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忠天
摘要:鄉鎮政府作為基層政府組織,承擔著服務幾億基層群眾的重要職責,在我國政府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對于鄉鎮政府的功能要求也不斷提升。因此,加強鄉鎮一級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加快鄉鎮政府職能轉型就迫在眉睫。這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增強黨的基層執政能力,更好體現服務型政府的職能,讓政府更好地為人民執政具有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公共服務能力 政府轉型 鄉鎮基層政府
中圖分類號:F3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9-0060-01
鄉鎮政府系統在我國的所有政府體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關乎人民群眾,關乎基層民生。在行政治理中也是比較重要的一環。基層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在鄉鎮基層群眾的生活質量上,也間接影響著我國社會整體的發展水平。我們黨和政府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加強政府尤其是基層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水平既是新時期下“四個全面”重大戰略布局的要求,也是推動改革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措施。
一、我國目前鄉鎮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現狀
鄉鎮一級基層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就是利用手上的公共權力,為社會直接或間接地提供一定的公共服務。我國目前的鄉鎮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現狀主要體現在:其一,鄉鎮一級政府公共服務供給嚴重不足。公共服務涉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對于維持地區經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絕大部分的鄉鎮一級政府服務供給缺失嚴重,在某些偏遠山區的鄉鎮,人少地稀,對于滿足人民復雜的公共需要,還有相當大的難度。其二,公共服務的效率低下。長期以來,鄉鎮政府由于缺少必要的制度監督,很多官員為官不為,手中握有權力卻不能為民所用,應付上級欺瞞下級。導致我國基層政府配置型資源遭到極大的浪費,使得政府公共服務效率長期低下。第三,鄉鎮政府對于人民群眾的真實需要了解不夠充分。
二、加強鄉鎮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順應新型城鎮化發展
大力推進城鎮化的道路上,要更加注重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就是要以人為本,努力推進公共服務的協調發展。基層政府在這里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首要任務就是加快鄉鎮政府職能轉型為服務型政府,將本該用于人民的公共權力充分釋放,更加注重鄉鎮社會管理和服務改新順應城鎮化必然趨勢,進一步促進中國經濟社會健康穩定發展。
三、關于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的幾點措施
(一)增加鄉鎮地區公共服務財政投入
縣級以上政府要加強對鄉鎮政府的扶持和投入,對鄉鎮重點項目設施、公共事業改造要重點關注。縣級以上政府要強化統籌所轄鄉鎮協調發展責任,幫助彌補鄉鎮財力缺口。強化預算執行,防范和化解債務風險,保持鄉鎮財政收支平衡。
(二)推進公共服務信息化
“信息化既是新形勢下促進公共服務發展的基本手段,也是公共服務的基本內容。”[1]2015年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制定“互聯網+”行動,大力推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與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高速發展的互聯網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2],這對于我國政府行政管理改革,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互聯網+政府”營運而生。這在一定程度上既開拓了政府優化創新公共管理的視角,也成為新形勢下政府加強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的新途徑與新機遇。高度的信息化的時代,鄉鎮政府要利用好信息化平臺,充分進行政務公開,逐步實現鄉鎮政務服務事項的一窗口辦理、一站式服務、一平臺共享,簡化行政手續,提高為民做事效率。
(三)加快推進鄉鎮政府績效考評機制建設
“政府的業績和效率必須有一個科學的評估體系”[3],各級鄉鎮政府要結合地區具體特點以及鄉鎮領導干部的工作成效,建立起合理科學的領導干部考評機制,將考評結果作為選拔優秀基層領導干部的重要參考。對于工作落實到位的要進行獎勵激勵,使其繼續為民服務,更好地深入群眾。對不作為、紀律作風差的領導干部要本著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則對其進行談話、責令整改、批評教育直至紀律處分。
四、小結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僅僅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主動適應和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新要求,通過大力改革創新有效提升鄉鎮政府服務水平,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為攻堅脫貧目標的實現創造良好條件。在當今如此特殊復雜的大環境下,我們應當“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顧平安.公共服務信息化建設的模式選擇[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08(4).
[2]新理念 新思想 新戰略80詞編寫組.新理念 新思想 新戰略80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王楠英,王忠國.基層政府公共服務的體制創新[J].黨政干部學刊,2008(7).
責任編輯:孫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