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微微
攀枝花:千億總量背后的創新驅動
本刊記者 張微微
這里陽光燦爛,這里鮮花盛開,這里物華天寶,這里得天獨厚!這里是一朵花的名字,也是一座城的名字——攀枝花。如今,這里是一個正在快速進行著財富裂變的聚寶盆,同時也成為一座被陽光眷顧的康養勝地。

攀枝花城區
說起攀枝花市,在人們固有的印象中那是一座工業城市。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三線建設時期,攀枝花人的開創精神曾享譽全國。這座地處“攀西大裂谷”中南段的移民城市,自然資源十分豐富,被譽為“富甲天下的聚寶盆”。鄧小平同志曾盛贊“這里得天獨厚”。
經過數十萬人半個世紀以來的不懈努力,如今的攀枝花已成為中國西部重要的鋼鐵、釩鈦、能源基地和新興工業城市。
2016年,該市緊緊圍繞地區生產總值破千億目標,以“項目年”為抓手,以加快建設攀西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攀枝花國家釩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中國陽光康養產業發展試驗區等“四區驅動”為發展提速,妥善應對經濟下行等風險和挑戰。以經濟總量達1014.68億元、增長8%,高于全國1.3個百分點的傲人成績,實現了“十三五”的良好開局。
成績的取得并非朝夕。幾年前,跟多數老工業城市一樣,面對改革進入深水期,宏觀經濟下行等復雜嚴峻的形勢,攀枝花開始了適合自己的轉型改革探索。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如何避免掉入資源枯竭的“陷阱”,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如何突破技術和思維瓶頸,走出鋼鐵產業“一業獨大”的困境?在現今全面深化改革、創新改革的大背景下,新晉我省“千億俱樂部”的攀枝花市以自身發展轉型的經驗為資源型城市、老工業城市的突圍,給出了現身說法的樣本。
大年初十清晨,春節的氛圍還未褪去,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釩有限公司下屬的攀鋼釩軌梁廠的生產線上已經是熱火朝天。熔鑄成火紅的鋼條在全自動的生產線盡頭形成長達100米的整條火車軌道。“這是中國第一家、世界第三家100米鋼軌生產線。 ”攀鋼釩軌梁廠副廠長郭宏告訴記者,2016年,該廠產值達55個億。在鋼軌市場創造出第一“長”、第一“高”、第一“快”、第一“重”、第一“硬”,引領高速鐵路、重載鐵路發展;所產“PZH”(攀枝花)牌鋼軌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遠銷美國、巴西、澳大利亞、新西蘭等五大洲26個國家和地區,是享譽國際的中國品牌。
這家企業的產品為何如此“高大上”?“一是鋼軌有得天獨厚的原材料優勢,含有釩鈦,耐腐蝕耐磨性能好。二是我們40年來一直專注于技術的革新。目前我們已經擁有100余項國內外專利技術,30余項科研項目先后榮獲省、國家科技進步獎。三是提高服務意識,為客戶提供售前售后的一條龍服務?!边@是該企業給出的答案。
眾所周知,攀枝花的釩和鈦的儲量大,分別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三位,釩制品在國內和國際市場的占有率分別為80%和20%。擁有這樣的資源寶庫該如何進行盤活,使之產生更高的經濟效益?近年來,像攀鋼釩軌梁廠一樣進行精深加工,技術革新,增加產品附加值,成為攀枝花市探索出的一條好路徑。
“攀枝花市釩鈦之都的名片叫得響,但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并不算多,而初級產品的泛濫不是可持續的發展方式,必須轉變。”攀枝花市經信委總工程師楊永彬對記者說,目前,攀枝花市將礦業、釩鈦、機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列為重點產業加快發展,大力實施企業創新主體培育工程,加快制(修)訂釩鈦類制品標準,促進工業逐步由鋼鐵經濟為主向釩鈦、鋼鐵經濟并進轉變,由初級產品向精深加工產品轉變。
思路轉化為行動,行動產生出效益。目前,攀枝花市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鈦精礦、鈦白粉、富鈦料、海綿鈦、鈦錠生產基地。2016年9月,攀枝花云鈦實業公司研制的大功率EB爐投產,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伴隨而來的集聚效益也由此產生,2016年,攀枝花市采礦、鋼鐵、化工、煤炭、煉焦五大傳統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190.3億元,增長9.1%,對全市工業貢獻率達67.5%。
對釩鈦產品的技術開發雖然已成趨勢,但記者了解到,其主要還是用在了軍工領域,比如航天、航海、先進武器裝備的制造和戰略性產品的開發。
為何不能大規模地用于民用,走入平常百姓家?
