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平++??
摘要:在互聯網的發展基礎之上,物聯網應運而生,并被稱為世界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在不斷深入影響到人類的生活、生產方式的同時,安全與隱私問題是目前物聯網發展亟待面對和解決的重大問題。
關鍵詞:物聯網 安全 隱私
中圖分類號:TP3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9-0183-02
物聯網作為21世紀人類社會一門新興的技術,伴隨著感知識別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大量應用,將會爆發一場全新的技術革命。物聯網已呈現出在全球興起的態勢。物聯網在人們的高度重視下飛快發展,不僅為人類提供了便利,也使各國在綜合國力上得以提升。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在為人類帶來福音的同時也伴隨著諸多問題的產生。
一、物聯網概述
(一)物聯網簡介
物聯網是一個基于互聯網、傳統電信網等信息承載體,讓所有能夠被獨立尋址的普遍物理對象實現互聯互通的網絡。它具有普通對象設備化、自治終端互聯化和普適服務智能化三個重要特征。物聯網利用局部網絡或互聯網等通信技術把傳感器、控制器、機器、人員和物品等通過新的方式連在一起,形成人與物、物與物相連,實現信息化、遠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網絡。目前,物聯網已經在智能交通、公共安全、環境保護、智能消防、工業監測、智能醫療、水系監測等多個領域。但是,物聯網的安全和隱私問題已成為制約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構建物聯網技術安全體系、道德規范和相關法律法規十分重要和必要。
(二)物聯網應用實例
智能交通。交通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基礎設施,更是支撐經濟發展的動脈。但是人口和車輛的遞增給交通帶來巨大的壓力,交通事故頻發,交通擁堵隨處可見,這已經嚴重影響到人們的出行安全和出行效率。智能交通的快速發展為緩解交通壓力帶來福音。智能交通信息系統,它是智能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人、車、路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通過發布實時交通信息來引導幫助駕駛員選擇最佳出行路線,避免擁堵。還有不停車收費系統。物聯網發展在高速收費方面應用十分有效,電子收費系統可以在汽車行駛的過程中實現收費站自動收費。這有效地減少了收費時間并使收費站附近車輛擁堵的現象減少。
智能醫療。它利用物聯網技術讓患者與醫務人員緊密相連。智能醫療利用RFID電子標簽技術能對藥品流通全過程進行監督,從而規范藥品的生產銷售制度。RFID卡能夠記錄患者的所有信息和治療過程。此外,醫生還可以隨時讀取RFID數據來實時了解患者的病情信息。在病人病情突發的情況下,醫生能夠第一時間進行搶救。患者還可以在網上預約掛號,省去排隊時間,同時也提高了醫院的看病效率。
二、物聯網技術應用中的安全問題
(一)信息濫用問題
如今,人們的生活早已離不開網絡,各類信息數據被收集傳輸,例如,個人的通訊錄、興趣、位置等,任何信息資源都有可能被泄露,這是個避之不及的問題。
信息濫用,一是整合利用個人信息。物聯網實現了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全面對接。在物聯網興起的時代,個人信息被商家看成是利益的獲利點,他們將一個、多個個體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從而獲得對個體和群體的詳細信息,在這些信息之中,對于商家來說,存在著十分有價值的信息。或許你曾疑惑,你經常在淘寶里搜索保健品,那么一些網站就會自動彈出保健品的廣告,這就是網絡運營商對客戶興趣、所需和喜好的信息整合,但是,倘若運營商是在沒有經過用戶群體所允許或者知情的情況下來肆意利用個人信息,甚至將個人信息販賣,獲取利益,就屬于對個人信息的濫用。二是故意泄露他人的個人信息,惡意將他人信息進行泄露,傳播,甚至危及到他人的人身、財產、名譽等安全,侵犯到人身權和財產權等合法利益。這種情況就屬于惡意泄露。
(二)通信竊聽
網絡系統在使用在RFID技術的同時,所有物品都嵌入了RFID標簽,攻擊者在一定的設定長度內能夠實現通信竊聽。這種行為不但關聯到技術問題,也相關法律問題。因為智能傳感終端,RFID電子標簽與傳統的TCP/IP網絡相比它是“裸露”攻擊者,除此之外,傳輸平臺是在一定界定內的“暴露”,在該字段“竄擾”傳感器網是十分容易而常見的。所以,攻擊的主要形式是傳感器網絡假冒攻擊,這是不得不重視的危機。
(三)網絡病毒
