類英語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將所學新知識點與以往知識經驗進行鏈接,進而培養學生英語綜合能力。[2]
(三)增強師資力量,堅持“雙師型”培養方向
師資是實現教學目標、推進教學過程的必不可少保障,沒有滿足經濟類英語教學要求的師資,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便無法有序開展。鑒于此,要切實依據經濟類英語要求增強師資力量,首先,要提高對英語教學培養的重視度,當前英語教學在高職院校中并未受到足夠的重視,教師踏上教學崗位后,沒有對自身知識結構進行及時更新,使得英語教學成效不盡如人意。應當結合高職院校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加強對英語教師口語能力的培養,促進朝經濟類英語的發展。其次,要秉承“雙師型”培養方向,英語教育同其他專業技能教育相一致,同樣要得到“雙師型”師資的支持,如此方可為將來就業奠定良好基礎。一方面要逐步強化英語教師理論水平,一方面要強化英語教師對經濟類專業知識的學習,確保英語“雙師”有序開展。
三、培養經濟類學生核心職業能力的教學改革效果
(1)注重經濟類學生核心職業能力的教學改革進一步突出了職業教育的實用性、職業性,將基礎英語教學與經濟類專業培養目標開展有效結合。教師在經濟類英語課堂基于就業導向,可將英語學習與專業學習內容開展有效結合,如此對英語各方面理解能力的培養,均可起到積極的影響作用。[3](2)基于就業導向的英語教學改革,指引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開展互動,為學生創立了在英語語言環境下與人合作交流的平臺。通過互動、交流,使學生對職業英語學習中相關問題形成自身的認識,并獲取科學的啟發、創新,進而實現對各種問題的自主解決。該種學習環境,一方面可調動起學生英語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一方面可提高學生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于基礎英語教學內容進行改革能夠提升經濟類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基礎英語教學改革更加注重語言的應用型,深入企業或其他實際工作環境進行調查研究,總結出能夠滿足英語專業教學需求的內容,讓學生所學習的知識能夠更加貼近現實工作。基礎英語教學改革進行了跨文化的交際教學,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得以提升。對西方社會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行為方式也都更加了解。同時基礎英語教學改革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對自己有全面的認識,便于學生日后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四、高職基礎英語與經濟類英語銜接的改進方向
首先,要對課程教材進行改革,做好課程教材改革是院校加強基礎基礎與英語與經濟類英語的基礎以及重要環節。院校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態以及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的發展動態來對教材進行開發,鼓勵教師對教材進行編輯。其次,院校要重視教師隊伍的培養,以全面提高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以便更好地開展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轉變當前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基礎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且讓學生意識到基層英語的學習對日后
工作的重要性。改革基礎英語與經濟類英語的評級制度,摒棄單純以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的評價方式,采取多元化主體的評價制度,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綜合評價。最后,強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的英語知識與英語技能能夠更好地應用到實踐生活中去,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為社會經濟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五、結語
總而言之,核心職業能力是一項基本能力,是人們在生活、工作中要想獲得成功所必不可少的。核心職業能力有別于專業崗位對應需求的相關能力,其應對的是各式各樣有別的職業。鑒于此,相關人員務必要不斷鉆研研究、總結經驗,全面分析高職英語教學教學現狀,結合經濟類專業學生實際情況,“更新教學理念,變革教學方法”“規劃英語課程,強化基礎教育與經濟類英語的銜接”“增強師資力量,堅持‘雙師型培養方向”等,積極促進經濟類學生核心職業能力培養工作有序開展。
參考文獻:
[1]詹晶.體驗式教學在研究生職業能力培養中的應用——以經濟學專業為例[J].高教論壇,2013(1):105-108.
[2]岳欣.關于職業院校經濟類專業學生核心能力培養的思考[J].職業技術,2012(9):20.
[3]許丹燕.高職基礎英語教學中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實踐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0):10-11.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