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琪
摘要:在今天的社會發展過程當中,互聯網技術所具有的作用正在不斷凸顯。在看到其所具有的價值的同時,互聯網技術的倫理問題也逐漸成為學術領域所關注的一個主要問題。
關鍵詞:互聯網技術 倫理問題
中圖分類號: B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9-0166-02
科技的發展是人類社會不斷進步與發展的重要前提。在進入新的世紀以后,互聯網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在社會生產與生活的諸多領域。但是,在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的同時,基于倫理層面的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反思也逐漸引起了該行業更多研究者的關注。因此,本文從互聯網技術的基本內涵出發,對其在發展中所存在的倫理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策略來進行探討,具有一定的現實借鑒意義。
一、互聯網技術的特點
在探討互聯網技術所存在的倫理問題之前,有必要從理論的層面,對其基本的概念內涵進行界定。
從理論層面上來看,互聯網技術主要是指圍繞計算機網絡所產生的諸多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同其他類型的技術相比,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首先,計算速度的不斷加快。從本質上來看,互聯網技術是以電子計算機為基礎的。在計算機的應用與發展的過程當中,不斷在計算速度層面進行提高也是該領域的一個主要的方向。隨著量子計算機的出現,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也將會為今后的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提供更大層面助力。
其次,人性化。科技是為人類的發展而服務的,互聯網技術也不例外。在今天的互聯網技術應用領域,從智能電器到互聯網汽車等領域都在技術服務的人性化層面得到了很大水平的發展與提升,這也從側面彰顯出互聯網技術應用與發展的另一個主要層面的發展特點。
最后,全球在線。在線是互聯網技術的另一個主要的特征。這一觀點的提出雖然還比較新穎,但是也充分彰顯了互聯網的發展特征。通過在線,可以在計算機網絡的使用者與網絡的服務終端之間建立一個高效的互動鏈接。這種在線也會在全球范圍內實現網絡資源的實時共享,同時,也會更大層面上促進網絡使用者獲得更好的發展。
總之,互聯網技術在應用與推廣的過程當中,逐漸具有了人性化、全球互聯化等層面的特征。這些特征在彰顯其發展特征的同時,也會在客觀上為其在生產與生活領域的應用帶來一些客觀層面的挑戰。其中就包含著倫理層面的挑戰。
二、互聯網技術所面臨的倫理層面的挑戰
倫理是一個比較抽象的名詞,它是基于文化、傳統習俗以及道德層面所形成的固有的價值體系的集中體現。關于倫理的研究在學術領域已經形成了體系比較完善的倫理學。從宏觀的層面來看,無論是主觀層面的世界,還是客觀層面的世界,都可以從倫理的角度出發來進行論證與分析。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其在倫理層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層面的挑戰。
首先,信息的公開問題。網絡是一個巨大的信息容器。無論是集體的還是個體的相關信息,都可以通過一定的網絡檢索手段來進行獲取。這在一方面有助于相關信息的匯總與分析,但是,也會在客觀上造成網絡信息垃圾的泛濫,當然也包括公民個人隱私信息的泄露。這種信息的公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當前的互聯網技術在倫理層面所面臨的挑戰。因此,如何在發揮互聯網所具有的信息共享價值的同時,為信息的安全,尤其是個人隱私信息提供更大層面的安全將會是一個主要的挑戰。
其次,網絡技術的秩序問題。網絡技術的秩序問題簡單來講就是在網絡技術的應用與發展的過程當中,哪一者為優先發展的問題。例如,在當前比較火爆的基于計算機網絡技術平臺汽車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過程中就會遇到類似這樣的問題。無人駕駛會進行特定的程序設計,來為汽車的乘坐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適的駕駛體驗。因此,各方面的技術安全設定是偏向于駕駛員及車內的乘客的。但是,當在無人駕駛行進的過程中,由于某種不定的外在因素的影響下,會出現和包括行人或者動物發生撞擊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汽車的無人駕駛就會面臨著一個倫理學層面的秩序性的問題。不同的選擇揭示出了不同的價值取向,也呈現出互聯網技術對人類社會發展所產生的不同層面的影響。
再次,道德兩難問題。網絡技術的發展,會一直處在一個動態的發展與演進的過程當中,同其他技術層面的應用一樣,互聯網技術也會在道德層面存在著一定的道德兩難問題。在互聯網技術的影響下,整體的技術應用也會陷入一種悖論。也就是一些學者所提出的技術崇拜或者說技術依賴所產生的諸多的不利影響。例如,互聯網技術在最大限度為人類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人類只需要動動手指就可以完成諸多的操作。人類對網絡技術平臺依賴的程度越高,也從側面反映出技術層面所具有的優勢,從某種層面來說也意味著人類自身在發展層面存在著一定的退化現象。所以,如何平衡好在互聯網技術應用過程當中所呈現出來的兩難問題,還需要在今后的研究與應用推廣中進一步發展。
最后,技術的應用信仰問題。在社會的發展過程當中,信仰不僅是倫理層面的問題,也應該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在文化與道德層面的綜合體現。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諸多的信仰體系,其中就涵蓋著技術層面的信仰。對互聯網技術的信仰是互聯網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結果。雖然從客觀的角度來看,這種對于技術層面的信仰,會從整體上推動整個技術發展邁向一個更大的發展平臺。但是,技術本身是中性的,沒有所謂的善良與邪惡之分,如果在其具體的應用過程當中,缺乏具有適合全人類的普世價值來進行指導,那么其所帶來的結果將會是極為負面的。
