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雪
人才培養新模式 技術攻關促成長
——記北京鐵路局天津南倉站
■崔曉雪

近日,北京鐵路局天津南倉站機關會議室內座無虛席,兩名安全科負責人和幾十名車間主任正聚精會神地聽講,而臺上授課的老師,卻是24歲的調車員王禹林。為何年紀輕輕的職工能給經驗豐富的管理者講課?原來,這堂課中所講解的“安全管理輔助分析系統”正是由王禹林研發,而這一創新成果的誕生,則要歸功于南倉站團委組建的“創青春”工作室。
王禹林是2015年入路的大學畢業生,近3年來,有近百名大學畢業生和他一樣,相繼來到南倉站工作,這些青年理論知識豐富、學習能力強,很快便成為各個一線車間班組的主要生產力量。但是,由于南倉站以編組站作業為主,涉及的吊車、配車、行車、貨檢等工種作業單一、簡單重復,不少大學生工作一段時間后,積極性和上進心漸漸減退。如何留住青年人才,提升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成為該站急需解決的一件事。
“青年職工是車站的未來,我們不僅要讓他們掌握崗位知識,還要讓他們參與到車站的工作中來,破解難題、貢獻智慧,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該站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站瞄準當下青工渴望學以致用、展示才華的需求,專門開辟場地、添置設備,在去年組建起“創青春”工作室,讓廣大青工能夠融入到全站工作中來,在技改技革、節支創效、管理創新上施展拳腳、有所建樹。
“創青春”工作室由該站技術科青年業務骨干牽頭,在日常活動中將攻關課題,交給工作室青工們利用自身知識儲備開展研發,并定期邀請車間技術骨干來到工作室提供指導。對于已經成型的創新成果,還鼓勵青工向段領導進行成果匯報,并與相關部門傳授交流,不僅提升了青工的工作和創新熱情,還為車站解決了不少生產難題。
例如去年運轉二車間職工王禹林在“創青春”工作室研發出的“安全管理輔助分析系統”,該系統能夠及時分析并查找現場作業及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安全風險因子進行預警,從而減輕安全分析人員勞動強度,提升安全分析準確性。
在攻關創新的基礎上,還邀請經驗豐富的車間干部、工班長為工作室青工開展理論和實作培訓,并定期組織業務研討會,讓在CAD、編程開發、數據庫等方面有專長的青工分享自己的技術和招法。如今,借助“創青春”工作室,廣大青工不僅找到了提升自身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的平臺,還向著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不斷進步。其中,該站青年職工常志皓獲評北京鐵路局先進生產者,并在全國鐵路局貨檢工種比武中獲得第四名的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