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炎
職教明珠耀三湘
——湖南省澧縣職業中專學校特色辦學紀實
■劉清炎


湖南省澧縣職業中專學校憑借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大好形勢,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堅持“辦學靠市場,管理靠改革,生存靠質量”的辦學理念,走出了一條“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打造品牌”的特色辦學之路。2014年建成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之后,特色辦學的勁頭不放松,步子不放慢,2016年成功創建成享譽三湘的湖南省卓越中等職業學校。
2016年6月21~23日,是澧縣職業中專預錄全縣鄉鎮中學第一志愿考生的日子,慕名而來的學生、家長絡繹不絕。3天時間,該校就接受預錄新生1500多人。
“每個專業都有計劃限制,要求報名的人太多,真招架不住!”連續幾天,澧縣職業中專校長曾斌有點忙,說話時臉上雖有些抱怨,但心里卻是喜滋滋的。2016年,澧縣職業中專的機電、汽車兩個專業計劃招收新生300人,結果報名的就超過了400人,學校不得不擴招一個班,以滿足學生的要求。
6月22日上午,在招生辦報名處,筆者看到,前來咨詢、報名的人熙熙攘攘,新生入學十分踴躍。據學校招生辦負責人介紹:“有的家長早晨5點就在門口等候報名。”“個別熱門專業計劃招收50個名額,結果半天就報滿了。”
一位身著黑色條紋衫的女士帶著孩子參觀學校設備設施。她告訴筆者:“孩子中考成績不理想,現在選擇讀職校,學一門走俏市場的技術。這不,我覺得汽車維修專業很實用,孩子決定選這個專業就讀。”
“國家級重點示范學校就是不一樣,硬件好,師資強,校園也整潔漂亮。”一位來自碼頭鋪鎮的新生家長掩飾不住興奮的心情。“我們來送學生入學,一是要看看學校的辦學條件怎么樣,二是要幫助孩子選個對路的專業。沒想到,我們澧縣的職校辦得這么好,現在把孩子交給學校也就放心了。”
“高投入建校,高品位辦學”,是澧縣職教人作出的大膽決策。學校先后擴展土地150多畝,融資7000多萬元,全面配套各專業的設備設施,現有校園面積230畝,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藏書量35萬冊,總資產達2億元。
32年來,澧縣職業中專一步一個臺階,用獎牌書寫著自己的辦學歷史。學校先后被評為教育部首批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全國教育先進集體、省級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常德市“十所明星學校”唯一的中等職業學校、全國首批半工半讀試點學校、全國新型農民培訓工作聯系點、全國農村成人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兩次榮獲湖南省黃炎培職業教育優秀學校獎,2014年以全省第2名的成績躋身教育部首批“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第一方陣。
如今,學校已躋身全省條件一流、規模最大的縣級中等職業學校行業。蘭江教學大樓、逸夫教學大樓、機電實訓中心、實驗技訓大樓、蘭江圖書館等一系列標志性建筑相映生輝,雄偉壯觀。理實一體化教室、網絡電腦室、電子電拖實訓室、服裝設計制作室、數控實訓室、模具實訓室、汽車模擬4S店等37個專業功能室,為造就高技能專門人才創造了實訓條件。
“實施人才戰略,強化師資隊伍”,是澧縣職教人做出的又一正確決斷。決策者們把“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納入發展規劃,建立了政府、學校、企業共同培養機制,實施以“定編不定人”和績效評估為重點的人事制度改革,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開展師資培訓。學校320名專任教師中,有全國優秀教師、職教名師、德育工作標兵和省級市級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40多名,有省級市級學科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30多人,有高級教師、“雙師型”教師150多人,有優秀外籍教師3名,有碩士研究生學歷 12人。雄厚的師資隊伍,為一流的教學質量提供了堅實的保證。
瞄準市場變模式。在機電、汽修、服裝、珠寶4大重點專業建設中,學校率先試點校企一體化辦學,與企業簽定訂單培養協議,共建實訓基地,合作培養師資,聯合開發教材,共同指導學生頂崗實習,實現了校企深度融合。從2009年起,學校先后引進中聯重科、雅戈爾集團、三和珠寶等多家國內外大中型企業資金2000多萬元,建成項目教室9個。廣州凌凱汽車投入1000萬元與學校聯辦汽修專業,使這個專業的辦學條件達到全省領先水平,年招生300人以上。這些企業還派出技師到校上課,使學生技能迅速提高,與就業崗位實現了零距離對接。

走進市場亮品牌。學校通過“改造老專業,開發新專業,建設‘拳頭’專業”,進一步改革課程體系,使各專業形成了“寬基礎、活模塊”的特色,更好地適應了市場的變化與需求。根據縣內高效產業快速發展的實際,學校在師資配備、教學設備、實驗實習基地建設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先后開辦了釀酒、葡萄種植、生豬養殖等培訓班,為縣域經濟發展培養了大批實用型人才。
把握市場拓渠道。學校把培養目標與企業用人標準、專業設置與企業需求、技能訓練與崗位要求緊密地銜接起來,較好地解決了長期困擾職業教育的“產銷對路”問題。學校已培養各類實用型技能人才5萬多名,成為區域經濟建設的一支重要的生力軍。為在經濟社會的大潮中站穩腳跟,學校既盯住國內的人才市場,又開拓境外的勞務輸出。近幾年,在省市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學校的畢業生已經進入了新加坡、日本、塞浦路斯等國家的勞務市場。
為了助推湘西北加工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的產業發展,學校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著力加強對接地方產業的機電、汽車、服裝、現代種養等專業,為區域發展機械制造、服裝服飾、農業種養等產業服務。學校采取校企聯盟、引企入校開辦“校中廠”、校企一體化等專業建設模式,先后與大中型企業合作,建成了5個生產實訓一體化項目教室、3個生產性實訓車間、1個機加工研究所;建成了汽車裝配、檢修項目教室3個和1個4S店,實現了汽車裝配、維修實訓項目一體化,為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搭建了平臺。
三年間,學校真正實現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產教融合。師生與企業共同研發的水工機械產品獲專利5項;研發的大型溝渠閥門材料結構及制造工藝,受到省內外客戶青睞,產生了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師生研制的“可測任意凸多邊形邊長的游標卡尺”,被多個企業生產投放市場。汽車專業師生為大盛汽車研發汽車節能零排放裝置獲得國家專利。學校為社會車輛提供免費服務,每年保養維護作業2000多起,排除汽車故障300多起,贏得了人們的廣泛贊譽。
校企合作使重點專業實力明顯增強。2014年,機電專業群立項為省“十三五”示范特色專業群,汽車專業立項為省“十三五”校企合作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在重點專業的示范帶動下,學校已形成重點專業與傳統優勢專業、特色專業共同發展的態勢,開啟了農村中職學校邁向卓越發展的先進行列。
職教奇葩吐芳蕊,異彩紛呈入眼來。借助國家大力發展現代農村中等職業教育的契機,澧縣職業中專學校走出了一條從“示范”向“卓越”邁進的特色辦學之路,現正抓住國家大力發展中西部農村職業教育的契機,向著全國一流農村中職學校的目標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