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兵
摘 要:我國地大物博,礦產豐富,擁有大量的煤礦資源,煤炭資源為我國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煤礦數量的增多與產量的增加,事故的發生也越來越頻繁,頂底板、礦井滲水以及瓦斯爆炸都是常見的事故類型,瓦斯爆炸是其中發生最為頻繁的事故,這種事故是由于礦井內部通風較差而引起的,這一安全隱患是導致我國煤礦事故頻繁發生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對這一安全隱患進行排除,并優化礦井內的環境,減少煤礦事故的發生。
關鍵詞:煤礦通風;安全隱患;對策
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都以“一通三防”作為標準進行安全管理,煤礦企業也在執行這一標準,通風安全在煤礦安全管理中一直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對保護礦工人身安全,促進企業發展具有重大作用,在今年我國發生的煤礦事故中,由瓦斯爆炸而引發的占了其中的多數,企業對通風管理工作的不重視,埋下的安全隱患是造成瓦斯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排除與此相關的安全隱患,并且制定相應對策應該是目前各個煤礦企業工作內容的核心。
1 煤礦通風安全的重要性
煤礦通風可以保證新鮮空氣不斷向礦井內流入,同時保證粉塵以及有害氣體的排出,給礦工創造一個相對舒適、安全的工作環境,這既可以保證礦工在工作過程中的人身安全,也能夠讓煤礦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之中進行開采,但是由于煤礦開采本身的性質以及礦井內部的復雜情況,煤礦在通風過程中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因此也會出現安全隱患,導致事故的發生,威脅礦工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強與煤礦通風相關的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提高礦工的安全保障,降低瓦斯爆炸等事故發生的風險,減輕企業經濟與聲譽方面的損失,因此從事煤礦工作的企業需要對煤礦通風這一項進行高度重視,對部分安全措施進行落實,對安全管理體系進行構建,減少甚至是避免事故,讓礦工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中進行生產與工作。
2 煤礦通風安全隱患分析
2.1 人為隱患
人為隱患之中包含兩點,第一是管理人員對煤礦通風安全是否重視,第二是負責通風的人員對待工作是否細心,操作是否得當。如果管理人員對此不加重視,那么對礦工的安全保護措施以及相關防護設施的設置必然不能夠達到相關的要求,對礦工的人身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一旦出現突發狀況,所具有的設施不能夠對礦工實行有效的救援,導致礦工出現人員傷亡;如果負責通風的人員沒有準確的操作,那么就表明煤礦內的空氣存在著瓦斯以及粉塵等物質,一方面這會影響煤礦內的通風情況,另一方面容易導致事故的出現,為安全問題埋下隱患,對自身以及礦工的生命造成威脅,影響企業的聲譽。
2.2 設備隱患
煤礦的通風工作是需要靠通風設備來進行與完成的,可以說設備是維護通風安全的保障,如果通風設備質量過低那么勢必會影響煤礦內的通風效率以及通風質量,目前我國煤礦中的許多設備都存在著問題,例如設備使用率不高、設備老化嚴重、設備功能與工作效率低下無法對煤礦內的通風工作進行滿足,而且有些企業對通風設備不重視,沒有投入足夠的資金與精力,導致一些設備因長期使用而產生爆炸等現象,對工作進度有著極大的影響,而且會威脅礦工的人身安全。防止安全隱患出現的設備自身卻成了安全隱患,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問題。
2.3 管理隱患
