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多
摘 要:當今社會是一個經濟和科技高速發展的社會,此時各個行業都迎來了新的發展局面,在發展的過程之中都積極地朝著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比如林業就是如此。最近幾年,我們國家在林業發展方面獲取了很多成就,這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國家經濟的進步,為各個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源。不過這并不代表著發展是一帆風順的。在發展的過程中還面對著很多的問題,對此我們一定要積極的研究存在的問題,合理制定應對策略,切實發揮出林業的價值,更好地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林業可持續發展;更新;綜合開發培育;滿足需求
對于林業來講,可持續發展有著非常關鍵的意義。筆者在分析了當前的林業狀態的前提之下,論述了其發展目標,并且指出了目前存在的各種問題以及應對策略。
1 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1.1 社會目標
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目標,強調滿足人類基本需要和較高層次的社會文化要求,持續不斷地提供林產品以滿足社會需要,這是持續林業的一個主要目標。目前不可再生資源總數不斷減少,而林業作為主要的可再生資源,其滿足人類社會物質需求的作用是絕對不會消失的。人類對森林的社會、文化需求的不斷擴大,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總趨勢。對于我們國家來講,在林業中落實可持續理念有著非常關鍵的意義,還能夠幫助山區人民解決就業問題,獲取利潤。
1.2 經濟目標
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目標,體現為相關人員的長久利益。此處需要意識到的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主體是其運作人。當前就經濟利益的實現方式考察,主要還是通過為社會提供物質產品的形式實現自身利益,發揮關鍵意義的是產品的不斷產出。而產品產出除了和生產能力有關系之外,還和生態環境有一定的關聯,具體來講產品的產出能力受到生態的制約。林業經營者經營的森林生態系統所提供的環境產品,具有經濟利益的外部特征,必然造成林業利益難以在市場條件下完全實現。針對上述這種局面,要想獲取較好的經濟目標就不應該只是靠著單一的方式,還要有別的渠道,其中最為合理的方式有兩個,第一是生態補償,第二是政府扶助。綜上所述,我們可知,林業要想獲取穩定的發展,就要確保其運作人的經濟利益得以保障。
1.3 生態目標
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目標,體現在林業生態體系的穩定方面。通過退化生態系統的重建與已有森林生態系統的合理經營,保障森林生態系統在維護全球、國家、區域等不同層次上所發揮的環境服務功能的持續性。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目標,不僅是保障林業自身社會經濟可持續的基礎,更重要的意義還在于持續發揮森林生態系統在維護全球生命支持系統中的重要性與不可替代性。可持續發展思想提出的主要背景是以水土流失、荒漠化、二氧化碳濃度增高、工業污染等為主的全球性環境問題,而森林生態系統的局部退化、消失是其中最關鍵的因素。綜上所述,林業可持續發展目標應當包括社會、經濟、生態環境三個方面,其中社會與生態環境目標,體現的是全人類的利益,即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經濟,需要林業持續的提供物質產品與生態環境服務功能。只有把上述的三個目標高度融合,才能夠確保林業實現真正意識上的可持續。
2 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對于我們國家來講,最近幾年,林業發展的有聲有色,不過要想將可持續發展工作落實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還有一些干擾要素,具體來講有以下的兩點。
2.1 資源總數日益縮減,經濟發展緩慢,環境變差
(1)未完善資源補償體系,沒有遵守資源的存在規律。具體來講,在發展的時候過分的重視開采資源而沒有意識到給予的重要性,一直在索取資源,卻沒有看到林業的價值,沒有認可資源的價值。目前原生態的林業產品數量較多,其價位非常低,導致資源的耗損和補償之間不成正比例的關系。(2)未搞清楚林業的管理體制,導致權責不明確,生產和銷售之間不能協調好。(3)政策不合理,在過去的很長時間,我們的產業結構都過于單一,過分的看重木材資源的開發利用,忽略了資源的多樣開發。(4)沒有做好技術研究以及推廣等工作。因為目前林業在技術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是很大,導致了科技發展落后。目前我國的林業才發和更新的措施不合理,導致生態問題越來越嚴重。植被的生長率不高,經常受到蟲害侵擾,使得樹木受損,區域內的氣候不穩定。
2.2 認知能力和發展戰略無法協調
(1)過去我們在開展林業工作的時候,過于看重成就,忽略了發展規律,未遵守林木的生長特性,使得植被覆蓋率太高,植被過于緊密,樹木種類太少,這就導致了大規模的純林現象出現,使得病蟲害問題頻發,導致植被死亡率變高,利潤降低。(2)基礎設施欠缺,沒有發展的動力。舉例來看,由于森林的性質較為獨特,其非常容易引發火災,而一旦出現了火情,它帶來的后果很多時候都是毀滅性的。因此我們要做好防火工作。不過實際情況是很多林區的火情了望臺覆蓋率僅為50%左右,很顯然這就導致火情得不到合理的預防,使得林業發展面對很多的火情隱患。(3)發展林業的意識同林業的地位作用不相適應。眾所周知,林業是國家的基礎性行業,它的性質非常獨特,不但能夠作用于國家的經濟發展,而且還和生態和諧有著至關重要的聯系。(4)如今林業的發展能力和社會的發展步調不統一。由于國家不斷的改革林業政策,使得木材市場呈現出嚴重的供求不平衡,而對應的生產結構沒有適時地調整,所以,這就導致很多區域的林業一致發展不起來,沒有任何的生機可言。
3 帶動林業進步的方法
3.1 適時變革思想,積極創新,完善體制
在過去的很長時間里,我們國家的經濟進步都是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的,也就是說是一種非常粗放的發展模式。雖說獲取了一定的經濟成就,不過資源得不到合理的使用,生態被嚴重的破壞。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人們的認知水平不高,沒有意識到生態的重要性。所以,我們要想獲取長遠的發展,就應該不斷的變革思想,積極創新,認真處理好當前社會的發展和子孫后代的利益之間的關系,時刻遵守可持續的方針,將資源利用和節約等同看待,不斷研發于生態有利的優秀工藝和科技。
3.2 積極改革,建立完善的經濟體系
首先作為國家機構,應該適時地轉變職能,強化對林業的管理力度,完善決策系統,依據區域化條例,合理調控生產力,建立起完善的產權系統。逐步推行森林資源有償使用、轉讓和資源資產化管理,參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做法,調整林業企事業組織,構建新的產業群體。同時,應加快研究建立森林資源與環境綜合核算體系。
4 結束語
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得知,林業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但能夠帶動國家經濟的進步,還能夠為廣大群眾的生活創造價值。當今社會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對于林業來講亦是如此,要想獲取穩定的發展,就要落實好可持續理念。具體來講,作為林業工作人員,我們應該適時的變革思想,積極創新,完善體制。除此之外,還應該積極改革,建立完善的經濟體系。只有將上述兩點做好,才能夠真正發揮出林業的意義和價值,才能夠確保國家經濟穩步前進。
參考文獻
[1]朱勝利.森林資源調查監測的現狀和未來發展特點[J].林業資源管理,2001(2).
[2]張乃春.林權制度改革與林木發展的思考與建議[J].貴州林業科技,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