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巴中市從宣傳教育、完善制度和分類實施三個方面著力,認真組織開展領導干部提醒、函詢、誡勉工作,從嚴監管干部。
強化宣傳教育。第一時間要求各級黨組織學習貫徹《關于對黨員領導干部進行誡勉談話和函詢的暫行辦法》《關于組織人事部門對領導干部進行提醒、函詢和誡勉的實施細則》,并多途徑開展學習輔導。注重完善制度。建立健全談心談話、干部負面信息收集、責任追究、檔案管理等制度,對干部存在的苗頭性問題建立臺賬,及時用好提醒、函詢和誡勉措施,推動問題得到及時糾正和解決。分類實施管理。對領導干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以及其他需要引起注意的情況,及時進行提醒;對信訪、舉報及其他途徑反映的領導干部問題,在調查核實的基礎上,同時進行函詢了解;對雖不構成違紀但造成不良影響或者雖構成違紀但根據有關規定免予黨紀政紀處分的,及時進行誡勉。(巴中市委組織部 陳益軍 權磊)
金堂縣探索“制度+支部嚴管”方式,扎實做好援藏干部人才日常管理工作。
以制度為柵欄,從外嚴束。出臺《金堂縣援藏干部人才管理辦法(試行)》,從援藏干部人才的選派、管理服務、激勵考核、重大事項報告、請銷假、廉潔自律等方面規范干部人才的日常生活行為和工作行為,對違反相關制度的,在通報同時視情況及時“召回”。以支部為平臺,從內嚴管。成立援藏工作隊黨支部,以“兩會一課”為平臺,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堅持定期集中學習,重點加強民族宗教政策法規學習和理論素質培養,提高援藏干部理解各項政策、法規的全面性;堅持開展交心談心,及時掌握干部人才的思想狀況,引導其始終保持健康、積極心態,增強團隊凝聚力、戰斗力。(金堂縣委組織部 劉琦)
大竹縣以“家+”理念為紐帶,通過開展“家園”“家教”“回家”三個方面工作,著力加強流動黨員管理服務。
健全“三大網絡”,建好流動黨員“家園”。采取本地管、外地聯、網絡建,建立“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雙向共管網絡”“流動黨員之家網絡”,全面跟蹤掌握流動黨員情況。做到黨員流動到哪里,“家”就建到哪里。提升“三大服務”,做好流動黨員“家教”。開展貼心服務、培訓服務、政策服務,構建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的教育服務網絡,激發流動黨員“愛家”情懷。狠抓“三大工程”,幫助流動黨員“回家”。開設“愛心列車”工程、開展“送溫暖”慰問工程、開展“引智力、引技術、引信息”工程,幫助流動黨員回家積極參與家鄉建設。(大竹縣委組織部 甘立君 楊雪嬌)
為全面落實從嚴管黨治吏要求,扎實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都江堰市探索建立領導干部“三三法”季度考核測評。
“三分離”科學推進差異考核。能力測評與政績考核相分離、同類型單位與不同功能定位相分離、測評主體與測評對象相分離,構建起更有針對性和操作性的測評考核體系。“三掌握”確保干部現實表現真實反映。按照“好、一般、差”三個等次掌握干部現實表現情況。測評指標嚴格按綜合評價“好”票不超過三分之一,“差”票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標準掌握測評比例。測評結果以分數形式掌握,統籌不同測評主體之間的評價標準。“三排名”合理運用考核結果。按“一把手”“部門副職”和“鄉鎮(街道)副職”三類進行排名。對每季度每類型排名最后五位的進行提醒談話;對連續兩季度排名最后五位的開展專項調查,視情況進行誡勉談話或組織調整;對連續三季度排名最后五位的,由市紀委、市委組織部共同調查了解情況,視查核情況進行組織處理。(都江堰市委組織部 張楚鴻)
宜賓縣探索建立“三單管理”辦法,從嚴從實推動問題整改落實。