根據對過去發生的因煤礦通風而引發的事故進行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管理方面的問題是造成事故發生的重要因素,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管理人員自身不具備這一方面的認識,安全意識薄弱;其次,管理制度不完善,責任無法落實到個人,因此會出現事故發生后,管理人員互相推卸責任的現象;再次,企業自身的不重視,沒有足夠的管理力度,更沒有建立相關的問責制度。以孫家灣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為例進行分析,該事故造成214人死亡,30人受傷,事故原因是沖擊地壓造成大量瓦斯異常涌入,工人在對照明設施進行檢查時產生電火花引發爆炸,由于當時整個礦區處于一種超生產的狀態,因此礦區內管理混亂,許多風道沒有貫穿礦區,導致出現瓦斯涌入后,管理人員不能及時進行處理,讓礦工撤離礦區或者進行風道疏通,結果釀成慘劇。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導致管理混亂,管理人員的不統一導致礦區內一些設施無法進行安裝,以及有關部門的管理不到位,這些都為煤礦通風安全埋下了隱患。
2.4 環境隱患
礦區的自然條件與氣候、礦區內部的預警管理系統以及進行開采時的保護設施可以被歸結與自然隱患之中,礦區的自然條件與氣候是自然因素,人沒有力量去改變這一切,因此,在一些地質地形較為復雜的地區很容易出現因通風安全引發的事故,礦區的風向也會成為引發事故的因素,它有時會導致瓦斯向礦井內聚集,因此,在人類有能力改變這些自然因素之前,還需要借助預警管理體系以及開采時的保護設施來進行對人員的保護,可是目前許多企業對這兩方面的工作不重視,很多地方都沒有進行落實,事故發生之前不能夠進行預警,讓人員撤離,事故發生后所建設的設施不能夠對礦工進行有效的保護,增加了人員傷亡,這些都是當前面臨的問題,并且亟待解決。
3 排除煤礦通風安全隱患的對策
3.1 對通風管理制度進行完善
煤礦企業需要認識到通風對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并且建立相應制度,保證有效管理與安全生產。通風管理制度要根據與通風安全有關的一切來進行建設,在進行建設時要考慮到礦內具體情況以及設施情況,以這些作為依據,建立可行的、全面的、科學的、完善的通風管理制度,對其中一切都應該有明確的規定,并且對這一制度要進行嚴格的執行,保證責任落實到個人,對違反規定的要進行處罰,體現出這一制度的權威性,讓每個人都自覺去進行遵守。
3.2 使用優良的通風設備
通風設備是去除安全隱患的第一道保障,因此需要保證設備的質量與性能,當前有許多企業還在使用老化的通風設備,這種設備功能已經弱化,不能再滿足對礦內進行通風的需求,因此,企業應該對自己的聲譽以及礦工的生命安全負責,使用質量優良的通風設備,保證礦區內的空氣流通與有害氣體的排除,減少安全隱患的發生,并且需要一套備用的通風設備,一旦出現情況可以立刻進行更換,將安全隱患降低到最小的范圍內,保證采礦工作的正常進行。
3.3 對礦工進行相關培訓
礦工是煤礦生產中最為直接的參與者,他們自身的安全意識會對安全生產有著直接的影響,如果礦工自身缺乏安全意識,那么即使通風設備能夠正常的運行事故的發生還是無法避免,因此企業需要對礦工的安全知識與安全意識進行培訓,讓他們了解自身所處的環境,讓他們知道在礦內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做,并且能夠對他人的錯誤行為進行糾正,讓他們明白這對自身以及企業的重要性,只有自身進行重視,安全意識得到強化,才能夠保證通風安全隱患的排除。
3.4 建立科學的安全系統
與通風信息相關的控制系統一般包括一氧化碳傳感器、風機控制、火災報警控制、設備狀態監測等控制系統,它含有多種控制系統與檢測設備,構成十分復雜,它利用計算機對數據進行收集,對風機進行開啟或關閉,當礦內空氣達到危險級別時就自動發出警報,通知礦內人員撤離,這一系統不僅能夠對礦內情況進行有效的監察,還可以用來進行演習工作,幫助礦工增強安全意識,了解遇到突發事件的正確做法與逃生方法,將事故的損失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畢衛東.淺議煤礦通風安全隱患與管理對策[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8):98-100.
[2]顧春.關于加強煤礦通風安全隱患管理措施的探討[J].科技創業家,2013(12):46-47.
[3]張新倉,王瑞義.淺談煤礦通風安全隱患與管理措施改進[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4(6):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