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李靜
喜看民生新變化
本刊記者 李靜
“2016年我省十項民生工程涉及的120個小項和20件民生大事全面完成,且多數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1月12日,省政府督查室發布了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進一步引發公眾對民生工作的關注。
多年以來,我省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著眼于人的全面發展的“民生觀”,讓全省人民逐步共享發展成果,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喜人的新變化。
今年我省的《政府工作報告》用了很大篇幅闡述民生改善和社會事業發展,教育、環保、醫療衛生等重大民生項目都設置了詳細的發展目標,提出要堅持民生投入只增不減,為老百姓辦實事只增不減,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民生無小事,事事總關情,民生話題總是能牽動更多人的心。
每年,就業促進、扶貧解困、民族地區幫扶、教育助學、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百姓安居、民生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文化體育等十項民生工程都被我省作為重頭大事來抓。與此同時,道路提升、危舊房和棚戶區改造、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水平、對貧困人口進行免費健康體檢等20件民生實事,則根據時代實際變化有針對性地作出安排,每年都有新目標、新內容,充分滿足群眾所需。
比較2016年和2017年的提法和內容,從“20件民生大事”到“20件民生實事”,一字之差,體現出民生的步伐更著重于“實”。梳理20件民生事件,其中2016年有12件與扶貧直接相關,2017年有14件與扶貧直接相關,體現出扶貧工作是重中之重;改造農村危房從15萬戶到13萬戶,改造城鎮危舊房棚戶區從27萬戶到25萬套,顯示出貧困人口不斷減少;調整了“加大重大傳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力度”“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特別資助”等內容,增加了“貧困家庭發展產業給予貸款分險和基金扶持”“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幫助農戶線上銷售特色產品”等內容,都體現了民生工作的與時俱進。
政府如何“花錢辦事”,體現的是黨的基本執政思想和政府施政的主要職責。縱觀我省近年來的財政決算和《政府工作報告》,“民生”都是高頻詞,“保障民生”都是被熱議的焦點。
2012年,全省財政民生支出3478億元,占總支出的比重達到63.8%;2013年,全省財政民生支出3987.6億元,占總支出的比重達到64.1%;2014年全省各級政府用于民生方面支出4410億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的65%;2015年,一般公共預算民生類支出達4883億元,占總支出的65%。2016年,在財力趨緊的情況下,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民生支出超過5000億元,占比達65%。在民生財政支出逐年增加的背后,是我省對民生工作的高度重視。
“我每年有1800多元的低保金,生活有保障。”家住涼山州昭覺縣解放溝鄉燕子洛村的馬海妞妞雖然身有殘疾,生活貧困,但是被納入低保后,每個月都能及時領到低保“工資”,過上了有保障的日子。
近年來,涼山州把做好城鄉低保工作作為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舉措來抓,傾心打造“陽光、誠信、民心”低保,讓全州城鄉困難群眾領到了自己的“工資”,使城鄉低保救助更加準確,救助效率明顯增強。
民生連著民心,民生凝聚民心。從偏遠地區群眾的出行到產業的合理規劃,從城鄉困難群眾的住房到吃飯穿衣,從廣大群眾的醫療保障到宜居、宜業,民生賬本連接著群眾的笑臉。
中國最美六大鄉村古鎮之丹巴甲居藏寨圖/陳通
就業是民生之本。為更好地促進就業,春節期間,廣安市廣安區、南充市高坪區、閬中市、瀘縣等地相繼開展“春風行動”面向社會招聘員工,吸引了不少群眾到場應聘。
“有什么也別有病”,雖是戲謔之語,也能從側面反映出“病”給百姓帶來的困擾,“看病難、看病貴”更是被不少人共同吐槽的問題。我省積極關注民心所向,從2014年10月起,在全國率先全面實施分級診療制度,實現“小病在基層、大病去醫院、康復回社區”,讓有限的醫療資源得到合理利用,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難題。
呷呷是甘孜縣達通瑪大德鄉梁蒙奪村的牧民,每次為了看病都要趕半天的路到上百公里外的鄉衛生院或縣醫院治療,交通的不便給身患疾病的他帶來很大困擾。春節前夕,由甘孜縣衛生系統組織的“流動醫院”到牧民定居點進行健康義診,呷呷對此很是感嘆:“現在真方便,在定居點就能看病了,以后看病再也不用那么折騰了。”
醫療衛生關系著每個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今年我省醫療衛生方面又將有重大舉措:瞄準88個貧困縣200多萬貧困人口,基本實現看病就醫零支出和微支出;讓更多老百姓借助互聯網醫療有序方便就診;力爭2017年讓60%的四川人擁有健康卡,全省形成一卡通……
通村公路串聯起百姓致富的康莊大道,住上新房子圓了幾代人的安居夢,就近就業讓“留守”問題逐步化解,養老床位的日漸增加讓“老有所養”不再是難題,最大限度地免費教育讓“扶貧先扶志”成為現實,文娛活動增加了文化站、博物館、美術館等諸多好去處……每一項民生工程的背后,都是以“民心”為重、讓百姓共享發展成果的重要考量。
【鏈接】
日前,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2017年全省十項民生工程及20件民生實事實施方案》。根據《方案》,今年我省將繼續實施十項民生工程,突出辦好20件民生實事。
就業促進工程方面,今年全省城鎮將新增就業80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0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等。
扶貧解困工程方面,將扶持105萬農村扶貧對象脫貧,為符合條件的建檔困難職工每人每年提供300元至1000元生活和醫療救助等。
民族地區幫扶工程方面,將新(改)建大小涼山彝家新寨住房17377戶,為“三州”34.96萬戶農戶配備新型小糧倉等。
教育助學工程方面,將減免民族待遇縣(市、區)18萬名在園幼兒保教費,減免非民族地區26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在園幼兒保教費等。
社會保障工程方面,根據城鄉居民消費支出等因素,制定發布全省城鄉低保標準低限,新增民辦公辦養老機構床位5萬張、維修改造公辦養老機構床位3萬張等。
醫療衛生工程方面,將開展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等12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城鄉居民健康檔案電子建檔率達93%等。
百姓安居工程方面,將實施農村危房改造13萬戶 (含彝家新寨建設、藏區新居建設),改造危舊房棚戶區25萬套等。
民生基礎設施工程方面,將建設農村公路1萬公里,解決50萬脫貧人口飲水安全問題等。
生態環境工程方面,將在甘孜州、阿壩州、涼山州48個縣實施草原禁牧補助7000萬畝,草原平衡獎勵1.42萬畝等。
文化體育工程方面,將免費開放4318個鄉鎮綜合文化站,90個博物館紀念館和36個美術館等。
(責編:周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