把脈問診建立“病歷單”。采取上級點、集體議、個人查、群眾提等方式進行全面立體掃描,梳理出共性問題的65種具體表現和農村、社區、機關等行業個性問題的103種表現。各支部和黨員對照具體表現,建立問題清單,制定整改時間表、路線圖,實行動態追蹤管理。聚焦病灶開好“處方單”。開展“弘揚三先精神、破解三大難題”專題討論,著力解決可持續發展后勁不足、思想觀念更新不夠、工作作風不實難題。開展“優秀黨員標準、合格黨員標準和不合格黨員具體體現”大討論,引導全體黨員查短補短。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感悟征集活動,引領黨員追尋入黨初心,繼續前行。群眾評判發放“健康單”。運用“評價—整改—反饋”的群眾評價工作機制,積極探索開放式、帶動式民主生活會,主動向黨員和群眾公開整改情況,接受群眾監督。已辦結且群眾滿意度高的,從問題清單撤下,轉入辦結清單;已辦結群眾不滿意的,繼續掛牌,定期督辦,不予撤單;對回潮問題,重新上單,專項辦理。(宜賓縣委組織部 陽明)
宣漢縣為“戶籍人口3000人以上的建檔立卡貧困村”“重大項目發展重點村(社區)”和“常住人口5000人以上的社區”等三類村(社區)黨組織增設了83名由縣財政供養的專職副書記。
重點選用致富門路廣、帶富意愿強的返鄉創業大學生和致富能人擔任貧困村副書記;選用群眾認可、協調能力強的退伍軍人、具有法律知識人員擔任重點發展村(社區)副書記,提升服務重大項目建設能力;選用管理經驗豐富、服務意識強的企業管理人員、機關退休干部擔任常住人口5000人以上社區的副書記,提升社區自治能力。(宣漢縣委組織部 文勤耕)

綿竹市多點發力,不斷向縱深推進“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水平提檔升級。
夯實黨建工作“著力點”。開展“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的“雙培雙找”活動,增強黨的影響力。把握“兩新”組織發展“融合點”。把黨組織直接覆蓋到生產一線,把黨組織的服務功能直接融入到經營管理中,激勵黨員立足崗位作貢獻。找準服務社會“切入點”。積極引導“兩新”組織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參與公益捐贈、村企結對、扶貧濟困等活動。(綿竹市委組織部 羅飛龍)
(責編:史瑞)

古藺縣抓好“三個三”工作,搭建人才服務平臺,助力脫貧攻堅。
“三個聚焦”精準鎖定。聚焦扶貧方式單一,挑選300余名“土專家”“致富帶頭人”示范引領。聚焦產業結構單一,打造旅游、畜牧、果蔬等六大人才孵化基地,引導專技人才創辦科技推廣和示范建設項目。聚焦群眾技能缺乏,組建科技扶貧專家顧問團。“三大工程”攻堅發力。實施“項目招才”工程每年剛性引才上千名。實施“掛職引才”工程,開展干部雙向掛職、互派活動。實施“鄉情聚才”工程,建立古藺籍在外成功人士信息庫,設立創新創業專項基金100萬元。“三項機制”保障見效。建立專業人才配置機制,對來藺創辦一定規模企業的人才,給予專項資助。建立人才約束激勵機制,制定人才引進培養“1+N”政策,構建優惠政策體系。建立人才服務保障機制,將縣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1%作為人才工作經費,籌集2億余元資金,建成周轉房、人才公寓共2970套。(古藺縣委組織部 張穎)
瀘縣推行“非均衡”考核機制,大力促進鄉鎮黨委差異化發展。
突出鎮域特色。20個鎮(街道)結合全縣重點和區域特色,從“流動黨建、產業黨建、社區共駐共建”等非均衡項目菜單中創新課題,推動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根據貢獻大小,科學確定項目分值。縣委對各鎮(街道)申報的項目進行認定,并根據項目類別、完成時限、實施難易程度等,擬定不同分值權重。強化跟蹤督查。各鎮(街道)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出臺配套措施,強化過程管理,每月末報送工程進度;縣級相關部門強化服務指導;建立督查通報機制。突出結果運用。各鎮(街道)非均衡發展項目納入綜合目標考核,年底進行檢查驗收,并根據考核結果嚴格兌現獎懲。(瀘縣縣委組織部 龐文強)