總之,在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推進的過程當中,其所面臨的倫理層面的挑戰是非常大的。這一點需要在今后的技術研發與發展的過程當中進行相應的改進與提高。
三、應對互聯網技術倫理問題的幾點建議
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與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所以,面對互聯網技術在發展中所存在的倫理學層面的挑戰,應該從以下幾個層面來進行積極的應對。endprint
首先,法律層面減少倫理沖突。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中,各種各樣的發展正面臨著倫理層面的沖突,這些沖突作為一種客觀層面的存在,不僅需要在倫理道德層面來進行相應的約束與引導,更需要借助更加強有力的武器來進行外在的約束。這種約束從很大層面上來看就是發揮法律在應對各種互聯網技術的倫理層面的問題與挑戰中的作用。
一方面,在相關法律的制定方面應該從更加宏觀的角度來切實保障網絡使用者的相關利益,避免由于法律層面的不足與缺陷而使網絡技術在應用與發展的過程當中,承受更大層面的挑戰。另一方面,在法律的執行層面,要在執法的環境以及相應的支持體系等方面進行相應的完善。無論是立法層面的不斷完善,還是在執法層面的不斷完善,其最終的出發點是更大限度地從法律的角度來保護公民或者團體在互聯網技術應用過程當中,所面臨的來自倫理層面的壓力與挑戰。同普通意義上的道德約束水平相比,基于法律層面的約束力與權威性相對來講還是比較大的。當然需要指出的是,法律層面的完善也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應該不斷與時俱進,從而最大限度地促進互聯網技術在倫理層面的進步與發展。
其次,做好網絡監管。在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與實踐中,違反相關倫理行為的主要表現是各種網絡侵權行為的發生。由于網絡具有一定層面的匿名性,因此,一些掌握了互聯網技術的使用者會通過技術手段來對一些網絡信息進行竊取。還有一些網絡黑客會通過制造與傳播網絡病毒的方式來干擾互聯網絡的正常運營與使用。例如,最近爆發的“勒索病毒”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這些行為的發生不僅違反了一些基本的倫理秩序與原則,也嚴重侵犯了互聯網的安全。因此,為了減少這些類似情況的發生,還應該在網絡運營的監管層面下更大的力氣。只有通過監督與監管,才能在更大層面上實現更好的互聯網倫理層面的規范與秩序。
再次,避免文化沖擊。在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與實施的過程中,因為它僅僅是一個技術平臺與載體,因此,在語言、符號的背后會打上一些文化的烙印。由于在文化層面存在著一些差異,不同文化類型的網絡內容在進行交換與共享的過程當中難免由于差異與分歧而產生一定的沖擊或者說是沖突。因此,為了避免這種由于文化差異而造成的沖突,還需要在文化的溝通與交流層面下更大的工夫。只有建立在更大范圍層面的文化公約數,未來由于文化差異而帶來的倫理層面的沖擊與影響才會降低到一個最低的閾值。需要指出的是,在整合文化共識的過程中,要處理好文化的民族性與文化的世界性之間的關系。這一點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其所具有的價值也將會得到更大層面的凸顯。
最后,樹立普世價值。互聯網技術應該建立在一定的價值取向的基礎上,在其運行過程當中存在的諸多倫理層面的壓力與挑戰在很大層面上是與普世價值的缺失有著很大的內在關聯的。因此,要基于全人類所享有的更為廣闊的福祉,在互聯網技術的公開性、共享性等方面來為整個人類社會的文明與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需要指出的是,在這個過程中還應該樹立科學的技術倫理思維。無論互聯網技術進步到哪一個階段,其最終要實現的就是為社會的發展做加法而不是做減法,這一點是在任何時候都要不斷向前發展的。在諸多普世價值的追求與發展的過程當中,一方面,要依據互聯網技術所具有的物理層面的屬性,不斷促進其良好一面的呈現。另一方面,也應該立足于人類在進化與發展過程當中所取得的一系列的文明與文化的成果,最終實現互聯網技術與人類社會的共同繁榮與發展。在這個過程當中,要充分發揮人類自身所具有的主觀能動性,將技術與網絡載體作為實現更大發展的重要技術載體。只有這樣,才會在科學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四、結語
互聯網技術可以說是突飛猛進。在這個過程中,由于技術本身的一些原因,在倫理層面該技術還面臨著一些挑戰。因此,本文嘗試從互聯網技術的基本內涵以及發展特點出發,對其所存在的倫理層面的問題以及今后的改進與發展策略進行簡要的分析,希望能助推圍繞互聯網技術的倫理層面問題研究的深入與完善。當然,由于研究的水平有限,在具體的論述過程中難免存在一定的不足與偏頗,還懇請相關專家、學者予以批評與指正。
參考文獻:
[1]吳彤.蠕蟲:網絡監視與科學教育——從科學實踐哲學的立場看科學人文教育[J].科學與社會,2011(4).
[2]李曉紅,張朝霞.論網絡倫理學基本理論的選擇[J].江西社會科學,2010(10).
[3]王玉,陳曉英.當代網絡技術倫理的再思考[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
[4](美)福雷斯特.計算機倫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5](美)理查德·A.斯班尼羅(RichardA.Spinello).信息和計算機倫理案例研究[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
[6]李倫.鼠標下的德性[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孫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