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光系
我從國內飛往倫敦,到的時候是晚上6點鐘。
下飛機后,我預約了一輛出租車。大約10分鐘過后,一個身材高大、有著亞洲人面孔的中年男人出現在了我的面前,他是一位來自阿富汗的司機。
在倫敦,大部分出租車司機都來自阿富汗,幾乎每一位阿富汗司機都愛聊天。這位高大、有幾分英俊的亞洲男子英語不是很好,但他能夠完整地表達意思。
他和他的家人在英國生活了4年,主要的收入來源是開出租車。此前,他們在荷蘭生活了15年,還取得了荷蘭國籍。在荷蘭時,他曾經開過一家小商店,賣各種各樣的小商品,但是他的荷蘭語并不好,跟別人交流非常困難。他還去過阿聯酋,在迪拜開了10年卡車。此外,他還在德國做過短暫的停留。“這一切,全是為了孩子們的教育。”他突然喃喃自語道,“來倫敦是因為我的孩子們喜歡這里,所以我就來了。”
他共有3個孩子,兩個兒子分別是17歲和15歲,小女兒8歲。他二兒子跟我的女兒在同一所學校讀書。“二兒子所在的學校很不錯,許多印度人的孩子也在那里讀書。居住在倫敦的印度人家里孩子并不多,每家只有一兩個,家長們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他似乎很了解這所學校。這所學校是英格蘭最好的100所公立學校之一,這里還曾出過好萊塢電影明星,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里的男主角戴夫·帕特爾就是這所中學的畢業生。
細聊之后,我發現他的孩子有很不尋常的教育經歷。由于在多個國家生活過,他的孩子們經歷了不同的文化、教育和生活。多元文化,是很多大學在招生時非常看重的一個特質。美國密蘇里大學的一位教授曾經和我說過,如果孩子有了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和教育元素,那么他們將在后來的教育中占很大優勢。
這位阿富汗司機很自豪地說,他的大兒子會6門語言——荷蘭語、英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伊朗語、阿富汗語。
不止一位阿富汗司機跟我聊過他們的孩子。
兩個月前回倫敦時,接我的也是一位阿富汗司機。他女兒在一所有名的私立學校就讀,每門功課都很優秀。不出意外的話,將來她會進入到一所英國頂級的大學讀書。但他來英國多年,卻一直買不起房。
即使買不起房,也要讓孩子進英國最好的私立學校。這反映了大部分亞洲人的教育觀,對他們來講,孩子就是財富,房子、車子都是身外之物。唯有孩子的教育,唯有孩子的未來,才是他們要去奮斗的目標。
(摘自《襄陽晚報》2017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