威遠縣緊扣基層黨建工作新形勢新要求,構建“四個一”機制,促進基層黨建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建立“一月一例會”機制堅持常態推進。每月10日前由縣委組織部組織各鎮分管黨務的副書記召開會議,集中梳理上月工作完成情況,分析存在問題,共商改進思路,并安排部署本月重點任務。建立“兩月一培訓”機制促進業務提升。每兩月通過“專家講”“集中學”等形式,分專題對黨務干部進行系統培訓。建立“一季度一督查”機制傳導工作壓力。組建黨建工作巡回督查組,每季度采取明察暗訪、明察明訪等形式,對各鎮各部門開展巡回督查。建立“一年一考評”機制嚴格獎懲兌現。分各鎮、縣級經濟部門、工業園區等八個類別,按照得分高低,在該類別單位總數的50%以內,確定黨建工作一、二、三等獎,并在縣綜合目標中給予一定分值獎勵。對考核排在該類別末位的,單位不得評為綜合性先進,主要領導不得評為年度優秀。(威遠縣委組織部 尤洪斌)
沐川縣創新反腐倡廉宣傳教育載體,積極加強與群眾的交流溝通,相繼開通“沐源清風”電視專欄、“沐源清風”微信公眾號、“沐源清風”全縣紀檢監察干部論壇、“沐源清風”縣紀委機關干部學思踐悟論壇,在沐川黨務公開網開設“反腐倡廉”欄目等,構筑起多角度、多渠道、立體化的黨風廉政宣傳格局。(沐川縣委宣傳部 崔前東 黃勁超)

蓬溪縣全面推行“一個非公企業黨支部書記一本履職手冊”制度,做到一本手冊“記”到底、一個標準“評”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促使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照單履職”。
履職手冊涵蓋非公企業黨組織的日常工作及重點工作,以及應知應會的黨務知識等8個方面,列出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履行基層黨建工作責任清單38項、重點工作清單13項、黨建工作考評正負清單19項、黨組織工作制度清單13項。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每周按照清單填寫相關內容,縣委“兩新”組織黨工委、所在黨(工)委對《履職手冊》填寫情況進行抽查考核,并將履職情況作為年度考核和評先評優重要依據。(蓬溪縣委組織部 曾杰 王姝萍)
最近,仁壽縣出臺《黨員干部黨風廉政建設意見“雙簽字”暫行辦法》,從嚴落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制度化把牢干部推薦評價考察關。
《辦法》明確“單位向上級黨組織推薦人選,組織部門對推薦人選進行考察,單位向上級部門報送有關人員信訪舉報查核情況,單位向組織部門上報職務與職級晉升人員,單位向上級黨組織或部門推薦評先評優人選”等5種情形時,單位出具的黨風廉政建設結論性意見必須由黨委(黨組)書記、紀委書記(紀檢組長)簽字;并建立考核評價機制,將執行“雙簽字”制度情況作為考核單位和干部的重要內容;實行責任倒查機制,對單位所出具的黨風廉政結論性意見與實際有出入的,根據情節嚴重程度,從嚴追究相關人員責任。(仁壽縣委組織部 湯朝兵)
新龍縣以“建立脫貧臺賬、組建幫扶隊伍、突出民生民本、強化產業帶動”為突破口,幫助貧困村早日脫貧摘帽。
建立“三本臺賬”。建立《基礎設施臺賬》 《貧困戶幫扶臺賬》和《產業發展臺賬》“三本臺賬”,找到致貧原因,制定脫貧攻堅計劃。組建“三支隊伍”。組建脫貧思想宣傳隊、致富能手幫帶隊和為民服務先鋒隊三支脫貧攻堅隊伍,著力轉變貧困戶觀念,推廣實用技術,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圍繞“三個基礎”。通過不斷強化技能培訓、資金扶持和項目爭取“三個基礎”工作,不斷提升農牧民素質,切實改善民生。抓好“三項幫扶”。借助優勢資源和黨員示范帶動作用,通過專合組織、就業扶貧和黨內幫扶等幫助村民增收脫貧。(新龍縣委組織部 茍明富 田忠明)
(責編: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