攀鋼研究院綜合管理部副部長王彥華給出了這樣的解釋:“選擇走高端路線的釩鈦,也是響應國家供給側改革的要求。暫時無法大規模地投入民用是因為其生產成本太高,特別是鈦。因此,要大規模用于民用領域還需要技術不斷創新,降低產品成本,這需要一定時間。”據了解,攀枝花市釩鈦技術在民用領域的開發也在進行中,比如蓄能遠遠大于鋰電池的釩電池、可以凈化空氣和衣物的噴射液納米二氧鈦以及一種正在研制的恒溫新型環保材料二氧化釩薄膜……
以創新為引領,以變革為路徑。攀枝花市的創新改革一直在路上,經過幾年不懈努力,2016年8月,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獲批。2016年10月,我省在全面創新改革成德綿三地先行先試的基礎上,將試驗范圍拓展到天府新區和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形成“3+2+N”的試驗布局,這為攀枝花市探路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發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熱火朝天的攀鋼釩軌梁廠生產線 圖/廉鋼
2月8日清晨,當鳥兒的叫聲逐漸歡快的時候,燦爛的陽光已經肆意揮灑到米易縣安寧河畔的每一處角落。這里最高級的四星級酒店川煤林澤陽光酒店的大草坪上坐滿了沐浴陽光的老人們。
“一年前預定的房間,晚一步都住不進去了哦!走的時候還要把明年的房間預訂下來。”來自四川大學的退休教授謝明貴告訴記者,川大退休老師這兩年每年11月大部分都會組團來米易療養?!艾F在好多老人都選擇來這里,對于西南地區的老年人來說這里比三亞近,對于北方的老人來說,這里比三亞消費便宜?!?/p>
“包月消費每人一月吃住花費在3500元左右,很多退休老人都能承受?!绷譂申柟饩频贽k公室主任周鑫宏告訴記者,每年11月到次年3月,酒店往往是一房難求,其中一半以上的房間都是被前來康養的老人們“占據”。
川煤林澤陽光酒店是國企川煤集團旗下的一個服務機構,最開始該酒店只是對內部職工開放,“煤炭行業近幾年不大景氣,剛好攀枝花市政府又打出了康養牌,在人口老齡化日趨嚴峻的現實背景下,康養產業有著巨大發展前景,于是我們就看好時機,積極轉型。”周鑫宏說。
攀枝花市是一個被陽光特別眷戀的地方。在攀枝花市的轉型發展方略中,怎樣改變工業城市的固有印象,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取之不盡的陽光資源被創造性地利用起來。2005年起,攀枝花市便開始包裝“陽光”。近年來,攀枝花市借陽光之“勢”發展康養產業,并聯結養老、旅游、農業、醫療、運動等產業探路“康養+”。
“攀枝花市現有各類康養服務場所69個,其中民辦養老服務機構45個,擁有康養床位7.3萬張,具備年均10萬人次的接待能力。今年春節假期,攀枝花市共接待游客157.93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3.8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21.95%和31.49%。省外游客明顯增多,到攀枝花過冬的‘候鳥’老人已超過15萬人次。”攀枝花市旅游局副局長彭德清介紹。

越冬老人在米易縣旅游新村樂享陽光 圖/李萍
在離京昆高速米易出口處不到一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名為華方養老的康養機構,這是一家來自北京的合作養老機構。陽光明媚的庭院里,患有腦梗阻的晏長華老人正由兩名護理人員攙扶著練習慢走。
“對老年人來說,來攀枝花享受陽光的同時,還需要醫療配套作保障,醫養結合,才能構成完整的康養產業鏈。”來自成都的林女士對記者說。
“康養+醫療”,在攀枝花市,這樣的模式已經開啟。目前攀枝花市依托6所國家三級醫院及29個省級普通專科醫師培訓基地等,探索建立醫養結合新模式,瞄準“立體健康圈”。
攀枝花市還將進一步創新實施“康養+”發展戰略,將與康養產業相關的養老、旅游、醫療等產業聯結起來。
目前,華西希望集團已在攀枝花市投資130億元建設“花舞人間”項目,占地兩萬多畝的山坡上,“康養+旅游”的各項設施正在逐步完善,構建起集吃、住、采摘、賞花、康養、游樂等創新元素為一體的綜合休閑格局。
除此以外,“康養+農業”已經起步,攀枝花市擁有10多個現代農業萬畝示范基地、全國晚熟芒果基地等,催生出賞花摘果、露營避暑等觀光農業模式。“康養+運動”方興未艾,攀枝花市民擁有“陽光康養”智能卡,并每年對外地游客發放1000張……
藍圖已繪就。按照規劃,攀枝花市未來將著力構建以養老服務產業、健康養生產業、醫療服務產業、體育運動產業和旅游休閑產業為核心,綠色農業、文化創意、金融保險、科技信息、商貿服務、房地產、教育衛生等產業為支撐的“5+N”陽光康養產業體系,建成高品質的運動蔬果養身基地、生態美景養心基地和陽光醫療養老基地。到2020年,攀枝花市預計將形成總投資千億元的康養產業集群。
“光打陽光牌還不行?!迸淼虑鍖τ浾哒f,其實攀枝花市的夏季是非常涼爽的,格薩拉生態旅游區、大黑山省級森林公園、米易龍潭溶洞都是不錯的避暑旅游勝地。據悉,為塑造整體的旅游形象,攀枝花市正在推出“清涼夏季”系列旅游產品,以期讓攀枝花市的旅游產業就像這里四季常開的鮮花一樣沒有淡季。
“傳統優勢產業的轉型升級+新興經濟增長點的培育壯大+擴大開放合作”,這就是攀枝花市近年來探索出的創新發展主線。攀枝花市提出,“2019年在全省高水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1年建成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攀枝花市的經驗值得探究和推廣,它為正處于轉型發展中的我省二線城市提供了借鑒,也為全國同類型資源城市的發展增添了新的樣本。
(責編:陳暉)