在2017年5月12日,勒索病毒一夜之間成為人們的熱點話題,目前,有一百多個國家受到威脅,感染報告達到20萬份,特別是教育、交通、醫療、能源等部門均在攻擊中深受其害,醫院運行受阻,運輸網絡被破壞,加油站被迫停止,一些重要的基礎設施不能正常提供服務,影響到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勒索病毒的侵襲為物聯網安全現狀敲響了警鐘。在萬物互聯的時代,終端設備將迎來爆炸式的增長。如果再次遇到類似的勒索病毒,后果不堪設想。推動我國物聯網安全健康發展、物聯網安全問題的守護迫在眉睫。
三、物聯網安全與隱私保護構建
(一)加強物聯網道德宣傳教育
物聯網發展的安全與隱私問題不斷凸顯,相比傳統的網絡安全更為突出。主動嚴格遵守和堅守物聯網的道德規范,要求物聯網主體具備良好的道德素養。在一定程度上,道德素養的層次高低,
指引著物聯網主體遵守物聯網道德規范的程度。所以,加強物聯網的道德宣傳和物聯網的教育,為物聯網主體的安全意識得到加強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把聯網安全意識與政治意識、責任意識、保密意識結合起來,建立網絡與信息安全人人有責的觀念是十分必要的。
(二)加強物聯網法制化建設
物聯網的用途廣泛,涉及范圍較大,所以加強法制化建設是首要任務。法制化建設,明確界定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有利于幫助人們分辨正規的網絡行為和危害網絡的行為,以保證各自的網絡的流暢性和健康性。
在2013年的全國兩會上,有代表就提出了訂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物聯網法》的方案,內容包括物聯網的定義、作用,明確其具有的社會基礎設施功能;人類與物聯網的關系,明確哪些現行法律法規直接適用社會。在實踐中,國內一些地方也出臺了相關法律為保障城市公共服務、城市建設、道路交通效率能夠充分發揮其效用。物聯網行業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對國家政策、法律規則有著強烈的需求,引導和規范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為此,最新發布的《物聯網“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加速完成標準體系框架的建設伴隨我國物聯網法規的不斷完善建立,將會為物聯網建構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撐。
(三)加強技術自主創新性
物聯網屬于知識密集型產業,也屬于高技術成果,所以自主開發和引進外國先進技術是需要加強的。我國秉承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理念,在物聯網的技術研發上,通過學習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再進行探索研究,加入創新,將自主創新的物聯網技術靈活廣泛地運用到有關產業進步
上,讓產、學、研整合創新,不斷地為物聯網發展注入先進元素,為壯大互聯網產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加強國際國內合作
我國物聯網的起步早,進步快,但是在核心技術、相關標準以及產業化水平上還有許多不足,與此同時,我國物聯網的發展空間布局不協調。因此,借鑒外國的先進技術,在不同層次、不同方式等進行交流,鼓勵國內相關行業與國外企業成立合作機制,在技術上、策略上互相學習,鼎力合作。在國內,物聯網發展技術落后的區域同樣也要向先進地區汲取經驗,例如上海、廣州等發展較快的地區。對我國物聯網早日實現“全面開花”起到關鍵作用。
物聯網在不斷前進的過程中,安全和隱私風險是離不開的,努力實現形成全社會對物聯網道德和物聯網倫理意識的普遍重視,在享受物聯網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要積極倡導合理利用物聯網,讓大眾對物聯網行為有更為精準的道德定位,逐步形成社會輿情,讓物聯網的道德內化為群眾內在的行為約束,讓法律外在的協調管制人們的行為,物聯網自身技術不斷完善,讓物聯網文化變得更加綠色、和諧。
參考文獻:
[1]武傳坤.物聯網安全架構初探[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0(4).
[2]董曉蕾.物聯網隱私保護研究進展[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5,52(10):2341-2352.
[3]王和平,景鳳宣.物聯網安全與隱私保護研究[J].微型機與應用,2015,34(5):9-12.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